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王朝里,皇家都忌讳外戚强大,因为他们害怕外戚干政,从而引发王朝崩塌。但如果只是因为这样,就忌惮娘家实力强大,那就矫枉过正了。尤其是对于君王这个位置,合理运用娘家的实力,其实也是一种本事,而且还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历史的经验教训,也告诉我们,身在帝王家,没有实力会死的,而娘家强大本身也是实力的一部分。没必要避讳,觉得娘家强大就是吃软饭,当然除了你是扶不起的烂泥。
在春秋时期,郑国能够历经三世就强大的如同别人百年老国,究其根本,还是郑武公和郑庄公对于娘家资源使用的妙。周幽王兵败被杀的时候,郑国的第一任CEO郑桓公以身殉国,郑武公作为迎接平王东迁后郑国的第一个CEO,郑武公娶了郐国的叔妘,后来又迎娶了申国国君之女武姜为妻,当然还有一些不知姓名的姬妾。郑庄公娶了邓国的公主邓曼,宋国贵族雍氏之女雍姞,以及一些不知姓名的姬妾。
![]()
郑武公雄才大略,郑庄公经天纬地,因此他们父子俩东征西讨、南征北战,让郑国迅速强大。郑庄公在位期间,对嫡长子姬忽颇为重视,也给他铺了很多路。但是,姬忽却过于自信,没听郑庄公的安排,没听祭仲的劝告,结果让自己的壮志未酬就中道崩殂,不仅玩掉了君位,还玩脱了生命。要是能重来,郑昭公一定不会夜郎自大,会接受郑庄公的安排,会听祭仲的劝。
郑庄公时期,多次与齐国进行会晤合作,也希望能够与齐国联姻,齐僖公也很中意太子姬忽,《左传》记载,“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但是太子姬忽拒绝了。问及原因,姬忽说,“齐大非偶”。姬忽并引用《诗经》的话说,“自求多福”,靠我自己就好了,何必要依靠大国。姬忽说的本来没有错,毕竟齐国是几百年的大国、强国,而郑国才历经三世,的确让人高攀不起。不过,不是说,爱情没有配与不配,只有愿不愿意吗?
![]()
后来,北戎攻打齐国,郑庄公派姬忽去支援齐国,齐僖公再次提议,想要把女儿嫁给他。结果,姬忽再次拒绝,别人问他这是为何?姬忽说,“无事于齐,吾犹不敢”,意思是说,我也没为齐国做多大贡献,怎么好意思娶贵国的公主呢?姬忽继续说,“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翻译一下,如今我是奉我父尊之命来解救齐国的危机,如果因此反而娶了公主回国,这是利用战争的便利而娶妻,如此,百姓们又该如何议论我呢?
如果这样的故事,要是写进电视剧,粉丝们一定会说,姬忽好有骨气呀!是个纯爷们儿!但是,治国不能意气用事,需要运筹帷幄、全面布局。但是姬忽虽然有骨气,有自尊,但是他却不知道,在春秋这个大国环伺的局面,靠自尊和骨气是撑不起大国崛起的。他都不知道他爹郑庄公,为了忍耐共叔段之乱,都隐忍和谋划了二十二年。更何况他一个政治小白,有什么资格装X呢?
![]()
后来,姬忽娶了陈国公主,郑庄公去世后,姬忽继位,是为郑昭公。姬忽的二弟姬突,他娘是宋国雍氏女子,而雍氏颇受宋庄公宠信。再加上宋庄公继位前一直在郑国旅居,堪称是个“郑国通”。宋庄公诱骗托孤大臣祭仲去宋国商议要事,结果祭仲一去宋国就被宋庄公控制起来,威逼利诱,让祭仲扶持姬突继位。就这样,郑昭公的君位就玩脱了。后来因为郑厉公谋杀祭仲失败而逃亡,郑昭公才再次被祭仲迎回。然而好景不长,郑昭公被大臣高渠弥秘密谋杀。就这样,郑昭公的小命玩没了。
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当初姬忽接受郑庄公和齐僖公的联姻商议,郑昭公朝中有祭仲辅佐,后宫有文姜辅佐,加上郑庄公为他铺的路,又有齐国这个外援,未必不能开创犹如郑庄公时期的郑国盛世。只可惜,郑昭公的错误选择,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郑昭公用生命换来的教训:没实力会很惨,严重的话会死的。而娘家强大,又何尝不是实力的一种!
【本图文由“尚书台”新媒体原创出品,作者金兰,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翻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