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周四遭遇重击,三大股指集体创下自10月10日以来的最差表现。
道指重挫700余点、标普500跌近1.7%、纳指一度跌破50日均线。
科技股更是成为抛售核心:特斯拉大跌7%,英伟达、博通等重挫5%,迪士尼因财报下滑近8%。
纳指科技ETF跌超3%;标普ETF、纳斯达克ETF、纳指ETF、纳斯达克100指数ETF、纳斯达克100ETF、纳指ETF富国、纳斯达克100ETF、、纳指ETF易方达、标普500ETF南方、道琼斯ETF跌超2%。
![]()
从估值数据看,美股主要指数估值均在高位。
![]()
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巴菲特的现金储备达到3816.7亿美元,再创历史最高纪录,且伯克希尔已连续九个月未进行股票回购。
知名投资人,段永平在最新访谈中也直言:苹果将来再翻一倍两倍三倍都是有可能的,但是我不知道,不是说它就一定不行,但是它不便宜。
此外,支撑美股的两大核心逻辑——流动性与利率预期同时出现巨震,触发了本轮下跌。
首先,流动性短缺出现迅速恶化。
美国政府停摆长达44天,本应通过财政支出进入市场的资金完全被冻结,市场缺口不断扩大。
同时,美债发行量在短期内提升,从市场直接抽走大量现金,使银行体系准备金持续下降:银行可贷资金减少、融资环境收紧、回购利率走高。
对于高度依赖低成本融资的美股而言,这等于把市场的“氧气”抽掉了一部分。若准备金降至过低水平,可能引发被动去杠杆甚至强制平仓,进而冲击美国国债市场,而美债又是全球金融体系的定价锚。
美国银行最新数据显示,对冲基金和其他机构成为股票和ETF的最大净卖方,今年已净卖出超670亿美元美股,边撤边砍,让流动性压力进一步放大。
虽有利好——美联储宣布自12月1日起停止进一步缩表(QT),美国财政部也计划减少国库券发行,美国政府恢复运转后,停留在财政账户的现金会重新流入市场。
这意味着短期资金紧张将在未来几周逐步缓解。不过市场要熬过12月到来之前的“真空期”,波动仍难避免。特别是年底美国的银行会为压缩资产负债表而减少回购市场活动,可能再次制造资金紧张。
第二重压力来自利率预期的突变。就在一两天前,市场还认为美联储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超过60%(一个月前一度接近95%)。但此前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无法发布,美联储在“黑箱”环境下不敢轻易宽松。
此外,美联储内部鹰鸽分歧罕见升级。波士顿联储主席Collins甚至表示继续维持高利率更为合适,短期降息需满足“更高门槛”。多位地区联储官员表达类似观点,而部分鸽派仍主张更快宽松。
意见分歧让市场原本稳定的降息预期迅速瓦解,降息概率在短时间内从“几乎确定”掉到“一半机会”。
利率预期的反转对科技股打击尤其大。本周美国科技股连续三日下跌即源于此,AI龙头表现疲弱,投资者因担心估值泡沫在利率不稳环境里变得更加脆弱,选择先行落袋。甚至有机构买入1288万美元特斯拉看跌期权,数小时获利40%,短线空头力量进一步推动波动。
这轮美股下跌的关键是流动性短缺+利率预期不稳的双重冲击。
流动性决定市场能否“喘气”,利率决定估值能否成立,当这两者同时动摇,美股面临收缩导致波动。
随着12月停止缩表和财政资金回流,流动性压力将缓慢缓解,但在政策路径不清晰之前,美股市场情绪仍旧处于高波动时刻。
对于美股,方正证券认为,美股2026全年盈利增速或在13.5%,两极分化或边际好转:按市场预期,美股2025年全年EPS增速有望实现12%,2026年为13.5%,受益于AI景气度不减+关税风险进一步消退+货币和财政政策双宽。从行业视角看,美股盈利两极分化或边际好转,TMT延续强势,但中游制造、下游消费有望企稳回升;2026年美股投资或围绕两条主线展开:一是科技股叙事尚未结束,AI高景气有望延续。但在估值和市场集中度偏高水位下,市场对AI叙事的可验证性要求在加大;二是关税修复+货币财政双宽下,顺周期板块困境反转,主要机会在于工业、材料等中游制造业,必选消费、房地产等下游需求,以及特朗普政策边际松动下的医药板块。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