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到今,无论是商场还是江湖,都需要感情投资,明白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够做到雪中送炭,把感情投资的性价比做到极致的人没有几个。我今天在这里讲两个勇于结交穷困潦倒英雄的人,为自己今后在商场和江湖中所向披靡找到了“神助攻”。
第一个人是晚清首富——红顶商人胡雪岩
大家都知道王有龄是胡雪岩在官场的铁杆后盾,但琢磨两人成为生死之交细节的人却不多。要以说,胡雪岩结交王有龄的过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
要知道王有龄当年是多么潦倒,作家高阳在《胡雪岩全传》中的描写最为传神:
境况不好,而且举目无亲,王有龄混得不成样子,每天在“梅花碑”一家茶店里穷泡,一壶“龙井”泡成白开水还舍不得走,中午四个制钱买两个烧饼,算是一顿。
三十岁的人,潦倒落魄,无精打采,叫人看了起反感。他的架子还大,经常两眼朝天,那就越发没有人爱理他了。
当别人看到“冷庙”绕道走的时候,而胡雪岩却主动到“冷庙”烧起高香来了。高阳在《胡雪岩全传》中是这么说的:
唯一例外的是个二十多岁左右的少年,王有龄只知道他叫小胡。
他倒是有意结交王有龄,王有龄却已自惭形秽,淡淡地不肯跟他接近。这一天下午的茶客特别多,小胡跟王有龄“拼桌”,他去下了两盘棋,笑嘻嘻走回来说:“王有龄,走,走,我请你去‘摆一碗’。”
后来,胡雪岩请王有龄到一个小酒馆喝酒。酒到半酣时,王有龄讲了自己想进京“捐官、投供、补缺”的想法,至少需要500两银子,但自己却身无分文。
当时王有龄也只是说说,没有要借钱的意思。胡雪岩却在王有龄没有开口借钱的情况下,就直接搞了500两银子给王有龄。
当时王有龄也只是说说,没有要借钱的意思。胡雪岩却在王有龄没有开口借钱的情况下,几次观察下来,下决心搞了500两银子给了王有龄。
此后,胡雪岩与王有龄结为生死兄弟,一生互相扶持,走上了官商互助、各取所需之路,一个贵为一省巡抚,一个成为晚清首富。
![]()
胡雪岩剧照
第二个人是水泊梁山首领——及时雨宋公明
我们今天讲一讲“宋江只花十两银子,收服武松一直忠心耿耿、出生入死”的故事。
话说宋江杀了阎婆惜后,逃到柴进庄上避难,碰上了武松。当时武松因在故乡清河县误以为自己伤人致死已躲在柴进庄上。但因为武松脾气不太好,得罪了柴进的庄客,所以柴进也不是十分喜欢他。
《水浒传》中说:
"柴进因何不喜武松?原来武松初来投奔柴进时,也一般接纳管待;此后在庄上,但吃醉了酒,性气刚烈,庄客有些顾管不到处,他便要下拳打他们,因此满庄里庄客,没一个道他好。众人只是嫌他,都去柴进面前,告诉他许多不是处。柴进虽然不赶他,只是相待得他慢了。"
所以,武松在柴进的庄上一直被大家孤立,找不到一个可以交心的朋友,只能一个人天天喝闷酒。
宋江知道武松是个英雄,日后定可为自己帮忙,因此,他到了柴进庄上一见到武松马上拉着他去喝酒,似乎亲人相逢,看武松的衣服旧了,马上就拿钱出来给他做衣服(后来钱还是柴进出的,但好人却是宋江做的)。而后“却得宋江每日带挈他一处,饮酒相陪”,这饮酒的花费自然还是柴进开销的。
临别时,宋江一直送了六七里路,并摆酒送行,还拿出十两银子给武松做路费,而后一直目送武松远离。
正因为如此,武松一直对宋江忠心耿耿,为宋江出生入死。
![]()
水泊梁山好汉
成功的诀窍之一就是要多一些雪中送炭
为什么柴进名满江湖、出身高贵,却成不了老大,而宋江只是为山东郓城县一个押司,却能坐镇八百里水泊梁山,这就是宋江更懂得如何通过雪中送炭收买人心。
宋江对武松所费之钱可以说是小成本,他不过花了十两银子和饯行的一顿饭,却让英雄盖世的武松对他感恩戴德。而柴大官人庇护了武松整整一年,就算后来有所怠慢,也没有少他吃喝用度的,在他身上花费的岂止十两银子。
相对于宋江而言,柴大官人真是得不偿失。这位宋大哥在武松心目中的分量恐怕要远远超过柴大官人。
胡雪岩的手腕还在宋江之上。
胡雪岩与王有龄成为知己,也是循序渐进的。500两银子对胡雪岩来说,可不是小数,他也是很慎重的。
在茶馆相识之后,胡雪岩经常约王有龄一起喝茶,一来为了观察王有龄所说是否属实,二来胡雪岩也想帮助他尽早摆脱这种郁郁寡欢的心情。他们在一起时间久了,相谈甚欢,关系也越来越亲近。
