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传统AI要淘汰?超节能人工神经元,让服务器成“废铁”

0
分享至

传统AI要淘汰?超节能人工神经元,让服务器成“废铁”

你发现没,现在的AI看着挺唬人,实则藏着个让人头疼的毛病。

咱们用手机开个AI修图,没一会儿机身就烫得能煎蛋,ChatGPT-5这类大模型更夸张,一天的耗电量堪比一百多万个美国家庭的日常用量。

可反观咱们的大脑,才1.4公斤重,功率也就一个昏暗灯泡的水平,却能同时处理看、听、闻、思考一堆事,效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

就在2025年11月,科技圈炸出个石破天惊的消息,美国南加州大学约书亚·杨教授团队,联合NASA、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等机构,在《自然·电子学》上发表了一项颠覆性成果。

他们造出了全球首款功能齐全的1M1T1R人工神经元,这玩意儿能像咱们大脑里的真实脑细胞一样干活,直接给AI换了个“节能又聪明”的硬件心脏,AGI的脚步一下子就拉近了。

说句实在话,传统AI之所以又费电又发烫,病根全在它的“工作模式”上。

咱们现在用的电脑、手机,都遵循着冯·诺依曼架构,简单说就是CPU像个累死累活的搬运工,内存像个仓库。

每次处理任务,比如识别图片里的猫,CPU都得跑回仓库把数据和指令搬出来,处理完再跑回去存,来来回回折腾,自然耗电又慢。

而1M1T1R人工神经元完全换了个思路,它不搞“搬运”这套,直接模仿人脑神经元的工作方式。

它的核心是个叫“扩散型忆阻器”的玩意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根智能水管,里面装着银离子这种特殊“水流”。

通电时,这些银离子会像找路的蚂蚁一样,慢慢扩散形成导电通道,这就相当于神经元在“充电”;断电后,银离子又会散开,通道断了,神经元就“复位”了,整个过程和咱们大脑里钠离子、钾离子流动产生信号的原理几乎一模一样。

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的能耗,单次放电只需要1皮焦耳,这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蚊子扇一次翅膀消耗能量的千分之一。

研究团队通过模拟预测,要是用更先进的3纳米晶体管工艺,再把忆阻器缩小,能耗能降到艾焦耳级别,比咱们大脑里的神经元还节能数千倍。

说白了,未来用数十亿个这样的神经元拼成“电子大脑”,处理现在需要大型服务器才能完成的AI任务,可能只需要一块手表电池的电量,再也不用为耗电发烫发愁了。

我跟你讲,这颗人工神经元能成为AGI的核心敲门砖,全靠三大拿得出手的硬实力,每一个都戳中了传统AI的软肋。

首先是集成度高到离谱。

传统设计要模拟一个神经元的功能,得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晶体管拼拼凑凑,体积又大又笨重。

而1M1T1R直接把忆阻器、晶体管、电阻这三个核心部件,像叠积木一样三维垂直堆叠起来,整个神经元的体积只相当于一个普通晶体管那么大。

现在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就能集成2500万个,要是用更先进的三维堆叠技术,密度能冲到2.5亿个,堪比小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密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其次是完美复刻生物神经元的六大本事。

这可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实打实的功能再现。

它能“漏电积分”,就像用有裂缝的水桶接水,能感知信号的时间规律;能“阈值放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脉冲,跟水桶水满溢出一个道理;还能级联传播,一个神经元的信号能直接触发下一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导。

更厉害的是它的“内在可塑性”,就像琴童越练手指越灵活,神经元放电后会残留少量银离子,下次反应更快更灵敏;“不应期”能让它放电后短暂休息,避免信号混乱。



自带的“随机性”更是神来之笔,能帮AI跳出思维定式,就像探险家故意走新路,反而可能发现更大的宝藏。

最后是时空处理能力直接拉满。

传统AI处理时间序列信息特别吃力,可咱们生活里的事,哪件离得开时空结合?读书要懂字的顺序,接球要预判轨迹,这些都是既要处理空间信息,又要拿捏时间节奏。

1M1T1R组成的神经网络,在“喷发脉冲海德堡数字”语音识别任务中,把这种时空难题啃了下来,准确率直接冲到91.35%。

而且实验显示,32个这样的神经元组成的微型网络,已经能完成平衡球控制的实时轨迹预测,实力看得见摸得着。

AI耗电元凶终于被揪出

说句实在话,传统AI之所以又费电又发烫,病根全在它的“工作模式”上。

咱们现在用的电脑、手机,都遵循着冯·诺依曼架构,简单说就是CPU像个累死累活的搬运工,内存像个仓库。

每次处理任务,比如识别图片里的猫,CPU都得跑回仓库把数据和指令搬出来,处理完再跑回去存,来来回回折腾,自然耗电又慢。

而1M1T1R人工神经元完全换了个思路,它不搞“搬运”这套,直接模仿人脑神经元的工作方式。

它的核心是个叫“扩散型忆阻器”的玩意儿,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根智能水管,里面装着银离子这种特殊“水流”。

