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底,闵行区新虹街道劳动关系矛盾预防协调中心(以下简称“预调中心”)在航中路665号中航公寓挂牌成立“新虹街道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联合调解室(中航公寓站点)”,专门为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打造一个“家门口”的维权平台。
作为拥有100多名骑手居住的“骑手楼”,这份守护在中航公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之家很快便迎来实战检验。
![]()
“首单”来了
11月初,调解室接到首起维权案件。外卖骑手小王(化名)因某平台拖欠工资,在数次联系未果后,无奈拨通“12345”热线求助。据了解,小王未与平台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手中证据仅有App配送记录、微信沟通截图,以及备注为“服务费”而非“工资”的转账流水。单薄的证据链,想到过往微信群里看到同行的经历,曾让他几乎失去维权信心。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小王的困境,恰恰戳中了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的痛点。新虹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接到诉求后,预调中心迅速响应,安排协调员上门核实。而调解室则发挥术业有专攻的优势,成为破题关键。
![]()
“调解员一方面细致梳理配送记录、流水等零散证据,从‘事实用工’角度分析,为举证‘加磅’。另一方面,我们也依托新虹街道与辖区平台近年建立的‘政企联动机制’直接对接平台区域负责人,明确指出以‘服务费’回避劳动关系存在的法律风险。”
从“解决一件事”到“守护一群人”
在调解室的精准介入下,平台区域负责人当场承诺在下个发薪日足额支付欠款,这起困扰小王多日的纠纷得以圆满化解,他第一时间在骑手群里向“骑友”分享了喜讯。
调解室的工作还并未结束。趁热打铁,调解室通过小王向其他“骑友”发出邀请,为其他骑手现场开展普法宣传。“调解一件、教育一片”的事半功倍,也是调解室存在的重要意义。
![]()
从挂牌成立到首案告捷只有近半个月的时间。“首单”的成功,意义其实也远超个案本身。它验证了这种“嵌入式、专业化”的“一站式”调解模式的可行性,并非一个简单的“接案窗口”,而是能主动跨前走出“窗口”的一个个鲜活“守护者”。

供稿:欣洪悦
编辑:岳顺顺
初审:方佳璐
复审:何婷婷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