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重视饮食中的“升糖问题”。毕竟,血糖一旦控制不好,身体就容易出毛病。平时很多人都喜欢吃面食,尤其是馒头、包子、面条这些主食,感觉比米饭更香、更耐饿。
但殊不知,有些面食的升糖速度其实非常快,吃多了反而容易让血糖飙升。很多人以为“馒头最升血糖”,但医生提醒,其实真不是它最狠,问题往往出在另外几种更“隐蔽”的面食上。
![]()
首先得搞清楚一个概念——升糖指数(GI)到底是什么。简单说,它就是衡量一种食物吃下去后,血糖上升速度快慢的指标。数值越高,说明血糖上升得越快。
通常,GI值在70以上的,就属于高升糖食物。很多人不知道,普通馒头的GI大概在68左右,算是中高水平,但它并不是“升糖王者”。
真正让血糖快速冲上去的,是那些经过精加工、加了油、糖或者反复加热的面食。这类食物不仅容易让血糖失控,还会加重胰岛的负担。
![]()
例如,油条就是一个典型代表。很多人喜欢早上来一根油条配豆浆,香、脆、舒服,但问题在于,油条是高温油炸食物,面粉在高温下经过油炸,会让淀粉结构更容易被人体吸收,升糖速度自然更快。
再加上油条含油量非常高,会让消化速度变慢,看似饱腹,实际上胰岛素要持续分泌去应对血糖波动。长时间这样吃,容易造成胰岛素抵抗、血糖不稳,甚至加重高血脂问题。有研究数据指出,一根约60克的油条,GI值可超过80,比白糖还“冲”。
![]()
再者,白面包也得小心。很多人觉得面包软糯易消化,是不错的早餐选择,尤其是一些老年人牙口不好,面包似乎更方便。可其实,这类精制面粉制成的面包,纤维含量非常低,加上制作时往往还添加糖、奶油、黄油等成分,吃下去后血糖几乎“直线式”上升。
有些甜味面包的GI值甚至能超过85。相比之下,全麦面包虽然也是面食,但因为保留了更多膳食纤维、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血糖上升会慢很多。
在笔者看来,老年人若真的喜欢吃面包,最好选择全麦或杂粮版本,别图软糯香甜。
![]()
还有一种让人防不胜防的面食,就是方便面。它便捷、口味多样,很多人出门不便时会当正餐。殊不知,方便面经过油炸预处理,本身的碳水就非常容易消化吸收,而且调料包里含有大量的钠和油脂。
吃完后血糖飙升不说,还容易带来水肿、高血压、胃部负担等问题。国家营养研究数据显示,长期以方便面作为主食的人群,其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普遍偏高约15%以上。
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代谢能力下降,这种刺激显然更不合适。
![]()
在这种情况下,馒头反而算“中规中矩”。它虽然是精制面粉蒸制而成,但因为制作过程简单,没有添加糖和油脂,升糖速度虽快,但并非最高。
如果能选择粗粮馒头,比如加点玉米面、燕麦、荞麦粉等,血糖反而更平稳。所以很多医生都建议,控制血糖的人可以适量吃馒头,但别和甜饮、咸菜一起搭配,更不要一顿吃太多。
![]()
当然,除了选对面食种类,吃的方式同样关键。很多人习惯趁热吃,殊不知刚出锅的热馒头、热面条,淀粉还处于糊化状态,吸收速度更快,升糖也就更明显。而放凉后再加热的面食,由于淀粉回生,GI值会下降,血糖反应相对温和。
例如,一碗刚煮好的白面条,GI值大约在75,而放凉后再吃,可降至60左右。这种变化虽然细微,但对长期控糖的人来说却是大有益处的。
![]()
此外,搭配蔬菜和蛋白质食物一起吃,也能有效减缓血糖上升。比如吃面条时,搭配青菜、鸡蛋、豆腐等,能增加膳食纤维和蛋白质摄入,减缓胃排空速度,血糖不会一下子冲高。
相反,如果只是吃纯碳水面食,不加任何蔬菜和蛋白质,那就很容易让血糖出现波动。医生常说的“控糖三板斧”就是:控制主食量、合理搭配菜、规律运动。在饮食结构上做些小调整,往往比单纯限制某种食物更有效。
![]()
另一方面,有不少老年人容易陷入“只要是面食都不好”的误区。其实并非如此。真正危险的是“精制”和“加工”过度的食物,而不是面粉本身。
全麦粉、燕麦粉、荞麦粉、黑麦粉这些粗粮面食,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和镁、铬等微量元素,有助于改善胰岛素敏感性。
有些研究甚至表明,常吃全麦面食的人,糖尿病风险可降低约25%。所以关键不在于吃不吃面,而是吃哪种、怎么吃。
![]()
当然,老年人的代谢能力随年龄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55岁以后,胰岛功能、肌肉利用葡萄糖的效率都会降低,哪怕吃同样的一碗面,年轻人血糖半小时就能降下去,老年人可能得一两个小时才能平稳。
这时候就更需要注意主食分量,每餐以拳头大小为宜,不宜超过四两。若是同时搭配蔬菜汤或清淡豆制品,血糖变化会更加平缓。
![]()
总的来说,面食不是不能吃,而是要吃得聪明。油条、白面包、方便面这三种面食,升糖快、营养少,老年人要少吃。
馒头、杂粮面条、全麦面包相对安全,但要控制量,搭配蔬菜蛋白质一起吃才更健康。别觉得这些道理复杂,其实调整饮食方式比戒口还简单。在笔者看来,饮食控制并不是限制美味,而是让身体更舒服、更长久地健康下去。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参考文献
[1]董高秋 ,抗感染药物导致血糖波动的研究进展,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药学部,2024-06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