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玉岩中学这学期安排了秋假,一共五天时间,不用调休也没有作业,学生可以选择跟家人一起外出游玩,或者参加学校组织的研学活动,比如去北京、韶山、长沙这些地方,也可以留在学校里自习,听起来挺自由的,但实际执行起来问题不少,有些家长根本没空带孩子出门,学校的托管安排也不够到位,结果一群孩子只能坐在教室里,由老师轮流看管,场面显得有些尴尬。
![]()
今年三月他们试过春假安排,三天假期加上周末凑成五天连休,初一学生去了珠海和中山两地,有三百多人参加,整体效果挺好,但不是每个学校都能照搬这个做法,比如佛山就有家长在网上发帖说,教育局把责任推给学校,学校又推给家长,到头来没人负责,假期时间太短,没法去远的地方,也体会不到季节变化,结果就像白白放了几天假。
很多家长觉得这假期安排有点尴尬,三天时间太短,带孩子出去旅游根本不够用,来回路上就要花掉大半天,把孩子单独留在家里没人照看,送去托管班又像集体坐牢一样,孩子心里反而更难受,学校这边也难办,没有统一标准可依,经费、老师安排、安全责任都压在学校身上,政策虽然下来了,但执行起来缺少配套措施,学校只能硬着头皮做下去。
![]()
社会上对这件事的看法很不一样,有人觉得错峰出行是件好事,可以避开国庆期间的人山人海,还能多些时间陪伴孩子,比如佛山就有商家主动关掉店铺去陪孩子,让人感到温暖,也有人提出不同意见,说不如让每所学校分一块地给孩子种菜,这样更贴近生活,还有人指出寒暑假都没人愿意出门,春秋假期又能改变什么,关键在于作业实在太多,孩子经常写到晚上十点半,就算放假也轻松不起来。
![]()
这事儿背后藏着三个关键问题,时间安排太紧张,三天根本不够组织一次像样的旅行或研学活动,至少需要五天才能做得像样,但让全市都这么操作又不现实,功能定位也没跟上变化,过去放春秋假是为了让学生帮家里干农活,现在城市家庭早就不需要这个了,可新的目标比如观察自然、参与社区服务、体验传统文化这些事,一直没人牵头落实,责任分工也不明确,学校担心出事不敢多管,家长自己没能力组织集体活动,政府方面既没有补贴也没有资源支持,结果就变成了大家都不管的局面。
![]()
国外也有相似的假期安排,比如日本的文化休日,会跟博物馆和非遗机构合作,形成一个校外的学习网络,美国有些学区设立了体验周,由社区中心提供免费项目,不完全依赖学校承担,我们这边公共服务没有跟上,假期反而变成把负担从学校转移到家长身上的工具,孩子不用写作业了,可家长的焦虑一点也没有减少。
玉岩中学这次秋假有六百多个学生参与,算是广东目前最大规模的一次尝试,佛山那位家长发的帖子火了,微博小红书阅读量超三百万,评论里“托管没人管”“放假比上学还累”刷屏,放假本该是好事,但现在搞得两边都不痛快,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