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蹦乱跳的鲟鱼在透明水箱中激起水花,三文鱼切片在灯光下泛着橙红光泽,老鹰茶的清香与现炒辣椒酱的焦香在空气中交织——这不是传统农贸市场,而是第五届重庆“e乡e味”消费文化节巫溪专场的现场。11月15日,这场被誉为“巫溪农产品博览会”的盛会在逍遥广场拉开帷幕,近30家本土企业带来的深山美味,正悄然改变着市民对山区农产品的刻板印象。
![]()
活动现场。主办方供图
展销会现场,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水产区。巫溪某生态养殖企业带来的冷水鱼系列产品前始终排着长队。企业负责人张建军介绍,他们的养殖基地位于海拔800米的山涧,利用天然冷泉水进行生态养殖。“我们的三文鱼坚持不投喂人工饲料,虽然生长周期比普通养殖长半年,但肉质更紧实甜美。”
除了高端水产,来自巫溪深山的特色农产品同样备受青睐。冬梨摊主赵晓芳一边给顾客装袋一边介绍:“我们的梨子生长在无污染的高山地区,甜度能达到18度以上,很多老顾客每年都等着这个季节购买。”
与往年的农产品展销不同,本届消费文化节呈现出明显的品质化、品牌化趋势。活动现场设置的“乡村振兴优选区”内,包装精美的老鹰茶礼盒、标准化生产的牛肉干、拥有有机认证的干货系列,一改过去农产品“土特产”的单一形象。
“我们不再满足于简单售卖原材料。”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当地重点培育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推动农产品从“论斤卖”向“论盒卖”转变。以老鹰茶为例,通过改进工艺和包装设计,其附加值提升了三倍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展会特别设置了电商直播区。多位本土主播通过抖音、淘宝等平台实时推介产品,线上订单量已突破线下销售额的40%。“手机成为新农具,直播成为新农活”正在这里成为现实。
展销会不仅是买卖场所,更成为产业对接的平台。重庆某连锁超市采购经理刘勇在展位前仔细品尝着不同批次的青花椒:“巫溪青花椒的麻香很独特,我们正在洽谈基地直采合作,希望能建立长期供应关系。”
活动负责人朱祥龙介绍,本次消费文化节特别强化了产销对接功能,邀请了多家采购商现场考察。“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面对面的交流,让生产企业直接了解市场需求,推动供应链优化升级。”
这种变化正在产生实际效应。巫溪某花椒合作社负责人马永强介绍,通过去年展销会达成的合作,他们的青花椒已进入主城30多家超市,合作社农户年均增收超过8000元。
重庆市农业产业化协会副会长陈平认为,巫溪特色农产品进城模式的升级,反映了消费帮扶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当山区农产品能够凭借品质和特色在市场竞争中立足,乡村振兴就获得了持续动力。”(任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