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青天”?
有些人一听就想到包拯,那可是个牛人。
但你说他就是头一个?
那就太小看历史这本老账簿了。
![]()
这“青天”二字,说白了,就是老百姓心底里的一片天,晴朗、透亮,能把那黑心烂肠的坏人坏事照得无处藏身。
唐朝的先行者:狄仁杰,名副其实的“狄青天”
要论这“青天”名号的祖师爷,那还得提到唐朝的狄仁杰。
这位仁兄,年轻时候没怎么被重视,到了武则天那会儿,总算是被看见了。
![]()
他当官,特别是负责大理寺那块儿,积压的案子堆成山。
换一般人早吓退了,他倒好,硬是跟案子较劲,一年时间,几万人的案子都给捋清楚了。
关键是,谁听了判决都服气,没一个说不公平的。
你说这本事,放到哪儿去说理去?
![]()
狄仁杰办案,从来不看你家是穷是富,是官二代还是平头百姓,只要犯了法,他可不会手软。
那些仗着老子娘老子横着走的,在他那儿也得老老实实。
他这个人,就像块硬石头,油盐不进,百姓们觉得他跟太阳似的,能把所有阴暗角落都照亮,所以就给他封了“狄青天”这么个响当当的名号。
当然了,你太亮眼了,也容易晃着别人的眼。
![]()
办案子的时候,不小心就得罪了有头有脸的人,武则天也觉得这事儿有点悬,就让他暂时躲一躲。
等风头过了,又被叫回来,一路升到了宰相。
最后,就在长安,七十一岁,老天爷把他给收走了。
这一辈子,在那个皇权至上的年代,也算是一股难得的清风。
![]()
北宋的“铁面”组合:包拯、寇准,百姓心中的司法靠山
说起“青天”,包拯这个名字,那真是家喻户晓,跟刻在老百姓心窝子里似的。
这位宋仁宗年间的官员,民间传说他牛到能上天入地,白天管阳间,晚上管阴间。
可就算去掉这些神乎其神的,他那“铁面无私”的名声,也是响当当。
![]()
这包拯啊,就是那种你就算求他,他也不会乱来的。
考上进士,为了照顾生病的爹娘,在家一耽误就是好几年。
等到爹娘都走了,守完孝,都快奔四十了才出来当官。
可他这路走得稳,宋仁宗也挺赏识他,最后派到开封府,那是多少老百姓心里期盼的司法铁闸。
![]()
最后也是年纪大了,病走了,六十四岁。
跟他差不多一个时代的,还有一位叫寇准的。
这位在宋朝刚开始的时候,名头很响,宋真宗也喜欢他,但就是因为他那股子直劲儿,跟宰相的位置总是差那么一点点。
可就是这种“不拘小节”的正直,让他在办案的时候,谁的面子都不给,就算是开国的老功臣,他该说还是得说。
![]()
寇准不仅自己卖力干活,还敢管别人的事。
有个官员贪了好多钱,结果只挨了几板子就没事了,寇准当着皇帝的面就质问,最后皇帝没办法,还得重新查。
他看不得坏人得逞,就想给老百姓出头,成了老百姓心里的“偶像”。
“寇青天”这名号,也算是实至名归。
![]()
不过,枪打出头鸟,他这脾气也得罪了不少人。
虽然有宋真宗护着,但最后还是被发配到了雷州,在那儿走的,六十二岁。
大明王朝的硬气:况钟、海瑞、袁可立,不一样的“青天”范儿
明朝这地方,也出了不少叫得响的“青天”。
![]()
明成祖那会儿,苏州有个知府叫况钟。
他虽然不是啥大官,但就因为干活实在,老百姓都觉得他是“青天”。
那苏州,富得流油,可之前被前任官给搜刮得没法过了。
况钟来了,不仅把烂摊子收拾好,还干了十三个年头,把苏州弄得井井有条。
![]()
期间,有好几次升官的机会,可苏州的老百姓就是不想让他走,万人联名求他留下。
况钟最后就在苏州干到六十一岁,也在这儿病故了。
他和包拯、海瑞,常被老百姓并列称为“中国民间三大青天”。
说到海瑞,那可是明朝嘉靖年间的风云人物,他写的那份《治安疏》,可把朝廷给震了一下,叫“天下第一疏”。
![]()
他日子过得跟老百姓差不多,吃穿用度都很简单,就是那种“两袖清风”的代表。
海瑞能被称为“青天”,不光是会断案,更关键的是他搞事情,敢跟那些大户人家对着干,把他们占的地给还给老百姓,日子就好过了。
明神宗那会儿,他当了个御史,因为太直,得罪了很多人,毕竟这人一清廉,不少官员的“灰色收入”就没了。
最后,海瑞在南京去世,七十三岁。
![]()
他一死,南京城里百姓自发地哭着送他,那场面,够让人动容的。
