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放在互联网世界同样行之有效。在一片反对声中,谷歌终于妥协了,日前他们宣布对强制Android开发者实名制的决定进行调整,允许开发者和高阶用户安装未经验证的开发者制作的应用。
![]()
此前在今年夏季谷歌方面突然宣布,自2026年起,将验证一切在Android设备上分发应用的开发者身份信息,而不仅仅局限于使用Google Play Store分发应用的开发者。此消息一出,Android社区不约而同地认为谷歌此举旨在扩张自己的权力,不仅要管控自家的Google Play Store,还意图管制第三方应用商店、网页等提供Android应用的渠道。
近日谷歌在官方博客中宣布,将面向开发者和高阶用户(developers and power users)推出一套新流程,以满足这类风险偏好更高用户的需求。对此谷歌表示,这一流程是专门设计,以防止强迫行为,确保用户不会在诈骗者施压下、被诱导绕过安全检查。相关流程中会包含“清晰警告”,能让用户充分了解安装未经验证应用的风险,但最终的决定权会完全交给用户。
简而言之,谷歌不得不用预先免责声明这招,来在Android一以贯之的开放和愈发严峻的网络安全形势中做平衡,并形成专业用户可突破,大众用户受保护的分层管理模式。根据谷歌今年年8月公布的政策,所有分发Android应用的开发者必须完成身份验证、并支付25美元注册费,否则应用就将无法在搭载GMS的认证设备上进行安装。
谷歌将此举比作安检,并表示”我们确认开发者身份,但不审查应用内容“。谷歌的想法是通过建立可追溯的责任链条,来让不良开发者难以匿名作恶,从而提升恶意软件感染Android设备的难度。但有趣的是,这个看起来为用户安全着想的机制,却引得大范围的抵制。
如今Android比iOS更危险,已经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苹果CEO库克就曾经以Android设备的恶意软件感染率是iPhone的几十倍为由,为iOS不开放侧载辩护。作为Android生态的领导者,谷歌既然享受到了红利,自然也要承担相关责任。
尽管是移动操作系统市场中的后来者,但Android之所以能够超越塞班、乃至iOS,并成为当下最受欢迎的操作系统,靠的就是自由开放的理念。比iOS更自由、更开放,这也是早期Android在宣传时向用户灌输的理念,甚至于在ROOT后,Android设备可以任由用户自行DIY。
![]()
在智能手机出现早期,由于移动互联网尚不发达,此时手机还只是PC的补充,相比通用计算设备,此时智能手机的通讯工具属性更为突出。彼时即便刷机不当导致手机变砖、乃至被恶意软件感染,也不止于让用户伤筋动骨。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移动互联网生态的成熟已经让手机承载了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职能,所存储的用户数据也愈发敏感。这时候如果手机被攻击,损失可就要大得多。
当下的网络安全形势愈发严峻同样也是不争的事实,纵观全球执法机构公布的相关案例不难发现,发生在Android设备上的网络攻击,绝大多数都来自于山寨App。以电信诈骗为例,骗子最初接触受害者往往是在Facebook、X合规的应用上,只要骗取了受害者的信任,通常就会引导他们点击链接、下载恶意软件。
所以谷歌强制要求Android开发者进行实名认证,就势必会增加黑灰产实施网络攻击的成本。既然如此,为何Android社区又会“不识好人心”呢?其实这就要涉及到一个传播学领域的理论,即"沉默的大多数"。
![]()
在公共事务的讨论和决策中,大多数人其实不愿意、也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他们接受决策,也不会有任何表示,并且只要决策内容不过度伤害他们的利益,就不会公开发表反对意见。最终沉默的大多数,就往往会被更活跃、更能鼓动的少数人所“代表”。
互联网更是相当于放大了这一现象,其中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高喊“LCD永不为奴”。这句话想必不少朋友都听过,可现实却是OLED如今几乎已经一统手机行业。
相比普通用户,开发者和极客用户更有意愿发声。根据第三方机构的调研数据显示,仅有15%的Android用户曾尝试侧载应用,但这部分用户恰恰是Android生态中最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和创新推动者,因此也就营造出了谷歌站在整个Android社区对立面的“假象”。
其实也不怪开发者、极客过度敏感,当以开放为核心卖点的Android开始为侧载设置重重门槛之时,就难免会让开发者和用户思考,这背后到底是谷歌真心实意地为用户安全着想,还是借机收紧对Android生态的控制权?毕竟谷歌在过去数年,确实用“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让Android变得愈发封闭。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谷歌提出的分级管理机制恰恰是为数不多的理想方案,可以对普通用户提供强化保护,对专业用户开放高级权限,但这种精细化管理既需要技术支撑,还更依赖透明的治理框架。
那么谷歌到底是真的为了保护用户安全,还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试图借着保护用户的名义收拢Android生态的控制权,就要看未来他们为高阶用户准备的“高级流程”,到底是难是易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