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届进博会早已落幕,但展会现场首次设立离境退税点的热闹场景仍被反复提及。举着多款进博会徽章,扫发票、验护照、签授权,3步操作后即刻到账,法国参展商皮埃尔直呼:“中国速度太惊人!”韩国客商金敏雅通过小红书上敲定了“定兴路蛋饼摊”“朱家角手作体验”的旅游行程,笑着说:“这些地方,藏着真正的中国味道。”
这一幕,正是全球旅游“中国时刻”的生动缩影。以前外国人来中国,只打卡故宫、长城、兵马俑“老三样”;现在他们骑着共享单车逛老洋房、追着非遗学徽墨、步入胡同里买糖葫芦,穿汉服拍唐宫夜宴主题写真……据OTA数据,国庆期间,外国游客的预订覆盖了全国近100个城市。
![]()
图源:摄图网(ID:502270989)
而中国游客也在重塑全球旅游市场。近年来,中国游客成为各国入境游客数量增长最快的群体。国际旅游目的地挤满了中国人成为常态。2026年9天最长春节假期消息一出,出境长线游产品搜索和咨询量暴涨。
全球旅游不再是西方主导,中国既成了不可替代的供给方,又成了绕不开的需求方。一供一需之间,中国正重构全球旅游的游戏规则。
从路过到深度体验,中国圈粉全球
说中国是全球旅游的 “优质供给方”,不是靠嘴吹的,是靠外国人用脚投票投出来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免签入境外国人2089万人次,同比增长超50%,离境退税销售额增长1倍左右。这背后是中国供给端的精准发力。
1、不玩噱头,政策精准配套直击需求
出入境麻烦,中国持续扩大免签朋友圈。目前,中国对75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或全面互免签证;过境免签国家扩展到55个,入境口岸增加至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0个口岸,停留时长统一延展至240小时。
![]()
图源:摄图网(ID:324979435)
中国的免签不是“一放了之”,而是你需要什么,我就补什么。对俄罗斯免签,吉林珲春滑雪场立刻加了俄语教练、商店换上俄文价签,连卖糖葫芦的大爷都学会了“спасибо(谢谢)”。
给东盟国家 240 小时过境免签,西双版纳的傣味烧烤店补了英文菜单,景区导览器加了泰语播报,甚至路边卖水果的阿姨都能用翻译软件收外币。
这种政策和配套的组合拳,比单纯放宽签证管用10倍。据悉,自11月20日起,外籍人员入境中国大陆可以提前在线填写入境卡。到达机场后,无需再手写纸质入境卡,只需扫描二维码或核验电子信息即可快速通关。一场说走就走的中国旅行触手可及。
2、支付基建革命,解决花钱难痛点
2019年还有外国博主吐槽“揣5000元现金逛北京,买瓶水都要换零钱”。现在不一样了。银联、支付宝、微信支付三大巨头,已经覆盖了全国超过95%的重点商圈和旅游景点,外国游客只需通过简单步骤,就能和中国人一样支付得流畅自如。
![]()
图源:摄图网(ID:500647919)
北京中轴线商圈里,韩国游客用本土银行卡刷奶茶,广州早茶店的新加坡客人扫码付虾饺钱,就连张家界山脚下的小卖部,都能刷 Visa “一拍即付”。Visa 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境外游客在华移动支付增速实现爆发式增长。支付便利了,游客才愿意把时间花在体验上。
3、体验去同质化,拿出抄不走的文化内核
以前外国人来中国,看的是 “故宫长城” 这种 “硬景观”;现在他们追的是 “软体验”:
在徽州跟着非遗大师学做徽墨,墨锭磨出的香气里藏着中国的 “慢文化”;在西安穿汉服拍唐宫夜宴,发髻上的珠钗、裙摆的纹样都是历史的细节;甚至在上海弄堂里跟着阿姨学做红烧肉,酱油的比例、收汁的火候都是中国的 “生活哲学”。
![]()
