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11月12日至14日,中小学已经过了首个秋假,孩子们如何过的?从博物馆到世界遗产地,从城市研学点到自然风景区,跟随总台记者一起去看看。
首个秋假,不少青少年选择走进博物馆,感受历史文化。成都博物馆每日增加了2000张线上预约票,并推出多项“秋假”主题活动,如原创皮影戏《锦城奇旅》,为孩子们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还精心策划手工体验,联动社区打造“行走的课堂”。
![]()
成都博物馆社会教育部工作人员 蒲卓娅:我们成都秋假的首天,现场基本上都是以亲子家庭为主。准备了非常多的精彩的手工活动,还有我们的古蜀民居搭建。
![]()
在凉山州西昌市,秋假恰逢大凉山戏剧节,孩子们在观演中感受戏剧艺术的魅力。在绵阳市北川县,孩子们探秘古老羌寨。在射洪市,军工文创园迎来一批小访客,他们在参观中感悟奋斗精神。在达州市,农场里的农事体验,让孩子们亲近土地、感知劳作。
![]()
学生 伍秋泽:当书本上的历史、地理知识,变成眼前真实的风景和可以亲手触摸的文化,整个学习过程就完全“活”了起来。
社会资源联动
合力打造快乐假期
在这个秋假里,一些街道社区、科研院所、青少年宫、科普基地等社会力量,也纷纷主动补位,敞开公共空间、专业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多元的支持和更贴合需求,也让家长们省心。
秋假第一天,成都市高新区中和街道的体育公益课热闹非凡。足球场上的奔跑声、乒乓球室里的击球声、搏击馆里的呐喊声此起彼伏。为迎接首个秋假,街道精心策划了球类、舞蹈、搏击等多种公益课程,覆盖5-14岁不同年龄段,一经推出就受到家长热捧,多个课程短时间内报满。
![]()
此外成都市青少年宫还统筹了8个校区的场地和师资,推出了覆盖劳动教育、手工制作、国防体验等多元课程。同时,每天面向社会公众提供1200个“青少年与未来防灾体验馆”的免费体验参观名额。在地震实景模拟区、烟雾迷宫等互动场景中,学习避险自救技能,搭建帐篷,体验急救等。
![]()
学生 朱祉铭:我感觉非常地有意义,学了这些急救知识可以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帮助别人,自己也会得到一些成就感。
除此之外,一些专业科研机构也向孩子们敞开了大门。在中国光学学会成都科普基地,孩子们在专业老师的带领下参观光电科普馆,了解光电的历史发展和前沿科技的应用,互动体验各种趣味项目,并分小组进行光电实验,制作属于自己的感应路灯。
留校学生的秋假如何过?
这个秋假期间,不少家长带着孩子走出去,也有一些家庭选择校内公益托管。选择托管的孩子们多不多?他们的秋假如何过?托管班的课程又是如何设置的?我们继续来看记者的一线观察。
11月12日上午九点,我们来到成都市青羊区一所小学,这所学校共30多名学生报名托管班,全是一到三年级的学生,四到六年级无学生报名。由于学生不多,学校便打破常规,将学生混合编班。那么学生们在托管班干什么?老师又会如何兼顾一到三年级孩子的需要呢?
![]()
青羊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小学部教师 邓锐:一到三年级的孩子他们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我们就采用绘本来入手,给他们讲故事,来提升他们的兴趣。
而在成都石室联合中学,有20多名初中生参加了秋假托管班,学校也是采用的混合编班的方式进行授课。
![]()
石室联合中学教师 吕青:我们都是在充分调研了家长和孩子的需求之上,才设计的这个课程。在秋假活动期间,我们的课程就更侧重于趣味性,这一次我们开设的是人工智能课程,侧重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
成都石室联合中学九年级学生 王琦玮:平时我就比较喜欢人工智能,但是因为平时课程比较忙,所以就没什么时间去接触,我觉得这次托管课程非常棒。
据了解,此次托管课程在学校设置上调整了决策主体,更注重回应学生与家长的需求。除成都以外,在四川泸州、德阳、自贡、遂宁等地的学校均开展了多种秋假托管课程。
弹性假期 自定研学项目 多元尝试
秋假来了,有部分家长会有担忧:三天时间,孩子们离开课堂,学习节奏会不会被打乱?假期的时间能否更加灵活?面对这些疑问,记者走进了两家已尝试多年的学校,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的,尝试效果如何,给大家提供更多参考。
在成都市天府七中小学部,这里已探索尝试了八年的弹性休假制度。家庭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学期内自主选择5天休假时间,申请几个学生家庭组团或单独出行都可以。个性化的假期安排,让学生和家长的安排更加灵活。
可能有家长会有疑问,假期课程进度落下了该怎么办?
天府七中党委书记 校长 陈刚:在研学的过程中,如果有比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我们就会通过线上同步给孩子,让孩子知道学习任务是什么。实际上这也是对孩子的统筹能力,他能够兼顾一边研学一边学习的培养。
![]()
而在四川天府新区的香山中学,三年来,都在进行“小学段”教育实践。每学期,学校会专门安排一周时间,不上传统课程,也没有作业,而是让学生们自己讨论、设计自己班级的研学路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让“我的假期我做主”。
![]()
天府新区香山中学党委书记 姚敏: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一个学生,把学科之间、学科与生活之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产生了更多的关系链接,对他的沟通、协调、组织领导力等等方面,都会有全面的提升。
首个秋假,是探索,也是尝试。当然,每个家庭、学生和学校面临不同的需要,如何让短暂的假期发挥出作用、达到效果,实现学生的多元需求,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持续探索与协同努力。
![]()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罗哲:我们用托底+协同来推进,可能很多家长突然遇到这样一个假,觉得年休假休完了等等,不能保证。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先实行托底,只要家长不方便,我们就用学校和社会的方法来托底。协同是什么?我们的人社和工会部门就协调了劳动者的权益保护和他的假期的合理安排。我们的文化部门就协调了所有的文博资源的开放。
(央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