全国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服务团以“乡村实践”为媒,选择重庆巫溪、巫山两县,开启了一场“中国乡村大讲堂——地方实践经验对话活动”。
![]()
活动现场。肖惠文摄
这是国家级农业院校落实全会要求,为了“三农”问题深入田间地头调研的务实之举,也是渝东北山地城市谋划绿色产业迭代的契机。
走田坎,访农户,进企业之后,专家学者在巫溪趁热打铁展开了对话活动,与两区县政府部门及农业企业共同把脉定向特色农业之路。
第1眼TV-华龙网记者深入实地,通过“望闻问切”四个关键字,为你深入解析这场不一样的“三农”问题实践和对话活动。
望:
中央重视“三农”问题
校地合作选择巫溪巫山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并对“十五五”时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战略部署。
想要有效落实,必先深入实践。
中国农大选择渝东北巫溪巫山两地深入调研,是因为这里态资源富集,满山都是绿色宝藏,产业亟待升级、变现。
对此,中国农大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唐丽霞就表示,本次活动在重庆举行,源于中国农大教授服务团对巫山、巫溪两县产业发展脉动的深切关注,在前期深入的调研中,欣喜地看到,一幅产业兴旺、生机勃勃的画卷正在两地徐徐展开,沉甸甸的成绩,离不开科学的谋划,离不开一线的实践,更离不开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力拼搏。
![]()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副秘书长兼社会服务处副处长唐丽霞主持活动。肖惠文 摄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发展定向,区县如何抓落实?
在农业领域,巫山巫溪两地在与中国农大教授服务团对话时,均给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
巫山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打造“三大百亿级”特色农业产业部署,将脆李、柑橘作为乡村振兴支柱产业,聚焦“规模扩张、品质提升、链条延伸、品牌塑造”,推动果品产业从传统种植向全链融合、从区域特产迈向全国名品,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路径。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立足生态优势,高位推动产业基础。依托县域生态禀赋和产业基础,成立由县领导牵头的“10+1”产业发展专班,将老鹰茶、中药材作为“一主两辅”产业聚力打造,专题制定产业发展中长远规划,建立政银企农联动机制,推进中药材原种繁育、良种扩繁、商品生产三级基地标准化建设,创新“四旁”老鹰茶园、储备林林下种植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闻:
农业专家展开实地调研
见证巫溪巫山发展活力
在“中国乡村大讲堂——地方实践经验对话活动”之前,中国农大教授服务团马不停蹄对巫溪巫山进行了实地调研。
令专家学者们欣喜的是,绿色产业链正在两地蓬勃发展。
![]()
调研活动。卢焱 摄
在对话活动中,这些农业大咖们分享了自己的见闻,他们看到了巫溪“一粒种薯”到“一个产业”的科技传奇,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以其国际领先的技术,正致力于打造西南地区的“种业芯片”,老鹰茶则从千年古树中焕发新生,茶旅融合让“绿叶”变“金叶”;也见证了巫山“中国脆李之乡”“中国庙党之乡”的产业活力,曲尺乡、柑园村、权发村的“花果经济”美了乡村、富了百姓,摩天岭森林小镇与“三峡·江村”则展示了生态康养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完美融合。
![]()
调研活动。卢焱 摄
对此,巫溪巫溪两地奋战在“绿色产业”一线的负责人均现身说法,讲述了当地政府对产业的支持力度。
巫溪老鹰茶及茶叶产业协会会长、金蒲莲老鹰茶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政府推动三产融合,帮助老鹰茶行业延伸了产业链条,纵向延伸加工链,附加值明显提升。
巫山县脆李协会会长、重庆诚者自橙农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发奎指出,当地建立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每季度专题研究的工作机制,加强顶层设计与产业统筹协调,每年整合涉农资金1亿元以上,集中力量支持产业在科技研发、基础设施、品牌营销等关键环节实现突破,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持续的政策投入,为产业得以稳步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问:
“对话”现场专家抛问题
巫溪巫山给出解题路径
“多个调研点位都提到了‘三产融合’‘茶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模式,如老鹰茶文化公园、冬桃产业园,当前融合发展的瓶颈在哪里?如何真正实现‘以旅促农、以农兴旅’?”
“巫溪冬桃、巫山脆李等农产品已形成‘一村一品’特色,但在价格波动、自然灾害等风险面前,农业保险和期货工具是否具备推广条件?如何设计符合山区农业特点的金融避险机制?”
“巫溪县和巫山县的农业产业均呈现出‘一主两辅’‘一县一品’的布局特点,如何评价产业的集中化发展?”
![]()
专家对话。肖惠文 摄
面对专家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巫溪巫山两地主要领导分别在对话活动中做了回应。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围绕“一村一品”健全利益机制,组建中药材、老鹰茶农民合作社超790家,培育“田秀才”“土专家”及新型职业农民500名;创新“N+1”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托管、务工就业等方式,带动2.3万户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1200户茶农依托老鹰茶产业增收;通过农文旅融合,打造了老鹰茶博物馆、古树观景平台等文旅载体,开发科普观光、采摘体验等项目,举办文旅消费节,构建“观光+美食+购物+文化”消费场景。三是加强品牌培育,“巫溪独活”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巫溪老鹰茶”入选中欧互认地理标志农产品。
巫溪县相关负责人透露,该县全链融合拓展增值空间,在传统规模化种植的基础上,还发展出了脆李酒、面膜等加工产品,还连续7年举办“中国李乡·三峡花海”李花节,年吸引游客超200万人次,创新“村播联盟+电商平台+直营店/批发专区”销售模式,与各大电商平台合作,构建了线上线下融合的销售网络,2025年线上销售巫山脆李80.92万单、同比增长6.8%,产地收购均价6.2元/斤、同比增长10%。这些产业新产品和消费新场景,均为当地特殊农业应对市场提供了新的支撑。
切:
培育绿色产业需要定力
关键在于“可持续发展”
组织、出席此次“对话”活动的,分别有中国农业大学、重庆市农业农业农村委、巫溪县人民政府、巫山县人民政府,以及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西南大学的专家教授,他们以渝东北山地区县的可持续发展为题,对绿色产业链培育、“三农”问题的解决路径等展开全方位的探讨,并给出了可供借鉴实施的意见建议。
作为此次校地合作的调研和“对话”活动主办地,巫溪县收获满满。
巫溪县人民政府县长王中表示,举办本次“中国乡村大讲堂”活动,对于当地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借鉴先进经验、凝聚智慧力量,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巫溪县委副书记、人民政府县长王中致辞。肖惠文 摄
“在座的各位专家学者在‘三农’领域具有深厚的理论造诣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恳请为我县乡村建设、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把脉支招,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同时,希望巫溪巫山携手抱团发展,巫溪和巫山地缘相近、人文相通、产业互补,希望两县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开拓市场,共同打造产业集群,为全市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王中说道。
对此,巫山方面也积极回应,两地同处渝东北,山水相连,资源富集,在做大特色农业方面有着深入合作的基础和优势,今后要变产业优势为合作胜势,共同做大市场,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新的动能。
从一次走深走实的调研,到一场见智见效的对话,“中国乡村大讲堂——地方实践经验对话活动”,为巫溪巫山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新思维和新思路,而两地绿色产业的实践,也为专家学者们研究“三农”提供了有价值的样本,这样的走动和“互动”,既接了地气,又提振了士气。
第1眼TV-华龙网首席记者羊华/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