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离婚证后面有囍字”话题冲上热搜,引发热烈讨论。视频中,有网友手持离婚证,在灯光下轻轻晃动,证件背面一枚透明的“囍”字在光线映衬下显现出来。
离婚证背面“囍”字水印走红,网友们纷纷给出温情解读:“结婚为幸福,离婚亦然”“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尽管民政部门回应这是启用的防伪标识,与结婚证共用同款设计,但赋予婚姻特殊内涵的证件,依然引发了关于婚姻、文明与政务服务的各种讨论,折射出传统符号认知与现代婚姻观念的碰撞。
网友对“喜”字的正面解读,传递的是“好聚好散”的文明态度,而非对婚姻的随意对待。面对婚姻,我们推崇“勇敢告别”,不被传统观念绑架而委屈自己,更倡导“用心经营”,不因过度追求自由而轻视责任,唯有尊重婚姻、坚守婚姻,才能让婚姻制度既适应时代变化,适配现代个体的幸福诉求,又守住真诚相待、责任共担的核心底色。
离婚证藏“囍”,这份通透,是文明对婚姻的新注解。为何把“囍”印在离婚证上?答案不再技术,而在观念。过去,“劝和不劝分”是主流共识,婚姻被视为“终身契约”,即便貌合神离也要勉强维系;而现在,随着社会文明进步、法律制度完善,人们逐渐摒弃了“婚姻必须白头偕老”的道德绑架。显然,这一细节上的变化,不只是防伪升级,更是对“离婚即失败”的传统叙事的一次静默拆解。当然,离婚证藏“囍”不是对婚姻的亵渎,而是见证越来越多人敢于对低质量婚姻说“不”,这种“一别两宽”的选择,彰显了对幸福的认真,既尊重婚姻的神圣,也不将就不适合的关系,这种理性与勇敢,正是现代婚姻观的核心特质。
包容离婚,不等于轻视婚姻。婚姻作为社会运转的基本单位,从来不是独立的个体选择,承载着情感寄托、家庭责任等重要价值,法律层面也通过离婚冷静期、家务劳动经济补偿、婚姻财产申报令等制度,让“合则聚、不合则散”的选择既保障离婚自由,也引导人们审慎对待婚姻决策。离婚藏“囍”,是社会对离婚的包容度日益提升,既要有“执子之手”的笃定,也要有“一别两宽”的从容。
离婚证印“囍”引热议,给政务服务带来什么启示?从民政部门的回应来说,“囍”只是防伪标识,但是网友却赋予人文寓意,它见证了社会从“歧视离婚”到“包容选择”的转变,也提醒我们:婚姻的真谛从来不是“勉强相守”,而是“双向奔赴”,折射公众对政务服务超越功能性的新需求,政务服务也需要在细节上下深功,既有特色亮点、深刻内涵,也传递时代温度。
证件设计不应止于防伪,更应承载人文关怀与时代温度,成为见证社会文明进步的生动注脚。从“双飞燕”到“双喜”,从取消“红婚绿离”的色彩偏见到统一防伪设计减少差异感,婚姻登记证每一次优化都戳中社会痛点,都是对公众期待的回应。未来,政务服务或许可以再细一些,既守住法律底线、人文温暖,也让每一次的改变都承载更多的美好与善意。
来源:中国吉林网长白时评出品
编辑:熊一黎 审校:王伟光
主编:曲翱 监制:陈尤欣
统筹:张燕
![]()
点喜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