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传统的人,对新生事物接受的慢,有些甚至不去接受。就比如说马拉松赛事上的补给,我只认可传统上的香蕉、水、功能饮料、还有小番茄、小面包之类的,盐丸我都很少碰,对于这几年新上市的能量胶、酸轻片、赛速饮这些高科技东西我是看都不带看的,但是通过一件事改变了我对这些高科技补给品的看法。就在今年十一假期期间我参加了一个70公里城市轻越野,这个距离对于我这个只跑过全马的,这两年跑量明显锐减的我是个挑战,没想到那天我顺利地完成了赛事,原因是我听从了跑友们们建议,整个赛程我服了六个液体盐、两个能量胶,不仅使我完成了挑战,并且精神状态也非常好,让我对这些高科技补给有了新的看法。
回头我们再看看如今的突飞猛进马拉松成绩,专业队员不断地把国家纪录往上抬,大众选手的破三人群呈井喷式的增长,这都是和现在的高科技装备和高科技补给分不开,有的跑友破三配速有了,体能就差那么一点点,能量胶吃上、液态盐补上、酸轻片、赛速饮安排上,破三轻松也就破了。这些高科技补给能用吗?答案是当然能用。既然要用,我们先要了解这些补给品的成份和作用,下面我们了解一下。
![]()
能量胶其实早就有了,但是以前的口感不好,有点难以下咽,现在好吃多了。它的主要成份是麦芽糊精、葡萄糖、果糖等高浓度碳水化合物,部分添加钠、钾等电解质,还有的会加入咖啡因、氨基酸等辅助成分。现在的配方能快速提升血糖,补充肌肉运动时消耗的糖原,避免低血糖引发的头晕乏力,为身体提供即时能量,部分含咖啡因的款式还能帮助跑者突破“撞墙期”。它和传统碳水补给相比,它无需咀嚼,撕开就能吮吸,不打乱跑步呼吸节奏;且碳水浓度高、体积小易携带,胃肠耐受性好,吸收速度远快于固体主食,不会给胃部造成太大负担。
盐丸以前运动员也是经常用的,区别在于以前的盐丸就是一个咸,现在的盐丸成份更合理,口感更好,主要是成份有钠、钾、镁、钙等电解质,多以氯化钠、氯化钾等形式存在,部分高端款会添加天然海藻提取物等稳定成分,且0糖0卡。它针对性补充马拉松中随汗液大量流失的电解质,维持体液平衡和神经肌肉的正常传导,预防因电解质失衡导致的肌肉抽筋、心慌乏力等问题,对比咸菜、榨菜等传统补盐食物,它电解质配比精准,且体积小、重量轻,方便随身携带定量补充;液态盐丸等新型款式还能舌下快速吸收,无需经肠胃漫长崩解,解决了传统固体盐丸卡嗓、吸收慢的问题。酸轻片算是最新科技,这两年刚兴起,其主要成份多为鹅肌肽、鸡肉蛋白肽等,还会搭配竹叶黄酮、山楂粉、雨生红球藻等植物成分,部分产品会添加钠、钾等电解质。是加速乳酸代谢、减少乳酸在体内的堆积,缓解马拉松后半程的肌肉酸痛和疲劳感,同时提升身体供氧能力,延迟疲劳到来,帮助跑者维持运动状态。我们以前缓解肌肉疲劳的方式全靠赛后拉伸、喝蜂蜜水等,见效慢且仅能辅助缓解;而酸轻片针对性强,通过成分直接作用于乳酸代谢环节,起效更快,且片剂形式便携,可在比赛中随时服用,无需额外准备复杂饮品。
![]()
赛迅饮包含碳水化合物、钠、钾等电解质,还有维生素B族、支链氨基酸,部分产品会添加薄荷、红参、南非醉茄等植物提取物,部分含适量咖啡因。既能补充能量和电解质,又能通过维生素B族加速能量转化,支链氨基酸可辅助修复肌肉,植物提取物和咖啡因则能提神抗疲劳,减少跑完全程后的眩晕感。相较于普通矿泉水、白开水等传统饮品,它营养更全面,能同时实现补能、补水、补电解质多重效果;且是液体形式,小口饮用即可快速吸收,部分低卡配方还能避免额外热量负担,比自制糖水的营养配比更科学,比普通运动饮料的功能性更贴合马拉松的耐力需求。
![]()
看过这些补给的成份和功效,我们是不是可以大胆补给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什么补给都要进技巧,有些东西不是适合任何人,所以说我们要事先在模拟训练中就要尝试着去补,如果没有不良反应,就可以在中大胆使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