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救救产科!上海某产科医生称:从一晚上8个剖腹产到现在1个没有

0
分享至

编辑|小乔

10年前,医院的产科是“一床难求”,走廊加床位更是常态。



可现在呢,有时候一整晚都没一个产妇来住院,让不少产科医生都叫苦连天。

就连街头采访的90后,都直言生孩子堪比“无底洞”,还不如买个几万的包,来的实在。

虽然话听着不好听,但却着实说出了现在年轻人的心声。

从10年前的“一床难求”,到现在产房空荡荡,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想生孩子了呢?



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

10年前,产科楼道里都加满了临时病床,家属凌晨3点就来排队占床位。

一晚上连做8台剖腹产是常态,产房里的婴儿哭声更是此起彼伏。

可到了2024年,景象完全变了。



产房里空了一半,有时候新生儿监护室就3个宝宝,护士们都能轮着休息了。

某医院一个月新生儿出生数从曾经的400多个跌到不足80个,降幅高达75%,不少产科医生都被借调到了其他科室。



另一家上海医院的产科医生也印证了这一点:“2012年龙年的时候,每天分娩量能有10多个,一天10台剖宫产都不稀奇。现在顺产收费才640元,剖宫产1060元,价格没涨多少,产妇却越来越少了。”

这种变化,让不少老产科医生既感慨又失落。



可能有人会问,上海作为一线城市,经济条件好,为什么年轻人不愿生孩子?

首当其冲的是“不敢生”的经济压力。

老一辈总说“添双碗筷而已”,可现在养娃的成本,早就超出了“多双碗筷”的认知。



上海市卫健委2024年的数据显示,上海户籍人口平均初育年龄已经达到31.81岁,平均生育年龄32.58岁。

越来越多年轻人把生育计划一推再推,核心原因就是“钱袋子扛不住”。

规范产检下来得1万多,顺产住院一周要8000左右,要是剖腹产更贵。



孩子出生后,进口奶粉一罐300多,一个月4罐就是1200,尿不湿一天7、8片,一个月也得500多。

这还没算早教、辅食、疫苗的钱,真不敢想往后的教育支出。

说到教育,更是让不少年轻人“压力山大”。



为了能让孩子进好学校,不少家庭掏空“六个钱包”付首付买学区房,从此背上几十年的房贷。

就算不买学区房,课外培训、兴趣班也是笔不小的开支。

兴趣班,加上教辅资料、线上课程,一年教育支出就得2-3万左右。

更让年轻人纠结的是,养娃是“单向不可逆”的投入。



自己可以省吃俭用,少买衣服、取消旅行,但孩子的奶粉、教育、医疗,根本没法省。

很多年轻人坦言:“不是不想生,是生不起、养不起,不想让孩子跟着我们吃苦”。

但“生不起”只是最考验现实条件的原因之一,没时间才是更致命的。



没时间生、没人带也是大难题

尤其是对女性来说。藏着女性生育的职场痛点。

中国社科院的数据显示,女性生育后3年内,就业比例平均下降15个百分点,就算回归职场,职业断层带来的薪资差距、晋升瓶颈也很难弥补。

这也就意味着,怀孕、生孩子会打乱缘由的工作以及晋升机会。



就算生完孩子顺利回到原有岗位,也根本没法兼顾工作和带娃。

但这种困境并非只在女性身上体现,男性也逃不过职场与育儿的两难。

不加班项目完不成影响晋升,加班的话,回到家已经是深夜了,孩子的功课、娱乐时间都没法全程参与陪伴。



上海的青年婚育调研也显示,52.76%的青年不认为婚姻是人生的必然选择,35.62%的未婚青年有结婚意愿,而想生两个及以上孩子的仅占19.52%。

很多年轻人觉得,职场竞争这么激烈,35岁危机如影随形,与其匆匆生孩子影响职业发展,不如先攒够实力、稳定下来再说。



再者是“没人带”的育儿焦虑。现在上海的年轻家庭大多是“核心家庭”,和父母异地分居的不在少数,就算住得近,育儿观念的冲突也让很多长辈不敢轻易插手。

还有一个深层原因,是年轻人育儿观念的转变。

和老一辈“传宗接代”的想法不同,现在的年轻人更看重“优生优育”。



他们觉得,生孩子不只是“生下来”,更要“养得好”,不仅要提供物质条件,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性格培养。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有了更多元的人生选择。

