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选择退学的孩子越来越多,我身边好几个都不想去上学了。但是对于很多家长来讲,其实,孩子一旦退学,家长就感觉天塌了,忧心忡忡,甚至会觉得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你看,没脸了”,他们先想的是自己。
那为什么我们家长,包括这个社会都很难接受孩子退学?主要原因我觉得是因为我们把教育太神圣化了。从小,我们就被灌输“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种观念,它已经深入人的骨髓,成为整个社会运行的基本逻辑。我们把文凭跟人生的价值绑定,跟文化绑定,跟能力绑定,跟所有东西绑定,让所有人都相信:没有文凭,就没有未来,什么都不是。
也正是这种偏见,让退学的人被视为失败,也被视为家庭的耻辱。渐渐地,在父母的认知里,孩子一旦退学,家长会非常痛苦。于是,这个家庭就会把大把的钱花在到处寻医问药上,各种打着心理学旗号、从来没有办过正规学习机构的骗子就会出来。只要敢打包票让孩子重返校园,这个生意绝对火爆。
但是我就在想,需要看病的是这些孩子吗?明明是我们这个系统病了,是这个社会病了。可是面对这些“大号的病人”,没人敢去打包票,也没有门诊给这些人去看病,然后我们就抓住一个没有病的孩子,使劲在这儿给他“治病”,而对真正有病的装作视而不见。你说这不是笑话吗?天大的笑话。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应该是帮助你去刷新自己,让自己成长的一个途径、一个路径。但现实呢?这种单一的评价标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在这种比拼下,我们的孩子在学校不但没有发现自己,反而越来越自卑,越来越自我怀疑,因为衡量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分数。只有分数,他们不但没有成长,反倒是越来越消沉,没有了朝气。就这样的学校教育,你觉得真的有必要读吗?
我们需要重新去思考教育的目的了:它是为了社会方便筛选,还是为了培养人才?它是帮助人成为更好的自己,还是仅仅为了获得社会认可的那个证书?它是为了让人获得智慧,还是仅仅为了参与就业的那个门票?我们为了这张门票让孩子付出了最好的年华,背负了巨大的压力,这是否就是最好的选择?
如果教育变成了枷锁而非助力,那么质疑和退出这个系统,我觉得就是一种有勇气的表现,不是失败,是成功。当一个仅仅用来筛选人的文凭,就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一生的时候,那不是这个人的失败,而是整个系统的失败。如果这种教育模式不改变,还要继续这样下去,那未来选择退学的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多。
我在想,每个人的路肯定是不同的。对于某些人来说,完成学业也许就是最正确的选择;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讲,退学可能是打开了新的可能性。同时,我也希望家长们放弃这种对学历的执念,学历现在真的没有那么重要,更决定不了人的一生。要学会真正理解和接纳孩子,不要再逼他们了,他们的压力已经足够大了。
还有,我想对那些刷到我的的退学孩子讲一句话:退学不可怕,但是不能就此消沉,不能躺平摆烂。可以没有文凭,没关系,但是不能放弃学习;可以没文凭,但不能没有文化,对吗?这才是你要做的。也不能放弃社交。
退学不是失败,是重新开始。路有很多,就看你怎么选择。总之,不要因为退学而否定自己、放弃自己,不用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未来在你自己手里。你是在为自己而活,不是为别人而活,所以活出自己,活精彩,活成什么样,上不上学没太大关系,一点都不影响。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