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今天闹得欢,小心将来拉清单。
上海市“绿捷食安事件”调查组11月14日发布情况通报称,现已查明事件经过和绿捷公司及相关人员违法犯罪事实,拟依照法定程序吊销绿捷公司的食品经营许可证及营业执照,公司实际控制人张某华等8名责任人已被依法执行逮捕。同时,上海市属国企光明食品集团已于9月23日起临时接管全市484所学校的校园餐供应,确保学生就餐不受影响。
情况通报称,近年来,绿捷公司派驻学校的食堂经理共向公司反映食材质量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多起,绿捷公司均未按规定上报监管部门。绿捷公司还存在串通投标行为,勾连多家招标代理公司,通过组织陪标公司进行“围标”的方式,非法中标86个校园餐服务项目。
经问责调查,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闵行区人民政府在上述事件中,履行校园食品安全的主管责任、监管责任、属地责任不力。上海市纪委监委分别给予上述单位分管领导党纪或政务处分。
绿捷的问题令人吃惊,虾是烂的臭的,做出来直接给孩子吃。被一线的食堂经理发现后,私下里自己处理掉,被发现有虫,告诉外界说是正常现象。
![]()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社会的未来,孩子在学校吃饭,家长最不放心的不是花样有多少,菜式有多少,而是能不能吃得安全,能不能吃得卫生,能不能吃得健康。尤其是在咱们中国,家长们宁愿亏了自己,都不愿让孩子吃亏。宁愿少吃一块肉,也不会让孩子少吃一口饭。让孩子吃得安全,是任何一个文明社会的底线。更不用说这是在上海,是在中国最为现代化,管理最为规范的上海,出现这样的现象,令人匪夷所思,痛心遗憾。
仔细复盘绿捷事件全程,可以发现一条精心设计的利益链,公司通过围标、串标等行为,垄断了上海市中小学的校园餐,形成规模效应,然后通过不断压低成本,赚取高额利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但是从学生嘴巴里面扣钱,已经突破了底线,简直丧尽天良。
![]()
出了事,除了依法惩处之外,如何整改,如何吸取教训更加重要。然而遗憾的是,在正式公布的除非结果中,我们竟然看不到一个完整的名字。就连直接责任人,都只是用张某华来代替,而本案一共有8个责任人被抓,我们也不知道他们是谁。名字不公布,怎么会有震慑力和警示意义呢?希望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此次处理绿捷事件,有关方面摆出了“零容忍”的姿态,但这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上海是中国中产阶级之都,拥有最为普遍而广泛的市民阶层。绿捷在吃的问题上亏待了孩子,孩子自然会反应到家长这里。
一开始,正是家长们持续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声,才引发了媒体关注,上级介入。而在此期间,许许多多的上海自媒体博主,以自己家亲身经历出发,持续对事件保持了关注,维持了压力。
发声是最基础的,更重要的是要发好声,要有理有据有节。这方面,上海的家长们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有大学老师,利用自己的渠道,组织问卷调查,提出政策建议,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问题出在上海,也亏得是上海,用上海的方式,最终得到了解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