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没人生娃了?上海一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0
分享至

1

“我又不打算养个无底洞一样的孩子,花几万块买个包、吃顿几千元的大餐怎么了?”

2

在许多关于高消费行为的网络讨论中,这类言论常常获得大量点赞和共鸣。

3

这话听起来或许刺耳,却道出了当下不少年轻人内心的真实想法:生育这件事,真的越来越提不起兴趣了。



4

随着出生人口持续走低,多个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幼儿园接连关门、儿童用品滞销已是常态,甚至连产科医生也开始感叹职业前景黯淡。

5

从十年前产房人满为患、一晚连做八台剖宫产,到现在病房空置率居高不下,这一代年轻人究竟为何坚决不愿生育?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6

少子化,行业遇冷

7

年轻人不愿生娃,并非突发奇想,而是长期趋势的集中爆发。

8

在上海某区级医院,一位资深产科主任最近频繁陷入沉思。

9

她回忆起十年前,产科是全院最炙手可热的部门;如今,却成了许多人申请调岗的理由。

10

那时刚结束一台剖腹产手术,汗水浸透手术衣,手上血迹未干,门外已有七位产妇排队等候接生。



11

夜间连续完成八台分娩手术司空见惯,住院床位需提前半个月预约,迟来者只能睡在走廊加床上。

12

而眼下,一切都变了模样。

13

不只是这家医院,上海多地的分娩数量相比高峰期锐减六成至八成,部分医疗机构甚至彻底关闭了产科服务。

14

普陀区妇婴保健院曾在一个月内迎来超过五百名新生儿,如今月最高接生数勉强达到两百。



15

湖南一家三甲医院的产科门诊,过去挂号队伍绕楼数圈,拥挤如集市;现在有时整个上午都等不到一位准妈妈前来就诊。

16

江西定南县的一所县级医院处境更为艰难——2024年全年仅接生32名婴儿,却仍要维持十余名医护人员的基本编制。

17

即便没有产妇,负责接生、护理与紧急抢救的五个专业小组也必须全天候待命。

18

硬撑一年亏损超三百万元后,该院最终于2025年初宣布终止产科运营。



19

产妇减少带来的连锁反应,已波及医疗技术本身。

20

一名拥有二十年临床经验的产科医师,因长达半年未参与复杂手术操作,在2025年的技能考核中表现生疏,被当场扣分。



21

产科尚未复苏,幼教领域也早早进入寒冬。

22

一位从业十余年的幼儿园园长透露,其所在教育集团下属园区由最初的12所缩减至仅剩4所。

23

曾经家长带着折叠床彻夜排队抢学位,如今老师们不得不走上街头发放宣传单,看见带孩子的家庭便主动上前介绍。



24

上海浦东某民办幼儿园更是出现极端情况:2025年开学季,全校仅有50名幼儿注册,教职工却多达28人。

25

某公办小学一年级新生人数仅为22人,配备教师却有23名,师生比例严重倒挂。



26

少子化的浪潮还席卷了更多与儿童相关的产业。

27

北京一家母婴用品店老板感慨,从前顾客奶粉成箱采购,如今连两包纸尿裤都要反复斟酌才肯下单。

28

店内一辆标价1999元的婴儿推车陈列三个月无人问津,最终只能以五折促销出手。



29

生不起?压力拦路

30

年轻人并非完全排斥生育,而是现实压力让他们望而却步——不是不想生,是实在不敢生。

31

以一线城市为例,仅产检与分娩费用就近万元起步,后续奶粉、尿布、早教课程、兴趣班等开销接踵而至。

32

再加上每月固定的房贷支出,每一项都像巨石般压在肩头。



33

有人粗略测算,普通家庭将一个孩子抚养至大学毕业所需的总花费,相当于夫妻二人不吃不喝工作六年。

34

换个角度看,在北京养育一个孩子的成本,足以支付一辆中高端家用轿车的全款。



35

除了经济负担,教育资源的竞争更令人窒息。

36

许多家庭为了购置学区房耗尽积蓄,孩子还未入园,各类启蒙培训班已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37

这种“起跑线焦虑”让许多年轻人对生育望而却步。

38

通辽一项调查显示,超过六成已婚未育青年其实渴望拥有子女,但他们普遍希望等到经济状况改善、生活节奏放缓后再做决定。



39

职场环境同样是阻碍生育的重要因素。一位上海的女性程序员怀孕不久,薪资就被悄悄下调15%。

40

四个月产假结束后重返岗位,原本主导的核心项目早已移交他人,晋升机会也随之化为泡影。

41

研究数据显示,女性每多生育一个孩子,平均收入会下降约17%。



42

男性同样承受巨大压力,既要承担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又因职场竞争激烈不敢轻易请假。

