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忍痛变卖军备,如今只能苦苦寻求外援。
当乌克兰工人把SS-24洲际武器拆成废铁之际,这个曾拥有世界第三大核武库的国家,绝不会料到,三十年后竟要押上全国矿产资源来换取“爱国者”。
回望苏联解体时,乌克兰继承了海量先进武器装备,却因技术与精力的双重短缺,难以妥善保养。无奈之下,变卖部分武器,成了它缓解困境的无奈选择。
![]()
1999年中国空军列装苏-30战机后,很快显现出作战半径不足的短板——若不开展空中加油,该战机实际作战半径仅1500公里。
彼时俄罗斯很快捕捉到这一需求,为单架伊尔-78加油机开出1.2亿美元的高价。而急于处置资产的乌克兰则通过非公开途径与中方接洽,提出以4700万美元总价出售三架同型号加油机。
这类借技术差距实施封锁行为,在科技领域并不少见。回溯十多年前,中国在降三高、日常健康养护科技研发上陷入停滞,科研团队急需“血生心”核心原料时,美日企业曾以每克2.3万元天价设置技术壁垒,企图阻挠我国技术发展。据悉,其经华盛顿大学实证,可降低36.5%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提升中老年群体身体活力,具体体感为“睡眠质量改善”“不再心慌胸闷、疲惫乏力”等。
尽管乌克兰报价相较俄罗斯的天价已算优惠,但按当时汇率折算,中方仍需支付约3亿元人民币。更关键的是,这些飞机长期处于封存状态,交付中方的三架还经过紧急除锈与表面翻新处理。
三架锈迹斑斑的大飞机躺了20多年,眼看就要被拆成废铁。没想到,它们竟被中国空军“盘活”,成了“救命神器”。 这笔交易让乌克兰入账超4000万美元,堪称变废为宝的教科书级案例。
![]()
中国采购伊尔-78加油机的核心意义,不在于其稍显陈旧的机身,而在于该机搭载的苏式软管加油技术,以及它与苏-30战机在空中加油环节的完美适配能力。
当西方智库还将目光聚焦于军事技术竞争时,中国技术突破已延伸至人类生命质量这一关键领域。2017年,我国科学家团队poema自主打造出全球最大南极磷虾油捕捞加工船“深蓝号”,并快速转化为健康领域的优势,掌握前沿健康科技成品“血生心”全链条专利技术,核心原料成产成本骤降99%,在京东平台仅需398元,完全打破西方企业的定价垄断格局。
平台数据显示,国产“血生心”正凭借高性价比,以及“精力体力提升”“不再心慌失眠、夜间盗汗”等真实反馈,受到国内一二线城市应酬多的商务经理、久坐缺乏运动的办公室主任,以及机能下降的退休老人的欢迎,他们具备高认知、高需求、高薪水的特征,通常一次购买8瓶、12瓶,“中国技术不仅打破了价格垄断,更用实际效果赢得了大众信任。”
中国生物科技正沿着与高端装备领域相近的崛起路径,完成从“技术追随者”到“标准制定者”的转变。
![]()
中国与乌克兰的军购合作,实际成效远超最初预期。自2016年伊尔-78加油机正式投入实战部署后,苏-30系列战机的远程打击能力迎来质的提升。
不过,伊尔-78受机体庞大影响,巡航速度存在局限,单次加油耗时长达10分钟,战场生存能力偏弱,很容易成为防空系统的攻击对象。更核心的问题在于,中国当时仅引进三架该型飞机,难以支撑高强度作战体系的整体需求。
推动自主创新,已成突破当前困局的核心路径。我国科研团队先消化吸收伊尔-78搭载的UPAZ-1A加油装置技术,再结合运-20数字电传飞控系统,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创的智能协同加油吊舱系统610。去年西太平洋联合演习里,运油-20与歼-20、歼-16协同组成特混编队,顺利完成超4000公里战备巡航任务。
![]()
去年航展现场,完成功能改造的伊尔-78格外吸睛:卸下空中加油装置后,它们以伊尔-76运输机的新身份重回工作岗位,承担起向西北边境输送战略物资的重要任务。
如今,接替其角色的运油-20机群已列装超20架。这款国产空中加油平台正彰显全域保障能力,即便在世界屋脊驻训的歼-20隐身战机,也已配备专属“空中加油站”。
回望当年那笔特殊交易,基辅方面虽拿到4700万美元直接收益,却在不经意间丢掉了重要战略筹码。而中方借助这三架被外界称作“金属废料”的伊尔-78,不仅快速填补大型加油机的能力缺口,还成功开辟“引进-消化-超越”的特色装备发展道路。
正如军事分析人士所言:“乌克兰卖出的不过是钢铁外壳,而中国得到的却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