明朝末年,还有个袁可立,人称“袁青天”。
他官场上也干了不少年,四朝都待过。
这人不但为官清廉,还硬气,敢给老百姓说话。
![]()
更难得的是,他还是一位打仗的将领,对付后金那帮人,他有功劳,连带他的事迹,后来都被清朝列成了禁书。
可常年的辛苦操劳,让他身体一直不好,七十岁时,就在任上走了。
清朝的“青天”群像:于成龙,一个时代的缩影
清朝虽然是满族人当家,但也有不少清廉的好官。
![]()
康熙那会儿,有个两江总督叫于成龙,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朴素,粗茶淡饭是家常便饭。
办起案子来,一丝不苟,康熙皇帝也挺欣赏他。
就凭着这份“铁面无私”,百姓们叫他“于青天”。
最后,于成龙也是在南京任上,因为劳累过度,没熬过去,六十八岁去世。
![]()
康熙皇帝亲自给他写了墓志铭,可见他功劳多大。
除了于成龙,康熙那个年代,还有汤斌(六十岁)、彭鹏(六十七岁)、施世纶(六十三岁)这些人,也都是因为不徇私情,为老百姓办事,最后都算是安安稳稳地结束了这辈子。
不过,时间总是不停地走。
到了雍正皇帝那会儿,感觉好像官员们被“强制”要当“清官”了,这“青天”的光彩也就没那么耀眼了。
![]()
到了乾隆朝,官场上的毛病越来越严重,整个风气都变了,“青天”这种人物,好像就越来越少见了。
这些“青天”们,到底身上有啥一样的?
要说这些“青天”们,身上都有个共同点:他们都想着把案子办明白,让老百姓过日子能舒心点。
老百姓的口头评价,就是他们最好的证明。
![]()
可这些“青天”的故事,光靠他们自己硬扛,那是不够的。
要是没有上面有人支持,他们这些人,早就被那些有权有势的人给吃了,甚至可能落个不好看的下场。
在这个官场体系里,光靠一个人的好心肠和正直,想长久地坚持下去,可不容易。
想要真真正正地当个“青天大老爷”,除了自己心里得有底,还得上面有人看得上,有人撑腰,才能在浑水里站住脚,为老百姓说得上话。
![]()
这些人一辈子的事儿,不光是历史留下的记录,更是给后来的当家人看看。
他们用自己那不算长的,但却闪闪发光的人生,证明了公平正义这东西有多重要。
在那个复杂的官场里,一个人也能发出自己的光。
他们最终的结局,有的圆满,有的留有遗憾,都成了中国古代官场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
一提到“青天”,就想起包拯那张脸,可在狄仁杰那会儿,这“青天”的影子就有了。
狄仁杰在武则天那会儿,硬是把几万件积压的案子给办了,而且没人觉得不公平。
这可不是随便哪个官员能做到的,这背后,得有多少心眼,多少功夫。
不过,他也不是一路顺风顺水,得罪了人,被放出去躲躲风头,最后才又被重用。
![]()
包拯比狄仁杰晚了不少,他在开封府,那真是百姓心中的定心丸。
但你想想,光凭他一个人,真能把所有坏人都能揪出来?
有时候,还得看上面那位的态度。
像寇准,脾气爆,敢跟皇帝顶嘴,虽然最后落得个被贬的下场,但也算是有血有肉。
![]()
再看看明朝的海瑞,他不一样,他那是真的跟老百姓一条心,敢跟地主老财对着干。
但是,一个人能改变多少?
那些大地主,你动他一块地,他能跟你没完。
海瑞最后也惹了一堆人,虽然百姓爱戴他,但那官场上的明枪暗箭,可不是好躲的。
![]()
袁可立,也是个硬茬子,不光是当官,还能打仗。
可再厉害的人,也抵不过身体的损耗。
七十岁,病死在任上,这也是一种结局。
至于清朝的于成龙,他在两江总督的位置上,日子过得比普通老百姓还苦,这倒是让人佩服。
![]()
但你说,就靠他一个人,能把整个官场都扭过来?
不太可能。
康熙皇帝赏识他,那是运气。
但到了雍正、乾隆那会儿,风气明显就变了,那些“青天”们,也就越来越少。
这些人都挺不容易的,想在那个年代做好官,就得有真本事,还得有运气。
皇帝要是支持你,你就能往前走几步;要是皇帝不管,甚至跟你对着干,那你就悬了。
最后,这些人有的年纪大了,病走了,有的被赶走了,有的就这样默默干完了活。
故事就到这儿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