图源:摄图网(ID:502270809)
这些独特的文化深度体验,让中国供给变得不可替代。此外,中国还在退税、通讯、票务预订等各个环节进行了优化,极力构建一个对国际游客极其友好的旅行环境。
从爆买团到定制玩家,中国人搅动全球旅游市场
这边外国人往中国跑,那边中国人也没闲着。如果说供给端在圈粉,需求端就是搅动全球。近日,澳大利亚旅游局代理局长暨行政总裁马洛宾透露,中国游客是全球游客中整体消费额最高的,达117亿澳大利亚元(合人民币约544亿元)。
这并非个例,2025年国庆出境游预订覆盖599个城市,瑞银预测到2040年中国出境游消费将达6280亿美元,占全球旅游消费的24%,中国早已是全球旅游的需求引擎。
1、长线需求爆发,从周边游到深度游
2026年9天春节假期消息一出,春秋旅游数据显示欧洲游咨询量环比暴涨200%,圣托里尼、挪威极光、冰岛蓝湖温泉搜索量翻倍,8-15天澳新跟团游咨询量上涨150%。
![]()
图源:摄图网(ID:501103024)
以前春节只能去东南亚玩5天,现在大家直奔欧洲、澳新搞深度游。更有意思的是,行程里没有购物站,全是“酒庄品酒”“冰川徒步”“星空摄影”这类体验项目,“纯玩无购物”产品占比急剧攀升。
2、需求倒逼供给,全球跟着中国改规则
还有个有意思的现象是中国游客去哪,配套就跟到哪。以前去东南亚,想找个能刷支付宝的地方很难,现在连街边小摊贩都挂着 “支持支付宝” 的牌子。
去欧洲小众城市,中餐馆越来越多,甚至有酒店专门配备中文服务;大同作为中转枢纽,因为中国游客多,航司直接加密了飞往欧洲的航线,把 “中转客” 变成了 “深度游玩家”。
3、观念质变,从跟着走到自己定
中国游客早已从爆买人设转变为定制玩家。去日本北海道滑雪,住温泉民宿,还跟当地村民学做寿司;去意大利佛罗伦萨,看乌菲兹美术馆的画展,跟着导游走 “但丁走过的路”;去清迈学做泰餐理解香料文化,去肯尼亚看动物大迁徙体会自然震撼。
![]()
图源:摄图网(ID:501266011)
小红书上 “欧洲小众旅行攻略” 的点赞量超百万,“如何用银联卡在国外取现金” 的教程被反复转发,连 “海外租车注意事项” 都成了热门话题。中国游客的需求,正在重塑全球旅游的服务标准。
双向奔赴,全球旅游步入中国时刻
一边是中国圈粉全球,外国人来中国深度打卡,体验 “只有中国有” 的文化;一边是中国人影响全球,我们的需求倒逼全球旅游升级,从支付到服务,都在适应中国游客的习惯。这是供需平衡的结果,更是中国旅游实力的体现。
以前全球旅游是西方主导,支付用信用卡,语言说英语,体验走观光购物模式。现在不一样了,中国既成了热门目的地,又成了核心需求方。
国际航司要争着开成都、西安的航线,全球酒店集团要在中国建更多中高端酒店,东南亚的旅行社得把 “中国免签政策” 写进员工手册,连欧洲奢侈品店都得用中文标注 “支付宝满减”。
当然,问题也不是没有。比如中小城市英文标识是中国式翻译,部分景区预约只认身份证,外语导游缺口仍待填补。但这些都是 “成长的烦恼”,就像你家突然火了,客人多了,总得慢慢收拾细节,大方向不会变。
进博会闭馆时,金敏雅订好了去成都的机票,要去熊猫基地和蜀绣工坊;皮埃尔在朋友圈发了退税单,配文“中国,下次见”;小李收拾着去希腊的行李,行李箱里装着汉服,想在圣托里尼拍一组中西美学碰撞的照片。
这正是全球旅游“中国时刻”的最好注脚。以前是全球旅游带中国玩,现在是中国带全球旅游玩。未来,不是中国需要全球旅游,而是全球旅游需要中国——需要中国的供给创新,需要中国的需求分量,更需要中国文化带来的多元可能。
![]()
图源:摄图网(ID:500757435)
当China Travel成了全球社交平台的热门话题,当外国人在小红书发中国小众攻略,当中国人在海外用支付宝轻松付款,你就知道全球旅游的中心,已经悄悄移到了中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