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
近日,全国法院研究室工作会议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茅仲华出席会议并讲话。会上,北京、辽宁、上海、江苏、湖北、广东、重庆、陕西等八家法院作交流发言。其中,辽宁高院以《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 服务支撑辽宁法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交流经验。
近年来,辽宁高院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推进各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多措并举构建“大调研”工作格局,研究室充分发挥参谋助手作用,扎实推动综合调研工作有效落实,为辽宁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系统谋划调研工作。
统筹布局贯通推进,辽宁高院把调研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建立党组统一领导、研究室统筹规划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在三级法院一体落实,制定出台《全省法院实施调研提档计划的工作方案》,建立起以“六项机制+六项载体+六项保障”为主要内容的“大调研”工作格局。
突出院领导带头作用,高院班子成员示范引领,每年年初结合年度重点工作、司法改革任务、司法品牌建设等,牵头重点课题研究,带头深入中基层法院开展调研,推动司法调研与审判执行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落地。
强化课题矩阵牵引,精心组织申报最高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每年向社会发布十大重点调研课题,与知名高校专家学者联合攻关;针对审判热点难点,每年开展省法院“一部门一课题”、中基层法院“一院一课题”,推动形成了分层级、有重点、立体化的课题矩阵,在全省法院营造浓厚的调研氛围。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发展难题。
聚焦服务大局和审判执行工作中的难点问题开展调研。
比如,聚焦破产审判工作,针对资产处置、职工安置、招商引资、税收保障以及信用修复等影响案件办理的问题,开展深入调研分析,梳理需要有关部门协同解决的工作任务,经充分会商,共同建立法院与政府一揽子协调配合机制。
比如,聚焦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每年年初都及时组织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通过走访企业深入了解企业司法需求,聚焦市场主体急难愁盼,出台针对性工作方案,先后构建“1+7”“1+2+3”工作体系,统筹调度各工作专班,专精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三是坚持创新举措,建立审学研一体化机制。
针对领军人才储备不足、理论研究水平不高、教育培训针对性不强问题,从2021年开始创建“审学研”一体化机制。
坚持高标准选题定人。选题全部来源于审判实践,由各业务部类提出需要研究解决的难点热点问题,研究室进行汇总筛选,最终由院党组审定10个最亟待解决的调研课题。坚持严把政治关、业绩关,每期选拔5名优秀年轻业务骨干作为驻院研究人员,并为每人匹配两个研究课题。
开展高水平驻院研修。研究人员在省高院进行为期6个月的封闭式驻院研究,为其配备理论和实务双导师,安排参与实地调研、高端论坛、制度制定,指导做好课题开题、中期检查、学术研讨和结题验收工作。
推动高层次成果转化。研究成果发表后,同步转化为培训课程。研究人员走上讲台面对全省干警开展业务培训,形成“司法实践提出问题、调查研究破解问题、业务培训推广成果”的工作闭环。目前,已开展到第八期,产出司法理论研究文章、案例分析、调研报告等105篇,其中在国家、省级获奖或在知名期刊发表50余篇,转化为制度性文件11个,培育了一批优秀青年干部,8人被提拔为中层干部或者基层法院领导,5人遴选到上级法院。
四是坚持强化保障,激发研究室工作效能。
近年来,辽宁高院党组高度重视研究室工作,将研究室定位为“以文辅政”的“智囊”,高标准加强研究室建设。
赋予重要职责。要求研究室人员列席党组会、审委会、院务会等重要会议,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决策部署及省委、最高法院工作要求,及时跟进学习司法业务;牵头起草重要文件等,负责统筹推进全省司法改革、营商环境、司法品牌建设等重点工作,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全方位历练,让研究室成为青年干部成长的摇篮。
强化工作保障。院党组注重选优配强研究室队伍,从各业务庭室、下级法院、选调生中选拔综合素质强的年轻干警,充实到研究室工作。
落实正向激励。院党组坚持有为有位的鲜明导向,对研究室在评先选优中给予优先考量。省高院研究室连续三年获评先进集体,并获得集体二等功,营造能干者能上、吃苦者吃香、优秀者优先的干事创业氛围。
审核丨黄艳辉
编辑丨秀 姿
素材 丨 孙向东
制作丨李 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