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内蒙古兴安盟: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0
分享至

以工代赈“兴安盟模式”让沙荒地变身增收沃土,党建引领下的“板凳议事会”破解基层治理难题,“三医联动”“就业大集”织密民生保障网……近年来,内蒙古兴安盟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核心任务,聚焦产业、治理、民生等关键领域,探索出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典型经验,用一个个可触摸、可感知的鲜活实践,既激活了乡村发展内生动力,又回应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在边疆大地上勾勒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生动图景。


以工代赈为沙地增添新绿

百姓效益与生态共振:

从“沙坑荒坡”到“增收沃土”,生态产业激活乡村内生动力

“以前这片沙坑荒草丛生,种啥都难长,现在沙地栽上了文冠果,嘎查环境好了,大家参与治沙植树,收入也随之增加。”科右中旗新佳木苏木浩力宝嘎查村民孟根图雅说。

作为兴安盟防沙治沙的主战场之一,新佳木苏木共有裸露沙地13145亩。其中,位于浩力宝嘎查的文冠果基地总治理面积4600亩,栽植文冠果30.36万株。

从去年开始,兴安盟以科尔沁沙地治理实施片区为重点,构建“以工代赈+多重补贴”全民治沙激励机制,鼓励引导农牧民通过以工代赈、先建后补、以奖代补、嘎查集体治沙、联合体治沙等有偿劳动的方式承担防沙治沙任务,调动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防沙治沙。

2023年,兴安盟在经济林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提供挖坑、整地、栽树等环节务工岗位1978个,人均务工增收超过2000元。2024年,兴安盟在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中,共计2.7万人次参与项目建设,共发放劳务报酬544.45万元,群众参建比例达到10%。两个典型案例连续两年被纳入国家工作指引,真正探索出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以工代赈“兴安盟模式”。生态修复与产业发展的“双向奔赴”,让废弃沙坑焕发新生,也让老百姓的日子更加红火。


高根营子嘎查“变身”生态景区

在兴安盟乌兰浩特市高根营子嘎查,曾经“刮风漫天尘,下雨满地泥”的300亩采石废弃砂坑经过生态修复、产业转型后变身生态体验景区,通过吸纳当地村民打工等方式,有效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景区第一批工作人员、嘎查村民彭殿启说起这几年的变化,感触很深:“垃圾遍地的沙坑没了,休闲景区建成了,还优先安排本地村民打工。”

兴安盟构建起“生态保护—价值转化—乡村受益”的完整链条,相继投入区盟衔接资金8366.52万元,联动打造了设施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吸纳30余名村民从事景区管理、旅游服务等工作,人均月收入超3500元,高根营子嘎查从无集体资金、资源、资产且负债60余万元的“三无”村,变成了仅靠景区收入就实现分红200万元的富裕村,

高根营子嘎查的“蝶变”,是兴安盟以生态产业振兴破解发展难题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兴安盟立足“林水草沙”等资源禀赋,依靠好山好水好生态,全力推动兴安盟大米、兴安盟牛羊肉等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推动乡村产业从“小散弱”向“集群化、全链条”升级,让农牧民深度融入产业链、共享发展红利,促进家门口的就业增收,努力实现“百姓富”和“生态美”的双赢目标。


村民在防沙治沙现场务工

党建赋能发展与治理:

从“干部干群众看”到“众人拾柴火焰高”,构建乡村振兴新图景

“我平时在村里干活,一天能挣150元钱,年底还有分红,收入直线上升。”在兴安盟扎赉特旗新林镇新风村的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示范基地,脱贫户郭亮笑呵呵地介绍,基地优先向有劳动能力的脱贫户倾斜,从苗木栽种、浇水施肥到日常管护,有7名和他一样的脱贫户在此灵活就业。

近年来,扎赉特旗新林镇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先行、群众参与”工作法,通过党员干部带头,构建“集体经济收益共享”机制,新风村的樟子松嫁接红松项目在为村集体赋予“造血”能力的同时,还让全村358户村民“零投入”参与,切实享受到发展红利。

在产业发展中,“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为兴安盟带动群众增收的“标配”。兴安盟通过落实扶持项目、“强村带弱村”等方式,推动全盟851个嘎查村年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20万元以上。积极推动“晓景计划”等能人带动工程,培育致富头雁,带动群众增收。培育农村牧区致富带头人1656人,带动12.978万农牧户增产增收,有效激发乡村内生动力,拓宽产业发展路径。

“各位观众,大家好!欢迎收看《村闻联播》节目……”熟悉的开场白响起,兴安盟科右中旗新一期的《村闻联播》如约而至。镜头里,巴彦淖尔苏木联合嘎查的丰收节庆典正热闹举办,火红的辣椒、金灿灿的玉米点缀会场,欢歌笑语间,各族群众共享丰收喜悦、畅谈振兴期盼。

