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汇报范家乐摄
上海,告别手拎马桶。
截至目前,随着最后6493户“拎马桶”改造提前收官,全市“拎马桶”改造任务总体完成。“不能拎着马桶走向现代化”,这场跨越三十余载的民生攻坚战,成为人民城市的一个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无卫生设施旧住房提升改造工作念兹在兹,在上海工作期间就高度重视并亲自推动解决百姓居住环境问题。上海历届市委、市政府接续努力,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改革开放后,上海大力新建职工住宅,推动“危棚简屋”改造和旧住房成套改造。特别是2022年完成成片旧改任务、解决集中成片的“拎马桶”问题后,乘势而上,锚定最后14082户“手拎马桶”,制定目标、全面攻坚。
2024年,徐汇、长宁、普陀等9个区提前完成改造。今年上半年,崇明、杨浦、静安等区总体完成任务;黄浦、虹口等区也在8月底提前收尾。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要“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畅通社会流动渠道,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复盘这场民生改造攻坚,上海始终坚持把总书记重要思想作为解决问题、破解难题的“金钥匙”,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更好的日子。
精准施策:用系统思维攻克系统难题
成片二级以下旧里改造收官之后,零星分布的“拎马桶”攻坚任务受住宅先天条件、居民意愿、周边区域客观限制等多重约束,实施改造举步维艰,因而被称为“硬骨头中的硬骨头”。
譬如,如何借地腾挪、精细施工,实现“螺蛳壳里做道场”?涉及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老建筑,怎样在改善民生与风貌保护之间找到平衡?如何解决邻里街坊的邻避矛盾?又怎样从解决单一问题,撬动社区共治力量?
面对这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市、区相关部门咬定目标、主动作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高位推动,按照“一区一策、一项目一方案、一户一档”形成任务清单、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在资金保障、规划土地、规范标准和居民安置等方面形成系列支持政策。
各相关区因地制宜,成立专班,加速销项。杨浦区,旧住房成套改造“专精尖”班底的成员单位定期讨论,在同题共答中碰撞出最优解。黄浦区,将征收工作环节细化,推动改造提速增效。虹口区、宝山区,挖掘地块内和周边资源,就近寻找空间,为居民增设卫浴设施。
多措并举:用彻底改造回应居民期盼
用更为彻底的改造方式回应居民期盼——这是“最优解”的应有之义。
更为彻底,意味着要统筹把握好保民生和提品质,注重“当下改”也着眼“长久立”。
实践中,改造途径多元丰富:结合零星旧改或片区更新,实施征收改造或协议置换;结合拆除重建实现厨卫独用,同步解决居住条件和房屋安全问题;对部分涉及风貌保护要求的里弄房屋,探索“入户加装+抽户加装+保护性修缮”综合改造模式;对空间受限、零星分布的点位,因地制宜采取增设卫生设施等托底保障方式。
愚园路1407弄延陵邨,长宁区房管局抽取同幢新长宁集团绿化公司的一套18平方米公房,为三户“拎马桶”居民改造成三间独立卫生间,同步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实现居住条件和环境同步提升。
以人为本: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让“拎马桶”改造成为群众有序参与城市治理的过程——上海生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
从方案设计、到群众工作、再到定期回访,群众的意见被听取,积极性被调动。比如静安区蕃瓜弄,“一户一方案”的讨论会召开了26场。通过征集居民意见,相关部门设计出47种带有卫生设施的回搬房型。又如在黄浦区改造现场,居民们拿着自家户型图参与设计,社区干部耐心倾听、尽力采纳。
在长宁区和虹口区,曾在改造中因“心理不平衡”而与邻里有龃龉的居民,在社区干部充满人情味的工作法之下,最终因大环境改造而受益,他们也主动参与进矛盾调解,助力攻坚。
原标题:《上海手拎马桶改造总体完成》
栏目主编:顾一琼
文字编辑:祝越
本文作者:文汇报 苏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