43

现实中,许多企业缺乏完善的育儿支持机制,哺乳期女性难以找到合规的母婴室。

44

所谓的弹性工作制度往往停留在文件层面,成为无法兑现的“纸上福利”,使职场父母陷入“顾家则失业,留岗则弃子”的困境。



45

观念转变也是关键原因。老一辈认为生育是人生必经之路,而当代年轻人则将其视为一项需要深思熟虑的重大选择。

46

过去养育孩子讲究“吃饱穿暖即可”,如今追求的是“精细化养育”。

47

从早期智力开发到心理辅导,从艺术培养到人格塑造,每一个环节都被赋予极高期待。

48

同时,育儿的时间与精力投入也让双职工家庭难以为继。请不起专业育儿嫂、家中长辈体力不支的情况极为普遍。



49

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远比外界想象中更加沉重。

50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生育不仅关乎个人意愿,更是一份不可推卸的责任。

51

不少人坦言,自己尚未真正活明白,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基础,不愿贸然将新生命带到这个充满不确定的世界。



52

政策发力,暖回人心

53

值得欣慰的是,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54

长沙部分报社和国有企业已率先调整内部政策。

55

不仅开设员工子女托管班,严格落实产假制度,还协助申请各类生育补贴,切实帮助员工协调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56

其他行业也在积极探索转型路径,政府层面亦加快政策响应速度。



57

在医疗领域,多家医院加速业务升级,拓展产后康复、孕前咨询、营养指导等延伸服务。

58

产科医生的角色正从专注手术的技术型人才,转向覆盖孕期到产后的全周期健康管理专家。

59

有些机构推出免费助产士咨询服务,增加独立产房配置,通过提升服务质量吸引孕产妇回归。



60

江西赣州一家妇幼保健院表现突出,2024年成功接生近7000名新生儿,分娩量逆势增长,依靠的是强大的危重症救治能力以及全程陪产、心理疏导、产后恢复等人性化服务。

61

国家层面明确表态,绩效工资将向产科、儿科等紧缺岗位倾斜,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机构。



62

幼教行业也在寻求突破。前述园长将其管理的园区转型为托幼一体化模式,既接收3岁以上儿童,也接纳1至3岁的婴幼儿。

63

此举既缓解了双职工家庭接送难题,也有效稳定了招生来源。

64

杭州、成都、深圳等地陆续试点社区托育中心和企业内设托班,利用老旧小区闲置空间改建为普惠型托育点,着力解决“托娃贵”“接娃难”等问题。



65

各地鼓励生育的政策措施逐步落地见效。上海向符合条件的生育家庭发放一次性3000元补贴,产假期间企业应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用由政府承担50%。

66

四川广元通过财政补助,将原本每月3500元的托育费用降至1450元。

67

多个地区已将无痛分娩、辅助生殖技术等相关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68

国家顶层设计也已明晰方向,包括完善产假体系、落实个税专项扣除、提高多孩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等举措正在推进中。



69

在通辽,已有部分家庭因上述利好政策的影响,开始认真规划生育计划。

70

虽然整体变化尚属微小,但确实在稳步推进。



71

要真正构建一个“敢生、能养”的社会环境,仍需全社会协同努力。

72

如今,越来越多父亲主动参与育儿过程,摒弃“丧偶式育儿”的旧模式。

73

不少企业增设母婴设施,推行灵活办公机制,助力员工平衡事业与家庭责任。



74

归根结底,少子化不仅是某些行业的季节性寒冷,更是对整个社会发展模式的一次深刻警示。

75

它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如何才能让年轻人不再因生育感到恐惧与犹豫?

76

也许只有当养育成本显著降低、职场歧视彻底消除、托育与教育保障全面到位时,

77

产房里才会再次响起清脆的啼哭声,更多家庭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78

结语

79

当生育不再是人生的默认选项,恰恰反映出社会正迈向更加尊重个体选择的新阶段。

80

真正的文明进步,不在于人口总量的增长,而在于每一个生命都能在安全、体面且有保障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81

参考文献:1.第一财经:《2024年上半年全国多地出生率反弹,连续两年的人口负增长,或出现逆转?》2024-11-22 2.每日经济新闻:《“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养老负担反超养小负担……”中国人口学会副会长原新谈人口拐点》2023-08-11



82



83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勇士竟然上演“夺嫡之战”?左手库里沦为废太子 5数据生涯跳水

