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次隐秘转账、37.8亿比索(约合4.55亿人民币)公共资金不翼而飞,身为市政“一把手”的前市长却坚称“完全无罪”?
这起发生在哥伦比亚安蒂奥基亚省希斯帕尼亚市的贪腐案,不仅撕开了当地公共管理的漏洞,更让“公共资金如何守护”成为全球热议的话题。
一个资源有限的小城,为何会出现如此嚣张的“蚂蚁搬家式”贪腐,身为审批人的市长究竟该不该担责?
![]()
2022年3月,莱迪·约翰娜·卡多纳·鲁埃达正式出任希斯帕尼亚市市长,这座属于哥伦比亚第六类市政机构的小城,本身公共资源十分有限,当地民众的基本民生保障全靠市政资金支撑。
但谁也没想到,在卡多纳执政的短短21个月里(截至2023年12月),市政财政账户竟成了个别官员的“提款机”。
时任市政财政秘书何塞·阿塔纳·海梅斯·海梅,在未提供任何合法凭证、伪造银行报告的情况下,先后358次从市政官方账户向自己的个人账户转账,累计金额高达37.8亿比索。
![]()
这相当于当地普通民众近千年的收入总和,更令人费解的是作为市政支出的最终审批人,卡多纳对这358次异常转账全程“视而不见”,甚至被检方指控参与伪造公共文件,为违规转账“打掩护”。
086号检察官在庭审中明确指出,卡多纳在任职期间,完全知晓公文造假的事实,也清楚这些转账是在侵占公共资源,却没采取任何阻止措施,其行为已构成挪用公款罪和伪造公文罪。
面对铁证,卡多纳在法庭上却态度坚决地否认所有指控,声称自己与贪腐事实毫无关联,这番辩解让当地民众难以接受。
![]()
毕竟作为市长,守护公共资金本就是其核心职责这起贪腐案的曝光,还牵扯出卡多纳执政期间的多重失职行为。
2024年11月,哥伦比亚国家总检察长办公室,额外指控其在灾害管理方面存在严重失职,其中最关键的一条便是未能在2022年与市政消防队签订服务合同。
要知道,希斯帕尼亚市地处西南部,火灾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消防队的正常运作直接关系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卡多纳的这一疏忽,相当于让整座城市暴露在安全风险中。
![]()
更讽刺的是,在民生保障资金被挪用、必要公共服务被搁置的同时,该市在2022年的民间节日上竟花费了74亿比索。
这笔钱足以覆盖3次贪腐案的涉案金额,也能签下多年的消防服务合同,这种轻重倒置的决策的引发了当地民众的强烈不满。
事实上,希斯帕尼亚市的贪腐案并非个例,近年来哥伦比亚的公职人员腐败问题频发。
2025年5月,哥伦比亚最高法院就曾对参议院前主席伊万·纳姆和众议院前主席安德烈斯·卡列发出逮捕令,二人涉嫌收受40亿哥伦比亚比索贿赂,协助推动特定立法通过。
![]()
这些案件背后,反映出当地公共资金监管体系的严重漏洞:审批流程缺乏有效制衡、财务公开不透明、事后审计流于形式,让个别官员有机可乘,将公共资源当成了中饱私囊的工具。
而这种“监管缺位”的问题,在全球不少地区都存在,如何守住公共资金的“防火墙”,成为各国治理的共同课题。
所以以希斯帕尼亚市的案件为例,如果当地能建立严格的资金使用联审制度,358次异常转账不可能全程无人察觉。
![]()
如果能推进财务信息公开,民众早就能发现节日花费与民生投入的失衡;如果有常态化的离任审计,卡多纳的失职与贪腐行为也可能提前暴露。
所以公共资金的安全,既要靠制度约束,也要靠技术赋能,更要靠群众监督,只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腐败。
随着城镇化推进,基层财政资金的规模不断扩大,如何防范“小官巨贪”、避免资金挪用,始终是监管的重点。
![]()
哥伦比亚的贪腐案不仅损害了当地政府的公信力,也影响了外资投入和经济发展,回到希斯帕尼亚市的案件,目前前财政秘书何塞·海梅斯·海梅已入狱,卡多纳案件仍在司法审理中。
对于当地民众而言,他们期待的不仅是涉案人员得到应有的惩罚,更希望通过这起案件推动制度改革,让类似的腐败不再发生。
![]()
毕竟,公共资金是民众的“血汗钱”,无论是用于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还是公共服务提升,都应做到专款专用、公开透明,任何试图侵占的行为,都必须受到法律的严惩。
在全球化时代,各国唯有加强反腐合作、完善监管制度,才能真正遏制腐败滋生,让公共资金真正惠及民众,这也是哥伦比亚希斯帕尼亚市的贪腐案留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