他们不再把“结婚生子”当成人生的唯一剧本,单身、丁克、晚婚晚育都被广泛接受。



很多人想趁年轻去旅行、去学习、去追求事业梦想,觉得人生的价值不只是通过养育孩子实现,把自己的人生过精彩,同样是一种成功。

或许有人会问,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生育率持续下降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生育路上的坑谁来填?

上海早已积极行动,从经济补贴到托育服务,从职场保障到教育减负,出台了一系列 “硬核” 政策,一步步填平年轻人生育路上的阻碍。

首先是最实在的经济补贴,符合条件的家庭,每个孩子每年可领取一定的补贴,且这笔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



除了育儿补贴,上海还推出“产假社保补贴”,专门为企业和女性减轻负担。

在托育服务方面,上海的行动更是“快准狠”。

2023年、2024年,上海连续两年将新增宝宝屋托额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截至2024年底,全市已建成342个宝宝屋,覆盖92%的街镇,中心城区更是实现100%覆盖。



这些宝宝屋均开设在社区内,主要提供婴幼儿的临时托育服务,家长若下班较晚或需外出办事,都可将孩子送至此处,且价格十分亲民,每月仅需1200-1800元,比商业托育机构便宜一半以上。

在职场保障方面,上海也在持续发力。



明确要求,用人单位需落实产假、哺乳假、陪产假等法定权益,不得因女职工怀孕、生育、哺乳降低其工资、予以辞退或与其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政策还鼓励用人单位设置“生育友好岗”,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灵活休假等方式,帮助职工平衡工作与家庭。



说到底,年轻人并非“不想生”,而是“不敢生”。

担心生了孩子后生活质量大幅下降,担心生了孩子后职场生涯戛然而止,担心生了孩子后没人帮忙照顾,自己沦为全职保姆。



但如今,上海正通过一项项切实可行的政策向大家传递信号。

生育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年轻人并非独自面对这些挑战,有许多力量在为他们“托底”。



结语:

当大家无需再为金钱发愁,无需再为工作焦虑,无需再为没人带娃而崩溃。

当育儿成本逐步降低,当职场环境愈发包容,当托育服务日益便捷,当教育回归理性,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敞开怀抱,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信息来源: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辨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47岁王一楠在家做豆花,脸垮肉松眼袋水肿,戴手套烧火像农村妇女

47岁王一楠在家做豆花,脸垮肉松眼袋水肿,戴手套烧火像农村妇女

小彭美识
2025-11-18 16:28:24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美媒公开中国轰炸计划:日本若敢走错半步,将被万枚导弹轰炸成渣

标体
2025-11-14 19:47:19
新加坡总统公开警告中国:要想世界和平,中国得放弃一样东西

新加坡总统公开警告中国:要想世界和平,中国得放弃一样东西

荐史
2025-11-17 19:28:50
美媒:快船管理层和伦纳德都辜负了哈登,他完全有理由愤怒

美媒:快船管理层和伦纳德都辜负了哈登,他完全有理由愤怒

懂球帝
2025-11-18 17:06:02
16名台湾游客点披萨被骂“狗屎中国人”!市政府“灭火”

16名台湾游客点披萨被骂“狗屎中国人”!市政府“灭火”

意烩
2025-11-18 01:35:04
拨乱反正!中日关系恶化的背景下,韩国宣布:中国排在日本前面

拨乱反正!中日关系恶化的背景下,韩国宣布:中国排在日本前面

博览历史
2025-11-17 18:16:50
章子怡太绝了:你帮别人养孩子我不管,但我儿女抚养费必须给全!