勇士竟然上演“夺嫡之战”?左手库里沦为废太子 5数据生涯跳水

枪炮篮球 PiU
2025-11-15 07:06:37
赵丽颖和冯绍峰一起送儿子上学,两个人步伐一致,看上去关系很好

赵丽颖和冯绍峰一起送儿子上学,两个人步伐一致,看上去关系很好

情感大头说说
2025-11-15 04:03:05
申花好消息!天津热身赛输给北京国安 坏消息!4主力无法跟队训练

申花好消息!天津热身赛输给北京国安 坏消息!4主力无法跟队训练

80后体育大蜀黍
2025-11-14 21:48:22
郑丽文会见三国驻台代表,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访陆,侯友宜不装了

郑丽文会见三国驻台代表,国民党副主席张荣恭访陆,侯友宜不装了

南宫一二
2025-11-14 16:04:30
朝鲜专列进京有多离谱?金正恩来中国为何坐火车不坐飞机?

朝鲜专列进京有多离谱?金正恩来中国为何坐火车不坐飞机?

诗意世界
2025-09-17 13:19:48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又一则励志新闻翻车了!

清书先生
2025-10-21 15:51:40
美媒大放厥词:潘展乐的表现令人失望,他现在亚运会都拿不到金牌

美媒大放厥词:潘展乐的表现令人失望,他现在亚运会都拿不到金牌

杨华评论
2025-11-14 22:35:16
中方“斩首”警告后,日本内讧了,高市早苗被质疑,玩火必自焚!

中方“斩首”警告后,日本内讧了,高市早苗被质疑,玩火必自焚!

牛锅巴小钒
2025-11-15 07:59:18
9月以来39人被追刑责!湖北法院强力打击拒执犯罪

9月以来39人被追刑责!湖北法院强力打击拒执犯罪

极目新闻
2025-11-14 17:48:27
30人“疯狂”抢金!3800克金条378万元成交

30人“疯狂”抢金!3800克金条378万元成交

极目新闻
2025-11-14 19:59:25
上海内环豪宅惊现“地下宫殿”!堪比考古现场!

上海内环豪宅惊现“地下宫殿”!堪比考古现场!

看看新闻Knews
2025-11-14 20:40:14
泪目!中国女篮31岁王牌复活冲冠:轰24+6记三分太准挑战王思雨?

泪目!中国女篮31岁王牌复活冲冠:轰24+6记三分太准挑战王思雨?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14 21:52:04
8台光刻机到货!中芯大手笔投1200亿!美媒:封锁会倒逼中国发展

8台光刻机到货!中芯大手笔投1200亿!美媒:封锁会倒逼中国发展

南宗历史
2025-11-14 14:53:39
韩媒:涉独岛问题,韩国外交部召见日本驻韩外交官提出严正抗议

韩媒:涉独岛问题,韩国外交部召见日本驻韩外交官提出严正抗议

环球网资讯
2025-11-14 19:47:24
就在刚刚!詹皇完成“首秀”,东皇告急:速归

就在刚刚!詹皇完成“首秀”,东皇告急:速归

体育新角度
2025-11-14 14:04:56
郑丽文被美国约谈,是赖清德暗中做手脚,还是特朗普终于坐不住了

郑丽文被美国约谈,是赖清德暗中做手脚,还是特朗普终于坐不住了

文史旺旺旺
2025-11-15 08:55:03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陈小鲁猝死的反思:退休了住哪儿好?

犀利辣椒
2025-11-13 06:22:35
60岁以上老人,到死都难改的14条习惯,如果你一条不占,是活神仙

60岁以上老人,到死都难改的14条习惯,如果你一条不占,是活神仙

情感大使馆
2025-11-14 13:41:19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广州重新振作起来了

三件大事接连发生,广州重新振作起来了

孙不熟读城市
2025-11-14 08:07:06
高市早苗拒不道歉日本通知中国将总领事薛剑列为“不受欢迎人物”

高市早苗拒不道歉日本通知中国将总领事薛剑列为“不受欢迎人物”

深度报
2025-11-14 19:28:12
2025-11-15 10:04:49
北纬的咖啡豆 incentive-icons
北纬的咖啡豆
见过花开的人,便会懂得风的温柔
2983文章数 21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这孩子越来越听话了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方对高市早苗的愤怒升级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方对高市早苗的愤怒升级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银行直供房激增 有房产低于市场均价54%

科技要闻

2025年天猫双11近600品牌成交破亿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房产
本地
游戏

教育要闻

直播预告 | 一所小学的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是怎样“炼”成的?周日见!

金振口服液助力科学应对呼吸道疾病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本地新闻

云游安徽 | 江声浩荡阅千年,文脉相承看芜湖

盘点《穿越火线》口碑最好的六把武器,好像很多都已经没人用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