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近有点不知所以了!
先是外长瓦德富尔跑到日本,对中国甩出三条“不准令”——不准支持俄罗斯、不准管制稀土、不准捍卫主权,摆出一副教师爷的架势指手画脚。
![]()
![]()
接着,德国联邦议长竟在柏林为窜访的台湾地区前领导人蔡英文“站台”,公然挑衅一个中国原则。更可笑的是,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突然跳出来,指责中国对欧洲经济构成“威胁”,扬言要“报复”。
![]()
![]()
这动作是真的多,也是真的焦虑!
德国似乎忘了,自己95%的稀土依赖中国供应
从电动汽车的电机到军工领域的精密仪器,稀土就像工业血液一样渗透在德国高端制造业的每个环节。而中国早在2024年就已出台《稀土管理条例》,今年10月进一步升级出口管制,明确强调这是“履行防扩散国际义务”的合法举措。
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被认为拥有全球已知稀土储量的30%至40%
![]()
![]()
有意思的是,德国政府对这一合规操作的反应,活像被踩了尾巴的猫——一边喊着“供应链去风险”,一边却把中国管制战略资源的正当行为污名化为“经济胁迫”。
这种双标,连德国企业看了都摇头。
德国车企三成销量依赖中国市场,中德贸易额连续七年稳居欧盟首位;政治上,却甘当“反华急先锋”,甚至怂恿欧盟启动针对中国的《反胁迫工具法案》。
他们是真怕中国发育起来——中国在电动车、光伏等领域的快速崛起,让曾经的“工业神话”德国倍感失落。
![]()
![]()
于是,他们试图通过打“台湾牌”“稀土牌”来虚张声势,殊不知这种伎俩早已被中国看穿。
中方的反击非常精准。
外交部对德国涉台行为发出严正抗议,直接取消其外长访华计划;商务部则依法强化稀土出口管制,明确限制军民两用物项流向敏感领域。
这些举措看似低调,实则打中了德国的七寸:若中国真的收紧稀土供应,德国汽车产业可能面临“断粮”;若中德关系持续恶化,德国在欧盟的经济话语权也将受损。
毕竟,法国、匈牙利等国早已对德国的对华强硬路线表示不满。
![]()
最后
二战后的德国之所以能重生,正是得益于基于规则的全球化和务实外交。如今却一边享受中国市场红利,一边配合美国遏制中国,甚至与日本这两个战败国搞“历史性合流”。
这种荒诞剧,连德国媒体都直言“玩火”。
中国始终愿与德国合作,但前提是相互尊重。王毅外长说得很清楚:“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德关系的政治基础,谁挑衅底线,谁就要付出代价。”
![]()
今天的中国,手握稀土、市场、产业链三张王牌。
我们不会主动挑衅,但一旦有人越界,反击必然是坚决而彻底的。德国若继续在歧路上狂飙,终会发现:砸向中国的石头,最先砸疼的,一定是自己的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