章子怡太绝了:你帮别人养孩子我不管,但我儿女抚养费必须给全!

瑛派儿老黄
2025-11-18 17:23:22
这不是也挺能打吗?快船还不如把表现糟糕的保罗的时间留给他?

这不是也挺能打吗?快船还不如把表现糟糕的保罗的时间留给他?

稻谷与小麦
2025-11-18 22:18:48
开拓者宣布召回杨瀚森,是因为他在发展联盟表现太好?

开拓者宣布召回杨瀚森,是因为他在发展联盟表现太好?

爱体育
2025-11-18 23:19:57
大梦初醒已为时晚?2大芯片巨头反叛,中国不会再原谅

大梦初醒已为时晚?2大芯片巨头反叛,中国不会再原谅

沧海旅行家
2025-11-18 13:29:13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如果日本驱逐薛剑,就是向中国宣战!

燕梳楼频道
2025-11-13 12:44:36
什么是文明?看挪威富裕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国民​

什么是文明?看挪威富裕后如何对待自己的国民​

深度报
2025-11-07 22:57:08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不出意外的话!苏林会成为第二个黎笋

近史谈
2025-11-02 18:54:35
深度长文:宇宙是如何通过“无中生有”诞生的?(建议收藏)

深度长文:宇宙是如何通过“无中生有”诞生的?(建议收藏)

宇宙时空
2025-11-10 08:23:14
中国篮球的希望!18岁小将狂轰52+8+0失误,带队挺进全运会四强

中国篮球的希望!18岁小将狂轰52+8+0失误,带队挺进全运会四强

篮球专区
2025-11-18 22:34:15
内存条一个月涨价70%!装机党转向海淘,贸易商称一天一个价,手机或迎涨价潮

内存条一个月涨价70%!装机党转向海淘,贸易商称一天一个价,手机或迎涨价潮

红星新闻
2025-11-18 13:35:13
中导撤离,高市早苗被骗了!日本全国将沦为战场,这句美军听懂了

中导撤离,高市早苗被骗了!日本全国将沦为战场,这句美军听懂了

林子说事
2025-11-18 14:19:32
全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席位出炉!孙颖莎3:0,王曼昱因伤缺席

全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席位出炉!孙颖莎3:0,王曼昱因伤缺席

国乒二三事
2025-11-18 19:26:18
客场2-1力克中国香港,新加坡时隔41年重返亚洲杯正赛

客场2-1力克中国香港,新加坡时隔41年重返亚洲杯正赛

懂球帝
2025-11-18 22:16:23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又暴雷!48小时卷走129亿,200万会员血本无归,“传销巨头”凉了

阿器谈史
2025-11-12 17:24:46
2025-11-19 00:11:00
梦录的西方史话 incentive-icons
梦录的西方史话
盛夏光年
559文章数 10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亲子要闻

今日奇葩丨决定去父留子,大家看看方案可行不?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头条要闻

孟加拉国前总理哈西娜被判死刑 中方回应

体育要闻

结束最后一次对决,陈梦和朱雨玲笑着相拥

娱乐要闻

宋佳夺影后动了谁的奶酪

财经要闻

中美机器人爆发了一场论战

科技要闻

谷歌CEO警告:若AI泡沫破裂,没公司能幸免

汽车要闻

硬核配置旗舰气场 岚图泰山售37.99万起

态度原创

手机
艺术
家居
健康
教育

手机要闻

iOS 26.2 Beta3已推送:不吐不快,说说真实更新感受!

艺术要闻

优雅浪漫的绘画,美到让人想直接住进去!

家居要闻

彰显奢华 意式经典风格

警惕超声报告这六大"坑"

教育要闻

商科在英国真的没落了!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