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看似“小感冒”,怎么就要了命?就在最近,某地一家工厂的中年员工,感冒后没请假,以为“多喝热水睡一觉就好了”,结果5天后高烧不退,送到医院时肺部已经严重感染,不到48小时便因甲型流感引发的暴发性肺炎离世。
![]()
更让人揪心的是,他并不是高龄老人,也没有基础病。我们习惯性地以为流感是件“小事”,扛一扛、忍一忍就过去了。但数据却在不断打脸我们的“常识”:甲流的致死率并不低,只是我们大多数人从没真正了解过它的“狠”。
国家流感中心2025年第九期流感监测报告显示:今年以来,甲型流感的重症病例同比增长了41.6%。其中,中青年比例占了三分之一。很多人不是死于病毒本身,而是死在“轻视”上。
一个看起来不严重的病毒,为何会突然“下狠手”?年纪轻轻的人,为何也会“扛不过去”?问题的答案,并不是“抵抗力不好”那么简单。甲流不是每年都一样,它在变,“人”却还用老思维应对。
![]()
病毒的毒性、传播方式、变异速度,每年都在刷新旧的认知。而我们吃的、喝的、熬的、拖的,却还停留在“小时候的感冒经验”。
从西医的角度看,甲流是一种传染性很强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它的可怕之处,不只是发烧、咳嗽,而是会在短时间内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从中医的角度讲,甲流属于“温病”范畴,邪气从口鼻而入,先犯肺卫,若正气不足,极易内陷营血,化火生毒,最伤肺、最耗气。如果你总觉得“年纪轻、吃得好、没病底”就安全了,那就太天真了。
![]()
不少“健康人”恰恰因为身体底子好,反应剧烈,免疫反应过强,导致细胞因子风暴,比免疫差的老年人更容易猝变重症。一位老医生在门诊里总结得很直接:“这病不是看谁强,是看谁‘醒得早’。”醒得早,就是早识别、早干预、早修正生活方式。
于是问题来了:甲流这么厉害,我们到底该怎么防?答案不是“吃药”或“打针”那么简单,而是从生活的每一口开始,少吃三样,多坚持两点。
第一样不能吃的,是“补”。很多人一发烧就想着“补点营养”,鸡汤、牛肉、海参都端上来了,结果不但没退烧,反而烧得更猛。中医讲,温病初起,邪热在表,不能急补,只能清泄。
![]()
西医也证实,高热期肠胃功能会减弱,吃得越多,负担越大,引发肠源性毒素,反而加重病情。发热时吃大补,是在给病毒“喂饭”。
第二样不能吃的,是“甜”。糖分是病毒的“加速器”。研究发现,高糖饮食会显著抑制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功能,降低免疫力。而病毒在高糖环境下复制速度更快、传播更广。有人一感冒就喝甜粥、吃蛋糕、喝奶茶,等于是给病毒开绿灯。
第三样不能吃的,是“生冷”。很多年轻人感冒时还在吃冰镇饮料、雪糕、凉拌菜。中医认为,寒为阴邪,伤阳最甚。
![]()
生冷食物会让脾胃阳气受损,使得体内“湿寒内生”,加重病情。别小看那一口冰水,它可能是压垮免疫系统的最后一根稻草。这些不能吃的东西,不是“吃了会发病”,而是“病中吃了更难好”。
那又该怎么吃?不是清汤寡水,而是“养正祛邪”,顺势而为。喝点葱白姜汤、薄荷粥、淡盐水,既能发汗,又不伤胃。等热退之后,再慢慢恢复营养,才是正道。说完吃的,再说两个“必须坚持”的事。
第一个必须坚持的是“通风”。很多人一感冒就把门窗关得死死的,说是“免得受风”。中医讲“风为百病之长”,但这里的“风”,不是空气流通的“风”,是邪风。
![]()
空气不流通,病毒浓度高,反而更容易反复感染。开窗通风,每次10分钟,每天三四次,是最基本的“治未病”。
第二个必须坚持的是“动起来”。不是剧烈运动,而是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轻微活动、缓慢走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避免肺部积液、血栓形成。
长时间卧床不动,反而容易气滞血瘀,加重肺部负担。中医讲“动则生阳”,肺为气之主,温和的呼吸训练、举手抬足,都是药。很多人一病就只想躺,其实该动的时候不动,才是拖长病程的罪魁祸首。
![]()
甲流不怕“来得凶”,怕的是“拖得久”。你可能不知道,一个不起眼的细节,可能决定你是三天好还是三周才缓。水喝得够不够、汗出得合不合时、食欲有没有强迫自己硬吃,这些都关乎康复速度。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别习惯性用抗生素。甲流是病毒,不是细菌。抗生素打病毒就像用灭蚊喷雾打老虎,不仅没用,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抵抗力更差。根据中华医学会发布的流感治疗指南,除非合并细菌感染,不推荐常规使用抗生素。
不打听、不自作聪明、不乱吃药,这三件事,比你吃多少补药都重要。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第一时间识别甲流”。但做到“少吃错的,早用对的”,就已经赢了一半。
![]()
很多人问,到底怎么判断自己是不是甲流?其实不需要自己去分辨,发热超过38.5℃超过两天、咽喉痛、肌肉酸痛明显,就该去医院检测。别靠经验判断,“经验”是甲流最爱利用的盲点。有些人不是没机会活下来,是太相信“应该没事”,直到来不及。
现在的甲流,不是你小时候打喷嚏、喝感冒冲剂就能挺过去的“老朋友”。它变得更聪明,也更狠。你如果还用老办法,它就要你用命还。

留一句话给每一个人:不是你多强壮就能扛住甲流,而是你能不能少吃一口错的饭、多做一步对的事。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周报(2025年第9期)[Z].2025. [2]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流感病毒感染诊疗指南(2024版)[J].中华感染与免疫杂志,2024,44(3):210-216. [3]李志荣,王晓芳.中医辨证治疗甲型流感的临床体会[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7):1225-1227. 声明:"非诊疗建议,如有不适请就医"。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旨在科普健康生活,无低俗等不良引导,涉及人物侵权、图片版权、事件部分存疑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第一时间修改或删除内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