通电时,这些银离子会像找路的蚂蚁一样,慢慢扩散形成导电通道,这就相当于神经元在“充电”;断电后,银离子又会散开,通道断了,神经元就“复位”了,整个过程和咱们大脑里钠离子、钾离子流动产生信号的原理几乎一模一样。

最让人惊喜的是它的能耗,单次放电只需要1皮焦耳,这是什么概念?大概就是蚊子扇一次翅膀消耗能量的千分之一。

研究团队通过模拟预测,要是用更先进的3纳米晶体管工艺,再把忆阻器缩小,能耗能降到艾焦耳级别,比咱们大脑里的神经元还节能数千倍。

说白了,未来用数十亿个这样的神经元拼成“电子大脑”,处理现在需要大型服务器才能完成的AI任务,可能只需要一块手表电池的电量,再也不用为耗电发烫发愁了。

我跟你讲,这颗人工神经元能成为AGI的核心敲门砖,全靠三大拿得出手的硬实力,每一个都戳中了传统AI的软肋。

首先是集成度高到离谱。

传统设计要模拟一个神经元的功能,得用几十个甚至上百个晶体管拼拼凑凑,体积又大又笨重。

而1M1T1R直接把忆阻器、晶体管、电阻这三个核心部件,像叠积木一样三维垂直堆叠起来,整个神经元的体积只相当于一个普通晶体管那么大。

现在1平方厘米的芯片上就能集成2500万个,要是用更先进的三维堆叠技术,密度能冲到2.5亿个,堪比小鼠大脑皮层的神经元密度,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其次是完美复刻生物神经元的六大本事。

这可不是简单模仿,而是实打实的功能再现。



它能“漏电积分”,就像用有裂缝的水桶接水,能感知信号的时间规律;能“阈值放电”,积累到一定程度就爆发脉冲,跟水桶水满溢出一个道理;还能级联传播,一个神经元的信号能直接触发下一个,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传导。

更厉害的是它的“内在可塑性”,就像琴童越练手指越灵活,神经元放电后会残留少量银离子,下次反应更快更灵敏;“不应期”能让它放电后短暂休息,避免信号混乱。

自带的“随机性”更是神来之笔,能帮AI跳出思维定式,就像探险家故意走新路,反而可能发现更大的宝藏。

最后是时空处理能力直接拉满。

传统AI处理时间序列信息特别吃力,可咱们生活里的事,哪件离得开时空结合?读书要懂字的顺序,接球要预判轨迹,这些都是既要处理空间信息,又要拿捏时间节奏。

1M1T1R组成的神经网络,在“喷发脉冲海德堡数字”语音识别任务中,把这种时空难题啃了下来,准确率直接冲到91.35%。

而且实验显示,32个这样的神经元组成的微型网络,已经能完成平衡球控制的实时轨迹预测,实力看得见摸得着。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项技术可不是实验室里的“空中楼阁”,已经在往商业化的路上狂奔了。

要知道,NASA和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从2018年就加入了核心技术攻关,经过七年的迭代,器件寿命从最初的数百次循环,已经提升到了百万次级的稳定运行。

现在研究团队已经和TetraMem公司联手,还跟晶心科技合作推出了工程样品,目标是做出能效比现有产品高10倍的AI加速器。

最新进展显示,他们正在推进7纳米制程的开发,2026年就计划试产三层堆叠的原型芯片。

不过目前还有个小难题,银离子和传统半导体制造工艺不太兼容,所以团队也在测试铜基忆阻器和质子导电聚合物,前者循环寿命更长,后者工作电压更低,一旦攻克兼容性问题,量产就能提速。

应用场景更是遍地开花,咱们普通人很快就能感受到变化。

超低功耗让它能轻松嵌入手表、眼镜这些穿戴设备,以后智能手表的AI语音助手,可能充一次电就能用半个月;植入式医疗设备装上它,不用频繁手术更换电池,对患者来说太方便了。

在工业领域,它能驱动智能电机控制器,实时分析传感器数据,误差还不到0.1%;通信领域能优化5G信号,降噪效果提升20分贝;自动驾驶汽车用它,反应速度能达到纳秒级,安全性再上一个台阶。

甚至数据中心用上这种芯片,能耗能大幅降低,真正实现AI的“绿色运行”。

这个人工神经元的出现,不是AI行业的小修小补,而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件革命。

以前AI靠堆参数、拼服务器,又耗电又笨重;未来AI会像人脑一样,靠高效的硬件架构自然涌现智能。

不出五年,咱们可能就能用上续航超久的AI穿戴设备、反应飞快的自动驾驶汽车,甚至身边的智能机器人能像人一样灵活思考。

说到底,AI的终极形态不是冰冷的服务器集群,而是像人脑一样高效、灵活、节能的智能体。



而1M1T1R这颗“电子脑细胞”,就是把这个未来拉到眼前的关键一步,咱们就等着见证奇迹吧。

声明:个人原创,仅供参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曝罗志祥已立好遗嘱,每次治疗都强撑笑容,只愿妈妈能好好活下去

