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已经接近尾声,十月即将登场,在十月初一,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那便是寒衣节。俗语一直就有“十月朝,烧寒衣”的一个说法,意思就是每年农历的十月初一,这天人们就会给亡人烧去寒衣。但是在祭祀的时候,也有“寒衣不上坟,上坟辱先人”的一个说法,这就让很多人产生困惑,到底要不要祭祀先人。
![]()
这句俗语很多人都理解错了,认为是寒衣节不要去上坟,不然的话,就是辱了先人,但其实它强调的是,在这天如果不送寒衣就去上坟,那么上坟是不合礼数的,正如晚辈天冷不知为祖先添衣,是为不孝。
寒衣节需要上坟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个节日是怎么回事,寒衣节起源于周代的腊祭,在当时,农历十月不仅是冬季的开始,还是收获结束、新岁将至的标志。《诗经·豳风·七月》早已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这句诗透露了古代早在九月便开始准备冬衣的制度。
![]()
后来随着这个节日的发展,民间人们也赋予了其凄美的故事,那就是孟姜女的一个传说,孟姜女千里送寒衣,得知丈夫已死、尸骨被填入城墙,她痛哭十日,城墙崩塌露出白骨,孟姜女滴血认骨,为其夫穿上寒衣安葬。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个故事的加持,寒衣节送寒衣,变成了这个节日的核心。
到了宋代,这个节日更是发展到了巅峰,宋代《东京梦华录》记载:“城市内外,于九月下旬,即买冥衣靴鞋席帽衣缎,以备十月朔日烧献”。
而且寒衣节后来还被称为三大鬼节之一。不过其鬼节的核心思想还是不一样的,清明节重在“春祭”,踏青扫墓;中元节侧重“赦罪”,普度众生;而寒衣节则聚焦“送暖”,为祖先御寒。
![]()
我们回到最初的一个问题,寒衣节到底要不要上坟呢?答案是需要的!
“寒衣不上坟,上坟辱先人”说的是,上坟的时候,要给祖先送去寒衣,如果没有送的话,就去上坟,那么还不如不去。
一般来讲送寒衣会有两种方式,焚烧纸制寒衣是最直接的表达。人们用五色纸剪成衣裤状,装入纸袋焚烧,袋上写明亡者籍贯、名号,以示“邮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焚烧冥币,供祖先在“阴间”自行购置冬衣,更为简便实用。
![]()
当然如今也有了更多的方式,出于对环保的一个考虑,在我们今天,人们祭祀的时候,用的是鲜花,而不是烧纸,这也更加符合我们现在的一个情况。
看到这里,大家也应该明白,“寒衣不上坟,上坟辱先人”的真正含义,是批评那些只走形式、不带寒衣就去上坟的行为,强调送寒衣才是这个节日的核心。
![]()
什么人不要去上坟呢?
身体抵抗力比较差的,还有就是一些本身带有疾病的,或者是身体不便的人,都不要去,这些禁忌多源于古人对死亡场所的避忌和对特殊人群的保护,所以缅怀先人是好事,也要量力而为。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对先人最好的纪念,或许不仅是送一件寒衣,更是好好活着,让他们的血脉与精神在世间延续。明白了这些之后,才会真正懂得寒衣节这个节日的内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