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世光 本报实习生 张硕
鼠标轻击,画笔沙沙作响。电脑屏幕上流转的不只是线条与色块,更是滚烫的工运历史与新时代的工会精神碰撞出的火花。
这是日前举行的黑龙江省首届创意设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上,参赛选手进行现场设计的一幕。本次竞赛设置了包装设计师和文创产品设计师两个竞赛工种,其中,文创产品设计师的选题尤为特别——要求选手或是结合工会元素设计雕塑,或是围绕1948年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以下简称“六次劳大”)进行文创产品设计。
当“工会元素”成为核心考题,当新兴的数字化软件与厚重的工运历史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灵感?
重温工运历史
在这场以“时尚”“创意”为主题的劳动技能竞赛中,不少选手选择的是重温工运历史。
在文创产品设计师的赛区,电脑屏幕上“六次劳大”的字样引人注目,来自伊春技师学院的参赛选手刘阳设计的冰箱贴以握拳的工人为主体形象,围绕“六次劳大”这一重要工会历史事件展开设计,以红色为核心色彩,传递出强烈的使命感与凝聚力。
“在设计之前,我专门查阅了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历史资料。”刘阳说,“我想通过这个小小的冰箱贴,让这段历史能够‘贴’近职工的日常生活。”她说。
参赛选手李梓铵正在为自己设计的徽章建模,他是来自黑龙江省葛涛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的一名设计师。徽章主体是第六次劳动大会的会址,融合了齿轮、麦穗以及具有黑龙江省地域特色的雪花元素。
李梓铵告诉记者:“接到比赛通知时,我看到‘工会元素’这个要求的时候还很迷茫。但通过查阅‘六次劳大’的资料,我慢慢感受到了这段历史的深刻意义。”他指着徽章下方的“1948”字样说:“这个年份不仅是历史坐标,更是工会发展的里程碑。我希望佩戴这枚徽章的人,不仅能感受到设计的美感,更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工运历史。”
“我们希望把思政引领贯穿到比赛的全过程,让一场劳动技能竞赛的成果不仅仅体现在比赛结果上。”黑龙江省总工会劳动经济部部长刘一介绍,今年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黑龙江省也正在打造“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的历史展馆,因此在考题设计方面,省总做了和“工会元素”相关的安排,也希望参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能够自觉重温中国工运历史,让现代化的创意设计不失历史的厚重。
展现工人力量
选手们从历史中汲取灵感,也在现实中展现工人的力量,从而让本次比赛的“工字号”主题得以贯穿全程。
国网黑龙江电力有限公司牡丹江水力发电总厂的参赛选手葛海彬,从新中国第一部工业题材小说《原动力》中获得启发,创作出《源力纪元》雕塑。
“小说中东北解放初期电力工人的感人事迹让我深受触动,在准备比赛的过程中,我不仅重读了这本小说,还查阅了有关工运历史的相关资料,才知道原来‘六次劳大’在哈尔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为我们工人争取了权益,让我对工会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同为电力工人的葛海彬说,“我想通过雕塑的形式,把这种‘原动力’传承下去。”
“我选用了五星红旗上代表工人阶级的这颗星,坐落在整个标识的最上方。”来自黑龙江省咏大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的参赛选手张文博,指着自己设计的徽章解释道。“将代表工业的齿轮作为基石,放在了最下方,徽章的左右两侧是螺丝刀,还有扳手。之所以选择这类手工的工具,是因为‘六次劳大’发生在1948年,那时国家的重器多靠一双手、一把工具打磨而成,这些工具就是当年工人力量的‘见证者’。” 张文博说,他想借这些具象的设计,复刻工人阶级以手工攻坚克难的历史场景,让工人力量在徽章的每一处细节里都能看得见、摸得着。
创意化为现实
大赛闭幕宣布奖项之前,评委对选手的作品进行点评,评委杜天一表示:“本次竞赛的设计主要是以工人劳动为核心,充分展现了龙江产业工人拼搏奋进的姿态,同时也让工会元素以更加符合受众口味的方式,走入百姓生活。”
“小铲仔·钢钢”“文纸纸·慧慧”“铁锤哥·成成”……来自黑龙江省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的参赛选手张屹选择用当下年轻人喜爱的方式,讲述工会故事。他设计了“工运星火”一系列卡通形象盲盒,一共设计了6款IP形象,并根据不同形象的特点给它们起了相应的名字。“盲盒是当下年轻人喜欢的收藏方式,通过这种形式传播工会文化,更容易被年轻职工接受。”他说。
来自黑龙江技师学院的参赛选手王秀平,将“龙”的意象与“六次劳大”的历史内核相融合,把抽象的创意构想转化为看得见、用得上的实体作品——不仅设计出名为“龙六六”的专属IP形象,更延伸设计出冰箱贴、帆布包、马克杯、毛毯等一系列文创产品,让创意从图纸走进生活。
“我们举办技能竞赛,不仅搭起技术比拼的擂台,还要以赛促训、锤炼硬功,帮助每一位选手提升技能水平,关键落脚点是推动竞赛成果向实际生产效能转化。”黑龙江省总工会副主席侯鹤南介绍,“举办创意设计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既聚焦黑龙江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又是服务龙江冰雪经济、冰雪旅游与冰雪文化的具体举措。”
据了解,选手们的优秀作品未来会出现在“六次劳大”的展馆内,成为兼具工会元素和龙江特点的工字号文创产品,借助龙江旅游热、文博展馆热等契机,助力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广泛传播。
来源:工人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