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市持续推进疏堵工程,通过增加车道、调整道路进出口等“小工程”,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大使命”。11月14日,据北京市交通委消息,今年30项疏堵工程将于11月底全部完工。明年,北京将继续推进疏堵工作,通过调整公交专用道使用时间等措施,进一步提高道路使用率,缓解交通拥堵。
据悉,疏堵项目建设已成为北京市缓堵常规举措。自2003年实施以来,全市共完成1972项工程,主要涵盖优化道路进出口、改造平交及异形路口、完善慢行系统、升级公交站台、道路综合治理等类别,通过“一街一策”精准施策,有效提升道路通行能力。
今年计划完成的30项市级疏堵工程,重点围绕桥下空间动态交通组织优化、重要拥堵节点治理、医院周边过街设施无障碍功能完善等任务,采取路口渠化改造、道路进出口调整、瓶颈路段拓宽等措施,综合治理交通热点区域,改善拥堵状况。截至目前,已有28项工程完工,剩余2项(北二环外环德胜门桥东进出口调整、长春桥路与西三环路交叉口调整)将于11月底前全部竣工。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北京市城市道路养护管理中心综合治理科副科长殷浩介绍,下一步,交通部门将会同各区因地制宜深化“一街一策”交通综合治理,持续优化桥下空间动态交通组织,提升桥下路口通行效率;逐年分批推进医院周边过街天桥增设电梯工作,完善过街设施功能。此外,明年还将进一步优化快速公交1、2、3号线路的公交专用道使用时间,提升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
样本:石景山区金安桥轨道微中心实现立体换乘
石景山区金安桥轨道微中心是地铁6号线、11号线、S1线三轨换乘核心区域,地铁站8个出入口分列古城街道与金顶街街道,叠加多条公交线路,导致金安桥路口高峰时段人车流量大、混行抢道问题突出。
“这里不仅有三条地铁线交汇,还有阜石路穿过路口,人流车流都非常大。天桥建设前,由南向东行驶的车辆与非机动车、行人相互干扰,车辆几乎无法右转,行人过街也存在安全隐患。”回忆起此前的交通状况,家住金顶街附近的居民们“吐槽不已”。
![]()
为积极回应群众诉求,古城街道与金顶街街道联合石景山区城管委共同推进路口改造工作,该项目也被纳入全市首批综合型轨道微中心建设项目。
石景山区城管委市政工程科工作人员付佳介绍,该项目桥梁体系分为三层:一层可换乘地铁,同时设置非机动车停车区;二层为行人过街层;三层可换乘快速公交。主桥全长421.8米,四条主桥净宽均为4米。建设中融入多项人性化细节:15厘米高的台阶搭配1:12缓坡梯道方便老人通行,8部自动扶梯、4部垂直电梯及盲道设施,实现全人群无障碍换乘。天桥投用后,行人对角线穿越时间从6分钟压缩至不足2分钟,换乘效率提升超40%;人车彻底分流,机动车通行速度提高3倍以上,路口交通事故率降至零。
天桥建成投用后,得到了附近老街坊的点赞。“这座天桥考虑到了残疾人、老人和年轻人的需求,尤其是我们上了岁数的人,走起来特别安全方便,必须点赞!”金顶街五区居民王大爷说。
此外,在建设天桥的同时,石景山区城管委和街道共同挖潜停车资源。石景山区城管委交通综合科工作人员史路安介绍,通过利用人行过街天桥临建空地、树池、临时占用部分绿地等措施,新增非机动车停放区5000余平方米,施划非机动车停车线5000余米,共新增非机动车停车位4000余个。同时,增设30余名引导管理人员维持秩序,目前该区域各地铁站接驳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摄影/北京青年报记者 付丁
编辑/张丽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