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新能源产业链又有个“低调选手”火了——不是电动车也不是光伏板,而是锂电池里的关键添加剂VC(碳酸亚乙烯酯)。11月12日这天,VC报价直接冲到10-12万元/吨,单日就涨了4万多,涨幅超过50%,要是从今年底部的4.5万元/吨算,累计涨幅已经高达150%。
可能有人会问,VC这东西到底是啥?说通俗点,它就是锂电池电解液里的“保护神”。虽然在电解液里只占1%-3%的比例,但作用至关重要——能在电池电极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保护膜,阻止电解液分解,还能让电池充放电更耐用、更安全,不管是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还是储能电站的储能电池,都离不开它 。没有这玩意儿,电池的循环寿命和安全性会大打折扣,所以它也被业内称为电解液里的“核心添加剂”。
这次VC价格突然暴涨,可不是凭空出现的,核心是供需两端的“错配”,再加上行业本身的特点,才让价格坐上了“火箭”。
先说说需求端,这两年新能源行业的发展速度大家有目共睹。新能源汽车销量年年增长,很多家庭换车都优先选电动车;更关键的是储能行业,随着光伏、风电这些清洁能源的普及,需要大量储能电池来存电,而储能电池对VC的需求量比普通动力电池还高。下游电池厂、电解液厂的订单排得满满当当,对VC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这是价格上涨的根本动力。
再看供给端,情况就有点“紧张”了。之前很长一段时间,VC价格一直在低位徘徊,不少中小企业的生产线因为亏损直接停了,行业整体产能利用率不算高 。而且VC生产不是简单的“搭个厂子就能干”,它有一定的技术壁垒,环保要求也高,新建产能至少要一年以上才能投产,停工的老产能重新启动也得3个月以上的爬坡期,短期根本没法快速增加供应 。一边是需求猛增,一边是供应跟不上,价格上涨也就成了必然。
还有个关键因素是,VC在电解液里的成本占比不算高,下游企业为了保证生产,对涨价的接受度相对较高,不会因为这点涨幅就停掉生产线,这也让VC价格有了上涨的空间 。不过大家也不用慌,这不是炒作出来的泡沫,而是行业发展过程中供需调整的正常现象,随着后续新增产能释放,价格会逐渐回归合理区间。
作为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一环”,VC的供应主要靠国内上市公司撑着。这些企业要么有成熟产能,要么在加紧扩产,既保障了国内产业链的稳定,也在全球市场占据了重要地位。下面就给大家梳理一下国内VC领域的核心上市公司,看看它们各自的优势和布局:
华盛锂电绝对是全球VC领域的“龙头老大”,现有年产能9000吨,全球市场份额超过30%,深度绑定了宁德时代、比亚迪这些头部电池厂,前五大客户占比超70%,订单稳定性特别强。而且公司已经规划了6万吨的扩产项目,一期3万吨预计2026年投产,到时候产能会再上一个台阶,继续巩固龙头地位。
新宙邦的实力也不容小觑,现有VC年产能1.5万吨,还计划扩产到3万吨/年。它的优势在于海外市场布局早,客户涵盖松下、LG新能源等国际头部企业,海外收入占比高,在全球供应链中很有竞争力。
孚日股份算是VC领域的“后起之秀”,通过子公司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拥有1万吨合成装置+1万吨精制装置,还配套了核心原料产能,依托自有资源降低了生产成本。2025年储能领域新增订单占比超40%,产品进入了天赐材料等主流供应链,业务增长很快。
富祥药业的VC产能稳居行业前三,现有年产能8000吨,还配套了3700吨FEC(和VC配套使用的电解液添加剂)产能。它采用环保型生产工艺,产品通过了三星SDI、LG化学的认证,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同比增长60%,海外市场也在稳步拓展。
石大胜华依托自身电解液溶剂的产能优势,实现了VC联产降本,现有年产能0.8万吨,规划扩至1.5万吨/年。公司储能订单占比已提升至35%,稳定供应宁德时代等核心客户,在产业链协同上很有优势。
永太科技当前VC年产能5000吨,2025年三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40%,长期给宁德时代、比亚迪供货。它的技术优势明显,采用“电化学合成”技术让能耗降低20%,还在推进6000吨新增产能建设,预计2026年一季度就能投产。
海科新源作为全球电解液溶剂龙头,2025年在湖北基地新增了5000吨VC产能,同步布局FEC产品。依托自身庞大的溶剂产能,能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配套服务,深度绑定宁德时代、LG化学等国际客户,储能订单占比达到35%。
泰和科技的VC业务正处于产能释放期,一期1万吨项目2025年进入试生产,预计12月就能批量供货。它的生产工艺能让成本比行业平均低10%,而且已经提前锁定了2026年超60%产能的订单,后续出货量会快速增长。
天赐材料的VC业务以自给自足为主,兼顾对外销售,现有年产能3000吨,2025年还备案了1.2万吨纯化产能,自供率超80%。凭借“电解液+添加剂+锂盐”的一体化布局,成本优势突出,除了供应自有电解液产线,还对外供应三星SDI等企业。
联泓新科的4000吨VC装置2025年四季度完成中交,即将进入试生产阶段。它的产品纯度达到99.95%,已经对接了天赐材料、新宙邦等客户,投产后会稳步提升出货量,成为行业新的供应力量。
这些上市公司的布局,不仅保障了国内VC市场的供应稳定,也支撑着我国新能源产业链的完整和自主可控。随着新能源汽车和储能行业的持续发展,VC的市场需求还会保持增长,但行业格局也会逐渐清晰。
对于后续VC价格走势,业内普遍认为,短期来看,供需矛盾难以快速缓解,现货价格可能还会维持高位,部分厂商已经开始采取“预付款排队”的模式拿货,行业库存周期已降至1.5天。中期来看,2026年一季度开始,华盛锂电、海科新源等企业的新增产能会逐步投产,行业有效产能将明显增加,价格可能会回落至7万-8万元/吨,但仍会高于2025年的底部水平。长期来看,随着储能需求增速放缓和固态电池商业化推进,VC价格会回归5万-6万元/吨的合理区间,行业会进入存量竞争阶段,技术、成本、客户资源将成为企业竞争的核心。
VC价格的波动,其实是新能源产业链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这些看似“小众”的化工材料,却是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螺丝钉”,它们的供应稳定直接关系到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我国企业在VC领域的技术突破和产能布局,不仅解决了“卡脖子”问题,也让我国在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中更有话语权。
对于投资者来说,虽然VC价格上涨带动相关概念股走强,但投资终究要回归企业基本面,不能只追短期价格波动。企业的产能释放节奏、技术优势、客户稳定性才是长期发展的关键,盲目跟风不可取。
对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来说,这次价格波动也提醒大家要加强供应链管理,通过长协订单、战略合作等方式,稳定供需关系,避免价格大幅波动带来的经营风险。同时,行业内企业也应该加大技术研发投入,提升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
总的来说,VC价格暴涨是供需失衡下的短期现象,但背后反映的是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长期趋势。随着新增产能的释放和行业的成熟,价格会逐步回归理性,而那些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会在行业发展中持续受益,继续为我国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这些“小材料”还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助力新能源产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