曝罗志祥已立好遗嘱,每次治疗都强撑笑容,只愿妈妈能好好活下去

梅亭谈
2025-11-19 15:40:25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初三学生被霸凌者打断肋骨,母亲不去派出所,隔天校园来六辆商务车

悬案解密档案
2025-10-21 09:24:49
近4届首次无缘世界杯!哥斯达黎加全队颤抖痛哭 38岁皇马传奇谢幕

近4届首次无缘世界杯!哥斯达黎加全队颤抖痛哭 38岁皇马传奇谢幕

我爱英超
2025-11-19 12:03:00
印度富豪又自嗨了,扬言要超越中国

印度富豪又自嗨了,扬言要超越中国

陆弃
2025-11-19 08:25:03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中国准备打一场反侵略战争,解放军发文,不会保证日本本土的安全

影孖看世界
2025-11-16 20:05:08
为什么越来越多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工资发不出了?

为什么越来越多机关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工资发不出了?

细说职场
2025-11-19 23:26:19
美大使声称希望中企撤出希腊最大港口,希腊回呛:只有中国救了我

美大使声称希望中企撤出希腊最大港口,希腊回呛:只有中国救了我

三毛看世界
2025-11-20 08:34:34
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等人反对修改“无核三原则”

日本前首相岸田文雄等人反对修改“无核三原则”

新京报
2025-11-19 09:15:04
重大转变!“中国:0→47%,美国:88%→9%”

重大转变!“中国:0→47%,美国:88%→9%”

观察者网
2025-11-18 08:39:03
老干部卸磨不杀驴劝退汪东兴、不发文件不降低待遇,还配备警卫员

老干部卸磨不杀驴劝退汪东兴、不发文件不降低待遇,还配备警卫员

阿莱美食汇
2025-11-15 11:44:03
最隐蔽的“合法”裁员套路:专坑无固定期限老员工,这3招得防

最隐蔽的“合法”裁员套路:专坑无固定期限老员工,这3招得防

时尚的弄潮
2025-11-20 07:23:40
全运会最夸张比赛,一个人投篮48次得52分,队友都快冻冷了

全运会最夸张比赛,一个人投篮48次得52分,队友都快冻冷了

宗介说体育
2025-11-19 12:04:25
郎平做梦也没想到,远走国外仅1年,31岁的朱婷早已走上另一条路

郎平做梦也没想到,远走国外仅1年,31岁的朱婷早已走上另一条路

削桐作琴
2025-11-18 23:01:09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看看喻恩泰的回应,短短几句话就让他口碑逆转

有文化就是不一样!看看喻恩泰的回应,短短几句话就让他口碑逆转

小娱乐悠悠
2025-11-20 09:08:53
不管卤什么肉,只要放3克它,卤肉出锅十里飘香,肥而不腻

不管卤什么肉,只要放3克它,卤肉出锅十里飘香,肥而不腻

美食格物
2025-11-18 20:35:19
猎鹰9号最新迈入「500复用时代」

猎鹰9号最新迈入「500复用时代」

三体引力波
2025-11-18 13:15:42
中日关系高度紧张:不少中国游客依然赴日,给出的理由竟出奇一致

中日关系高度紧张:不少中国游客依然赴日,给出的理由竟出奇一致

艾米手工作品
2025-11-19 00:45:26
原来她是富士康二千金,出生100天被郭台铭送养,如今成全家团宠

原来她是富士康二千金,出生100天被郭台铭送养,如今成全家团宠

查尔菲的笔记
2025-11-12 12:38:50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女生穿成这样去健身房,真的合适吗??

健身厨屋
2025-10-20 12:22:34
这个时代留给普通人的机会窗口,真的不多了

这个时代留给普通人的机会窗口,真的不多了

壹周进步
2025-11-19 22:41:08
2025-11-20 10:07:00
阿伧说事 incentive-icons
阿伧说事
看历史美景,不负此生!
5997文章数 1789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科技要闻

英伟达单季狂揽570亿美元,手握5000亿订单

头条要闻

牛弹琴:荷兰暂时服软了 给出的理由让全世界哭笑不得

头条要闻

牛弹琴:荷兰暂时服软了 给出的理由让全世界哭笑不得

体育要闻

世界杯最小参赛国诞生!15万人岛国的奇迹

娱乐要闻

史林子出轨对方前妻放锤!

财经要闻

英伟达财报,超预期

汽车要闻

此刻价格不重要 第5代帝豪本身就是价值

态度原创

教育
健康
时尚
旅游
房产

教育要闻

周成刚对话西澳大学校长:百年名校如何为国际学生打造终身伙伴关系?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入冬时节,高雅人士都在品鉴什么好东西?

旅游要闻

落叶缤纷美如画 在“古银杏之乡”邂逅金色浪漫

房产要闻

29.4亿!海南“地王”片区,要卖超级宅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