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初中,什么样的孩子会最先被淘汰?
我先举一种,我觉得就是需要“拐棍儿”的孩子,也就是妈宝型的学生。他们小学的时候主要靠家长督促,家长抓得紧点儿,成绩就好点儿;家长不抓,成绩就全废。这种孩子到了初中基本都会被淘汰,因为初中单看时间和课程容量就知道,我们需要把大量的精力都放在学校。
学校就像“大锅饭”,除了统一的教学,孩子的自觉全靠自己。这个时候妈妈不在身边,这帮孩子刚开始既不适应又容易涣散,所以前3个月没跟上,就很容易被落下。初中不再是饭被喂到嘴里,得自己拿起碗、拿起铲子去锅边捞,有的人会主动去捞,有的人就不会。
那我再给大家说一种,就是动作特别慢的孩子。这个“慢”,一种是写作业慢、上课理解内容慢;还有一种是具体操作上的慢,比如计算明显比别人慢。同样是写一个作业,别人10分钟写完,你却要写30分钟。这时候你会发现,别人把作业写完了,还能稍微复习一下;你每天作业都写到晚上10点,完全没有空干别的。过不了两个月,你就会自己摆烂,觉得作业不用写了。
其实还有一类孩子会被淘汰,但家长可能感觉不到,就是那些特别不成熟的孩子。这种不成熟指的是作为人的不成熟,比如待人接物、言语礼貌、为人处事这些方面。你会发现,孩子年龄越大,接触的人越多,和同学、老师沟通时,会越来越偏向于成年人的方式。
但如果孩子在小学时太多在温室里长大,不跟别人接触、不跟别人沟通,或者特别叛逆、自我,社会性比较弱,没有他人观念,到了初中就容易在学习之外被孤立、被排挤,或者不被认同。这对心理的打击很大,会让他无心学习,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一下子从很好的情况掉到特别差。
这时家长就会问我该怎么补,其实要补的不是学习之内的,而是学习之外的。家长总是把孩子和学习高度绑定,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可能不像老师那样更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而是确实要给他们提供一片情感的天地。
但这片天地不是说天天围着孩子、给他情感,而是需要给他提供一些社交环境,让他跟同龄人之间有更多的接触。因为所谓的礼仪规范是需要实践的,不跟同龄人接触,光听一些大道理是没有用处的。所以大家还是要想办法给孩子创造属于他自己的社交环境。
一句话,不会被淘汰的孩子,一定是身心都健康的孩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