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如果马寅初没有提出人口论,没有实施计划生育,如今我国会怎样?

0
分享至

1953年春,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刚刚摆上国务院的长桌,统计人员报出“六亿零二百万人”的数字时,屋子里的气氛明显一滞。周总理放下手中的铅笔,说了句:“六亿,这是个什么概念?”简单一句,份量却不轻,因为大家都心知肚明:新中国是在废墟上起步,粮票、布票、油票样样紧缺,若人口再像野草一样疯长,任何宏大的工业化蓝图都可能变成纸上谈兵。

就在这一年的冬天,67岁的经济学家马寅初结束南方调研回到北京。他一路看见江浙农村新生婴儿扎堆,乡镇食品站门口排队的队伍比年前足足长了一倍。返京的火车上,同车的区干部顺口问他:“马老,人口多不是好事吗?咱们人多力量大。”马寅初抬眼,只回了五个字:“粮食跟得上吗?”这句追问后来演变成他笔下“新人口论”的灵魂:人口如果压过资源供给,再多的热情也难换来面包。



假设那一天的对话没有发生,假设随后十年里“控制人口”的呼吁被彻底搁置,中国会走上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粗略估算,如果生育率一直保持1950年代的水平,到2020年代中国的人口规模很可能超过十八亿。这个数字不是凭空吓人——同一时期印度曾在未彻底推行全国性计划生育的阶段,人口曲线一度冲到世界第一,中国若不加干预,增长速度绝不会比印度慢。

人口扩张带来的第一块硬骨头就是粮食。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耕地总量大约十八亿亩,即便亩产逼近四百公斤,也只能勉强覆盖十二亿左右人口的口粮需求。若人口突破十五亿,单靠农田增产已力不从心,只能砍林开荒或进口粮食。进口要用外汇,七十年代的中国拿不出这么多美元,砍林又会破坏水土。一进一退,很可能重演19世纪末“棉花换粮”的困境——卖资源、买口粮,经济结构被迫畸形。



粮食之外,城市化进程也会撞上天花板。按照无计划生育路径推算,到本世纪初中国城市人口有望冲过十亿。城市维持基本公共服务,必须在污水处理、供暖供电、交通疏导等方面同步扩容。那意味着每年新增至少三十万套住房、上百万学位和上千公里城市道路。财政盘子再大也禁不起这种“跑马圈地”式摊派。可以想见,棚户区会成片蔓延,地铁永远挤不上车,医院走廊里打吊瓶成为常态。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后果是教育质量滑坡。若七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维持高生育率,高考扩招还没开始,初高中学位却早已爆棚。教师数量跟不上,能进课堂的学生只能挤在一百多人的大班里。师生比倒退,升学率下滑,农村孩子继续在田里见缝插针地干活,城乡差距将被无限放大。那时,中国追赶世界科技前沿的“工程师红利”就难以形成,高精尖产业仍会困在襁褓。

女性处境同样值得关照。缺少计划生育政策,早婚早育会成为一种常态。平均来看,女性一生可能生育四到五个孩子,身体负担极重,就业机会自然流失。以1982年为例,当时女工比例已达38.5%,若再多生两个孩子,很多女工不得不回归家务,大规模退出劳动市场。结果不仅是家庭收入减少,更是国家制造业缺失了半壁江山的熟练女工,工业产能和产品质量都将打折扣。



同时,人口过剩不可避免地推高失业率。试想2000年左右的劳动力市场,每年将有近三千万农转非或应届毕业生涌入城市,岗位增速若跟不上,大批青年只好在夹缝中生存。缺乏体面的工作往往催生治安问题,小偷小摸、地下赌场乃至更暴烈的群体性事件都会频繁出现,这给社会治理带来极大压力。

