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5月的英欧峰会刚为双方防务合作按下“启动键”,11月的谈判桌就被一张67.5亿欧元的账单搅得天翻地覆。
这是欧盟为英国参与1500亿欧元“欧洲安全行动”,计划开出的“入场费”,远超伦敦方面的心理预期,也让脱欧后艰难修复的英欧关系再度遇冷。
英国首相斯塔默本想借防务合作重塑英欧伙伴关系,却陷入资金分摊的僵局。
当欧洲正因俄乌冲突亟需凝聚防务合力时,这场内部纷争为何愈演愈烈?而最该被共同警惕的俄罗斯,又为何会成为潜在的最大赢家?
![]()
轩然大波的账单
这笔引发轩然大波的账单,由40亿至65亿欧元的基础费用与1.5亿至2.5亿欧元的管理费构成,是欧盟依据SAFE计划规则核算的结果。
要知道5月29日正式生效的SAFE机制,本就为英国这类第三方国家预留了参与通道,斯塔默政府甚至已经将加入该计划作为“外交优先项”,毕竟这能为英国军工企业打开阔别已久的欧洲市场。
但欧盟突然抛出的高价码,让英国外交部直言“无法接受”,原本月底前需敲定的合作框架,如今只剩不确定性。
![]()
欧盟为何要在合作初期就设置如此高的门槛?
这背后绝不是简单的资金核算问题,答案或许就藏在欧洲军工格局的深层博弈中。
法国在此次费用争议中态度最为强硬,根源在于对英国军工实力的忌惮。
英国BAE系统公司作为军火承包商,其营业额堪比意大利莱昂纳多、法国泰雷兹与欧洲空客防务板块的总和,在战机制造、导弹系统等领域的技术优势更是欧盟企业难以企及的。
关键是SAFE计划明确规定“欧洲优先”原则,要求采购组件65%以上产自欧盟及欧洲经济区,而英国若以较低成本加入,其军工产品极可能借助技术优势抢占市场份额,这是法德等国不愿看到的。
![]()
这种以邻为壑的算计,在当前的欧洲安全格局下,真的明智吗?
现实早就给出了否定答案,美国的战略收缩让欧洲不得不加速防务自主化进程:特朗普重返白宫,美国对欧安全承诺大幅缩水,此前美国在俄乌问题上的单边谈判更是让英欧倍感“被抛弃”。
SAFE计划的核心目标就是通过联合采购提升防务互操作性,应对俄罗斯的东部威胁。
英国军工不仅能提供技术支撑,其防务行业就业规模,更意味着稳定的产能保障。
若将英国排除在外,欧盟不仅要面对技术缺口,还可能因产能不足影响对乌克兰的军备支持,这无疑是自断臂膀。
![]()
对英国而言,这场博弈的代价又何止是一笔资金?
失去SAFE计划平台,英国军工将错失每年数百亿欧元的潜在订单,斯塔默政府“低调接近欧盟”的战略也会彻底受挫。
更麻烦的是英欧在贸易、渔业等领域的合作本就脆弱:此前双方刚达成食品出口简化协议与12年渔业协定,防务合作的破裂可能引发连锁反应,让英国国内的反欧盟势力找到攻击借口。
英国智库“变化欧洲中的英国”就指出,英欧防务协议本是“关系重置”的核心,如今的僵局可能让多年修复成果付诸东流。
更紧迫的是时间正在倒逼这场博弈给出答案,而外部局势已不允许他们拖延。
![]()
按照SAFE机制要求,参与国需在11月底前提交方案,目前已经有19国申请贷款,波兰单国配额就达437亿欧元,乌克兰也因特殊条款获得参与资格,东部防线的强化已刻不容缓。
当波兰等国忙着采购防空系统时,英欧却在为费用争执,当乌克兰亟需军备补给时,欧洲最强大的两支军工力量却无法协同。
这种内耗恰好中了俄罗斯的下怀:克里姆林宫近期已经调整战场策略,利用欧洲援助乌克兰的间隙巩固防线。
![]()
欧洲防务合作的裂痕,正在为俄罗斯减轻战略压力,这正是莫斯科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67.5亿欧元的账单争议,本质是短期利益与长远安全的博弈。
正如冯德莱恩所言,英欧正“翻开新的一页”,而团结是这一页的核心底色。
希望双方能在最后期限前妥协让步,让防务合作成为欧洲安全的屏障,而非送给俄罗斯的“战略礼物”。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