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盆底肌修复要在医生指导下,通过仪器使用电刺激来完成,但在一些月子中心,却表示可以徒手修复,或用产品一招解决。一名宝妈在接受多次服务后,突然身体出血,讨说法时却被对方一把夺走了手机……11月13日,央视网《锋面》曝光了一场专门围猎新手妈妈的骗局:本用于治疗严重骨盆问题的医疗项目,被包装成每个妈妈都需要的产后康复项目,一些月子中心在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情况下非法行医。
据报道,这类月子中心的“产后康复营销话术”和诈骗活动话术如出一辙,如“制造焦虑与恐惧”“虚构权威与身份”“制造紧迫,限制思考时间”。产妇本就对身体和容貌有焦虑,一些所谓的月子中心工作人员,以免费查体为名,用“囊肿结节”“骨盆前倾”等症状吓唬产妇,忽悠她们购买服务或产品。一个骨盆修复项目16800元,9990元的所谓“去囊肿”产品,一推销就是三盒。即便超过消费能力也没关系,他们早“贴心”地给联系好金融机构。一名产妇就被诱导办理信用卡套现,前后花了14万多元。
本是以科学专业的膳食搭配、婴儿护理和心理调节,为产妇提供产后恢复服务的月子中心,却在经营中丢了初心、走了样儿,沦为了“诈骗中心”。这样做短期看获取了巨额收益,但终归是砸了自己和行业的招牌。产妇已经为入住月子中心支付了高昂费用,就理应在这里得到精心细致地照料,而不是被精心算计、敲骨吸髓。
更让人愤懑的是,这些不法机构知道如何逃避监管,宝妈即便醒悟自己被收割,也会陷入维权困境。因为其提供的有形服务,掩盖了欺诈的本质,容易被辩解为“服务质量纠纷”或“效果认知差异”。现实中,涉及非法行医的情况归卫健委管辖,而普通消费纠纷则属于市场监管局处置,不法机构趁机在“两不管”的灰色地带游走,暴露出行业监管薄弱等一系列问题。
任何商业模式都不能以损害消费者权益为代价。对此,并不是无计可施。上海市今年出台产后母婴生活管理办法,要求机构明码标价、签订服务合同,并落实传染病防控及隐私保护措施。专业医生也指出,盆底肌松弛等问题并不是所有产妇都会出现。年轻宝妈通过正确的运动,加上日常生活指导,大多数人都可以恢复到合适状态。
对于更多的待产宝妈而言,反收割要从自己做起,要明白产后恢复不是立等见效,需要科学步骤。只要相信医生和医院,坚定自己的判断,就不会被人恶意带偏。
(半岛全媒体首席评论员 高书华)
来源:大众新闻·半岛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