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4日,上海午餐事件调查结果出来了。
绿捷公司的大戏正式收官:执照吊销、八个高管被逮,市属国企光明食品集团已于9月23日起临时接管全市484所学校的校园餐供应,确保学生就餐不受影响。整件事的导火索是9月15日,学生在虾仁炒蛋里发现了两条白胖蛆,家长瞬间爆炸。
通报写得详尽,情节却像黑色连续剧。
先说蛆的来历:丽蝇幼虫,冷链里几乎不可能存活,专家推断是国外加工厂混进来的——不是国内的锅。
可真正让事情发臭的,不只是虫,更是人的操作。绿捷的厨师连水都懒得冲,把虾仁直接倒锅里,焯水两分钟就上盘;驻校经理撞见虫子,第一反应不是停餐,而是拍照请示老板。老板张某华更绝,下令把当天发往211所学校的虾仁全销毁,对外统一口径:虾肠外溢,有泥沙。顺手让员工换新手机,旧记录一夜蒸发。要不是学生手快,这锅泥沙虾仁就顺利滑进成千上万孩子的胃。
家长们愤怒的是,虫子只是冰山一角。
调查人员发现绿捷的江山是靠围标打下来的:找几家餐饮公司陪跑,红包塞好、标书替他们写好、开标当天自己人冒充对方去现场,演得比宫斗剧还认真。五年里,他们用这套把戏连中86个校园餐项目,几乎把上海部分区域的小学、初中食堂变成自家后院。
这真的只是“围标”吗?
更离谱的是,公司内部早把举报这条路焊死了——厨师、仓库、驻校经理多次反映虾仁发臭,文件到了总部就石沉大海;有人想往外捅,先被删手机警告。于是,臭味被锁在冰柜里,直到两只蛆爬上餐盘,才终于见了天日。
监管去哪了?通报也给出答案:市教委、市场监管局、闵行区政府统统吃了处分。可板子落下来之前,他们似乎集体睡着了。海关检疫证明、冷链温度记录、入校快检报告,该有的章一个不少,却通通拦不住活蛆。
问题就出在这里——纸面合规并不等于真合规,只要企业肯花钱、肯编故事,所有关口都能一路绿灯。
事发后,国企光明食品集团连夜接盘,484所学校没断饭,孩子们继续有饭吃,舆论暂时熄火。
还是国企靠谱啊……
可大家心里明白,临时接管只是止痛片,不是疫苗。上海随后抛出两份文件,说要强化招标、阳光采购、厨房改造、家长陪餐、接诉即办,听起来面面俱到,但关键还是执行。
监控能不能真让家长在手机上随时点开?老师发现异味能不能不经校长同意就直接报警?中标信息能不能像天气预报一样公开,让谁陪标、谁评分、谁保证金都一目了然?
如果还是内部自查、同级互评,那换谁做饭都可能是下一个绿捷。
绿捷倒了,围标江湖还在;执照吊销了,利益链没断;八个负责人被抓了,制度漏洞没填平。
家长们最怕的是,风头过后,新一批彩虹捷蓝天捷又穿着合规外套卷土重来,继续把校园餐当成稳赚不赔的现金奶牛。
孩子胃小,盛不下大人们的花式拖延。每一次爆雷—抓人—接管的循环,消耗的不只是公共信任,还有下一代的健康。
想让家长真正放心,办法并不神秘:把校园监控扔进家长群,把评委名单扔进招标网,把罚款金额翻十倍再先赔学生,把吹哨通道变成一键报警,让合规从纸面走进冰箱、灶台和餐盘。
您,敢吗?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