知道王有龄是可交之人后,胡雪岩开始真情实意地为他打算。他从王有龄那里得知,从补了实缺到官位下来需要五百两银子,当时还在做出店的胡雪岩凭自己的薪金是拿不出那么多钱的。但是胡雪岩坚信一定会有办法,他暗下决心,只要有机会,一定要想办法帮助眼前这位同龄的年轻人。
胡雪岩这么做,一方面是出于友情,另一面他也有自己的“小算盘":他觉得王有龄并非等闲之辈,虽然现在落魄,但如果能帮他补得实缺,将来对自己一定会有很大的助力。
朋友相交,贵乎交心,也就是说,知己朋友要心意相通、坦诚相待,这离不开感情的投入,即从对方的立场去考虑其想法,以了解其感受、要求和苦恼。这种感情投人是自发的,不应计较产出,这样你才会得到许多朋友。如果你是为了获得回报才投入的,总是想着“我对你好,你一定得对我好”,那你肯定得不到他人的回馈。
人与人之间要相互了解才能产生信任,知己知彼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但是,要求不败,除了自己知己之外,还要让好人知己,不能让坏人知己。
胡雪岩费尽心思筹到了五百两银子,接下来便是要将银子交给王有龄。如果胡雪岩把银子直接摆到王有龄面前,然后千叮咛万嘱咐:这五百两银子是我瞒着老板拿出来的,你以后要有良心,千万要记得还我……这样还有什么意思?王有龄也根本就不会接受。
胡雪岩没有那样。胡雪岩把银票放在口袋里面,跑去招呼王有龄:“我们中午吃酒去。”王有龄心想,我是个落魄书生,你是位公子哥儿,为什么一起吃酒呢?胡雪岩穿戴整齐,又有正式工作,这在王有龄心目当中已是很了不起的了。于是,王有龄说自己高攀不上,没有钱跟他去喝酒。
胡雪岩说:“我请你,有什么关系?”
王有龄见他十分诚恳,也觉得不便推辞,便很高兴地一起去了。二人到了酒馆里面,几杯黄酒下肚,话自然就多了起来,也亲近了许多。有些人不了解喝酒的真正用意,以为就是你把他灌醉,他让你喝多,然后大家一起耍酒疯。如果真是这样,那怎么还能称得上“酒文化”呢?喝酒的妙处,是为了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因为大家开始相互有些生疏,心里的话也都不方便讲出来。如果彼此之间话不投缘,那还怎么谈实际的事情?所以我们就借酒来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这样才是正确的做法。胡雪岩见时机恰到好处了,便把银票拿了出来,然后只轻描淡写地讲了一句话:“这是你做官的本钱。”
![]()
胡雪岩剧照
胡雪岩的做法,相信一般人是做不到的。一般人可能会先叮嘱王有龄,银票你要小心拿好,千万不要搞丢了。其实这笔钱对王有龄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他必然会妥善保管,如果那样嘱咐,反而会让王有龄觉得自己被看成呆子一样。如果胡雪岩一再交代,你要替我保守秘密,一定不能让我们老板知道。王有龄听后可能会说,既然你压力那么大,那我干脆不要好了,因为中国人非常不愿意欠人家的人情。人情太重,宁可不要。
王有龄也不简单,二话不说,也只讲了一句话:“你是钱庄的伙计,被老板知道就坏了,此事万万不可!”
又喝了几杯后,王有龄忍不住问胡雪岩:“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
其实王有龄心里想问,你打的是什么主意?你安的是什么心?因为王有龄心里一定着急想知道,你给我五百两银子是不是想收买我?我将来如果成了你的奴隶那还得了,岂不是一辈子都逃不掉了?
胡雪岩回答得很妙:“朋友嘛,你有难处我心里难过,不拉你一把我睡不着觉!”
一切都是这么轻松。两人谈得很投缘,自然而然地想到一件事情——仿效当年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拜成异姓兄弟。王有龄年龄稍长,就当了哥哥,胡雪岩便当了弟弟。
王有龄有了这五百两银子,才得以进京实现自己“捐官、投供、补缺”的夙愿,才得以偶遇从小的兄弟、当红的翰林何桂清,从此官运亨通。
自此,官场和商场的铁三角就形成了。
素材来源:
高阳著《胡雪岩全传》;
曾仕强著《胡雪岩的人生智慧》
刘慧滢著《中国式人情世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