这档让农牧民“追更”的节目,以“村里人讲村里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为核心,聚焦产业发展、基层治理、文化生活及环境变化,传递出浓浓的乡土味、乡亲情,成功入选了全国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典型案例,让当地党建工作“润物细无声”,让村民百姓凝聚一心。


《村闻联播》录制现场

近年来,兴安盟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治理模式、健全治理机制,推动治理资源向基层下沉、治理效能向一线提升,实现“党建强、治理优、乡村兴”的良性循环。

“大家别拘谨,都坐下来唠一唠,小区污水堵塞的问题,咱们一起想办法!”阿尔山市五岔沟镇富康社区的“板凳议事会”上,社区党支部书记邀请居民围坐成圈。没有主席台,没有讲话稿,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很快就确定了“社区协调物业疏通管道、居民共同维护排水设施”的解决方案。

而这种接地气的议事方式,已在兴安盟851个嘎查村全面推广,全面提升村民参与村务决策的积极性与自觉性,推动村务决策更加民主化、科学化。

目前,兴安盟在全盟851个嘎查村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科学划分网格3406个,建立网格党小组2810个,配备专兼职网格员7000余名,健全民情收集、处理、反馈机制,打造标准化便民功能区1929个,累计化解矛盾纠纷8300余件,解决困难问题2.2万件,服务群众1.78万次,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善治新格局。

民生与保障提质:

从“保基本”到“暖民心”,织密边疆群众幸福网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进程中,民生保障不仅是“兜底线”,更是“提品质”的关键支撑。

“以前看病得跑旗里,路远排队不说,家里的农活都得耽误。现在镇卫生院变成医共体分院,专家常来坐诊,太方便了!”在兴安盟扎赉特旗第一医共体巴彦高勒分院就诊的患者王维有感慨道。

这一改变,源于兴安盟深化“三医联动”改革的生动实践。扎赉特旗通过医疗资源下沉让群众“看病近、看得好”,联动“三医”(医疗、医保、医药),把健康扶贫成果深度融入改革全过程,以制度创新为31.5万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因病返贫的防线。

同时,医保政策兜底更让群众“报销易、负担轻”。兴安盟在内蒙古全区率先探索县域医共体医保基金“打包付费”机制。2025年,全盟县域医共体职工医保、居民医保“打包”基金总额分别达8.97亿元、9.57亿元,推动医疗机构从“争基金”变为“控成本”,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扎赉特旗村医入户问诊

2022至2025年,兴安盟积极对接北京、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教育部门,构建起大规模、多维度的教育帮扶协作体系。通过中组部“组团式”帮扶189人、京蒙对口帮扶69人、定点帮扶129人,总帮扶人数达387人。同时,盟内160所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发展机构与北京98所名优学校(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结对共建,形成了庞大的协作矩阵。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从“能看病”到“看好病”,从“能就业”到“就好业”……多年来,兴安盟以医疗、教育、就业、民生保障等领域实践为锚点,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乡村振兴发展新模式:

教育帮扶筑牢了“人才根基”。兴安盟构建起“组团式帮扶+京蒙协作+定点支援”的大规模教育帮扶模式。2022至2025年,兴安盟对接北京、包头、鄂尔多斯等地,构建起总帮扶人数达387人的大规模教育帮扶协作体系,与北京98所名优学校(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结对共建,为乡村发展储备了“本土人才梯队”。

就业保障激活了“内生活力”。兴安盟创新推出的“乡村就业大集”模式,打破传统招聘会“定点办、等人来”的局限,将岗位推介、技能培训、政策咨询搬进乡村大集,2025年以来举办117场次,服务群众5.6万余人次,截至2025年,全盟17493名脱贫人口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住房安全稳固了“幸福感来源”。兴安盟过“挂图作战、销号管理”模式,将全盟814户低收入人群危房进行年度改造任务。2025年,814户改造任务实现开工率、竣工率“双百”目标,让农牧民群众的“安居梦”加速照进现实。

眼下,兴安盟正以多元典型经验为笔写下乡村振兴的扎实答卷。

这些扎根大地的实践,既守住了脱贫攻坚的成果底线,更激活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内生动力——产业上有“生态+”的创新路径,治理上有“党建+”的协同模式,民生上有“保障+”的温暖托举。

未来,兴安盟将继续锚定“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目标,让基层善治的活力迸发,让边疆群众的幸福底色更浓,让乡村振兴的画卷在边疆大地上越绘越壮阔。

来源:中国网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乡村振兴 incentive-icons
中国乡村振兴
由《中国乡村振兴》杂志社负责运营
12556文章数 1597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洞天福地 花海毕节 山水馈赠里的“诗与远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