还有环保账。人多意味着能源与排放同步飙升。若十五亿人口人均年用煤量保持700千克,全国煤耗将超过100亿吨,超出可持续开采量两倍以上。雾霾、酸雨会提前数十年席卷华北、长三角。河流的污水处理容量本就不足,再加上过度取水,黄河断流或许不是一年一段,而是全年多段。生态衰退最终会反噬粮食和健康,人口—资源—环境陷入恶性循环。



国防安全层面也存在隐患。兵源虽多,但武器装备与训练经费不可能按同样倍率扩张。结果是常备军人均装备落后,国防现代化进程被拖慢。常备军数量庞大还会占用更多财政支出,挤压科研与基础设施预算。说到底,“人海战术”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并非优势,人口红利一旦超过经济承载力,反而可能成为包袱。

更隐蔽的问题则是人口结构。没有计划生育,年轻人口比例偏高,表面看似朝气蓬勃,实际上隐含了抚养比畸高、公共财政压力骤增的风险。当高生育潮过去,庞大的婴儿潮一旦步入老年阶段,瞬间转化成沉重的养老负担。到那时,社会保障缺口不仅吞噬财政,还会拖垮子女辈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抑制消费。这条曲线在任何国家都验证过:婴儿潮来得猛,老龄潮也同样猛烈。

有人或许认为,庞大市场能撑起内需,避免经济衰退。然而,购买力并不等于人口数量的简单加总。若人均收入因就业困难被拉低,总需求同样受挫。低工资、低福利、高物价形成恶性联动,企业利润被稀释,投资意愿下滑。社会分配矛盾随之尖锐,走向两极分化。历史早已证明,过多人口与高质量市场之间并无必然等号。



值得一提的是,若无计划生育,中国的经济改革也会受到干扰。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吸纳外资主要靠“廉价劳动力+完整供应链”。如果劳动力供给过剩到不可控制,工资低到工人难以维系日常生活,社会不满情绪会迅速积聚,工厂罢工、流动工人大规模聚集,外企未必敢长期押注。改革带来的制度红利将被失序的人口及社会矛盾抵消,外资可能转而寻求更稳定的市场。

回到马寅初本人,他当年抛出的“控制人口”观点在五十年代并不受欢迎。有人批评他“唱衰社会主义”,甚至有媒体用“反动”为标题评价他。但多年后,国家工作会议上关于人口与经济的报告引用了他的核心数据。面对晚来的肯定,他只说:“无论赞成反对,数字不会说谎。”这句平静的回应如今读来依旧发人深省。



当然,计划生育并非完美无瑕。独生子女带来的老龄化、性别比例失衡等问题仍待解决。不过,只要把“有无政策干预”两个世界摊开对比,很难否认控制人口增长在特定历史阶段为中国赢得了宝贵的回旋余地:孩子能挤进教室,青年能在工厂上岗,城镇有空间建地铁,粮仓还能装下秋收。若没有这些前提,后来的工业化、城镇化与信息化恐怕都要减速甚至偏航。

历史没有如果,但假设常能提醒人对既定事实保持敬畏。马寅初当年孤身敲响的警钟,最终在国家层面转化成系统工程,为后来三十年的高速发展清理出宽阔跑道。认识这一点,不是把功劳简单归于个人或政策,而是再次确认:任何时代的公共抉择都绕不过人口、资源与发展之间那条隐形却坚硬的平衡线。

2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顾史
2025-11-09 18:02:22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1.7亿建成,1.5亿拆掉!荆州“天下第一关公”雕像

GA环球建筑
2025-11-15 14:07:07
一块钱1斤的“通便大王”被找到!别吃太多,怕你瘦到停不下来

一块钱1斤的“通便大王”被找到!别吃太多,怕你瘦到停不下来

江江食研社
2025-11-15 18:30:08
遭到大量网暴后郭女士忍不住痛哭,砸玻璃的监控遭媒体曝光

遭到大量网暴后郭女士忍不住痛哭,砸玻璃的监控遭媒体曝光

映射生活的身影
2025-11-15 17:50:36
中小学秋假来了

中小学秋假来了

经济日报
2025-11-16 07:16:03
樊振东可贵的不是卫冕男单冠军,而是超越马龙、成为历史第一人!

樊振东可贵的不是卫冕男单冠军,而是超越马龙、成为历史第一人!

十点街球体育
2025-11-16 16:22:05
华为“弃将”,干出1900亿自动化王国

华为“弃将”,干出1900亿自动化王国

邱处机
2025-11-15 18:23:38
有这5个特征,证明你的胰岛很健康,若满足3个,那就值得庆幸

有这5个特征,证明你的胰岛很健康,若满足3个,那就值得庆幸

普陀动物世界
2025-11-16 11:06:14
仗打到这份上,乌克兰、北约都看透了,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

仗打到这份上,乌克兰、北约都看透了,俄罗斯最后的希望是中国?

历史求知所
2025-11-15 17:20:06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南部战区新闻发言人发表谈话

界面新闻
2025-11-16 11:29:53
短跑名将梁小静右肩伤势严重,退出全运会女子百米金牌争夺,葛曼棋陈妤颉分列前两名轻松晋级

短跑名将梁小静右肩伤势严重,退出全运会女子百米金牌争夺,葛曼棋陈妤颉分列前两名轻松晋级

鲁中晨报
2025-11-16 13:21:19
打日本,有4种方案!

打日本,有4种方案!

种花岛
2025-11-16 10:56:47
缅北女魔头魏榕:建立血牛库,别墅藏帅哥,不听话就赏“肉灵芝”

缅北女魔头魏榕:建立血牛库,别墅藏帅哥,不听话就赏“肉灵芝”

刀刃故事
2024-10-08 23:39:48
贾永婕发文还原大S临终场面 吴佩慈目睹抢救过程 大S生前已有预感

贾永婕发文还原大S临终场面 吴佩慈目睹抢救过程 大S生前已有预感

可乐谈情感
2025-11-16 10:46:30
奋斗后发现大麻烦,网友:只要努力就必然负债!

奋斗后发现大麻烦,网友:只要努力就必然负债!

特约前排观众
2025-11-15 00:05:08
菲尔米诺:皇马2023年夏窗确实想引入我,不过当时让我等一等

菲尔米诺:皇马2023年夏窗确实想引入我,不过当时让我等一等

懂球帝
2025-11-16 19:48:07
哈马斯:以色列要撑死我们;以军:给哈马斯护送物资是奇耻大辱

哈马斯:以色列要撑死我们;以军:给哈马斯护送物资是奇耻大辱

移光幻影
2025-11-16 19:18:32
100台光刻机,8600亿!美国突然变脸荷兰:我们成“炮灰”了

100台光刻机,8600亿!美国突然变脸荷兰:我们成“炮灰”了

元爸体育
2025-11-16 15:48:03
美日或已下定决心,第三次打断中方崛起

美日或已下定决心,第三次打断中方崛起

娱乐圈的哔哔王
2025-11-16 14:49:44
保时捷又现神回复,友商: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保时捷又现神回复,友商:学不完,根本学不完!

LOGO研究所
2025-11-13 20:36:23
2025-11-16 20:59:00
微野谈写作 incentive-icons
微野谈写作
公文写作复盘,职场规划发展,历史人文知识,与你一同成长
662文章数 3648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日高层:高市早苗今后应该不会再有此类发言

头条要闻

日高层:高市早苗今后应该不会再有此类发言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CEO爆料肖战《藏海传》狂赚几十亿!

财经要闻

房源暗中调价 央企举报广州国资房企

科技要闻

雷军,怒了!刚刚连发多条微博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时尚
艺术
亲子
教育
本地

秋天怎么穿出时尚感?避开老气的着装方式,美得自然又大方

艺术要闻

俄罗斯风景油画欣赏 | Panov Eduard

亲子要闻

今天我们来吃小猫咪和小老鼠的糖果食玩

教育要闻

速递!绵阳实高、科一发布秋假放假安排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