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妇女报)
转自:中国妇女报
□ 中国妇女报全媒体记者 茹希佳
“太感谢你们了!一路陪着我走出阴影,还帮我拿到了司法救助金。”近日,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妇联办公室里,曾遭遇家暴致残的杨某紧握工作人员的双手,眼眶泛红。从绝望到重燃希望,杨某的转变正是海门区妇联以“333”实践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的生动见证。
近年来,海门区妇联始终把党的领导作为妇女工作的“根”与“魂”,贯穿服务与治理全过程,“我们锚定家庭安全守护、民生难题破解、特殊群体关爱三大核心任务,让和谐之花不仅绽放于千家万户,更扎根在妇女群众的心坎上。”海门区妇联主席郭海平说。
“三色预警”闭环护万家平安
“王大姐,最近和家里人相处得怎么样?有啥困难别一个人扛,咱们一起想办法。”每天,巾帼网格员的身影穿梭于大街小巷,她们既是党的政策“宣传员”,也是群众诉求的“倾听者”。针对婚姻家事纠纷、家庭暴力等突出问题,海门区妇联依托基层党组织的组织优势,创新构建“排查—处置—跟踪”三步闭环机制,以“红、黄、蓝”分级预警为重点家庭筑起“安全屏障”。
“我们在走访中如果发现问题,会结合矛盾激烈程度、潜在风险进行等级划分,并向属地党委、政府和上级妇联报告。”巾帼网格员介绍。
对于排查出的预警家庭,海门区妇联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并非‘单打独斗’,而是迅速联动区综治中心、公安、律师、心理咨询师等多方力量组建专项小组,形成处置合力,最终促成和解,有效化解高风险矛盾。”
不仅如此,海门区妇联建立“每月2次回访”机制,通过上门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持续关注家庭动态。目前,海门区级动态掌握红色重点家庭25户,今年以来,已通过该闭环机制化解高风险家庭矛盾5起,真正实现“风险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三类议事”破解难题暖民心
“要不是妇女议事,咱晚上出门还得摸黑。”家住海门秀山路附近的范阿姨,每次聊起“全村区域实施亮化”都格外感慨。之前,她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提出亮化建议,没想到村妇联第一时间关注并协调街道住建部门工作人员和村民一起商量怎样布点、何时安装,一套翔实的全域亮化方案很快成型。如今,亮起的路灯成了大家眼里最实在的“民生答卷”。
海门区妇联充分发挥女党员、妇联执委骨干作用,创新推出“普通议事+现场议事+活动议事”三类议事途径,让妇女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将民生诉求转化为治理实效。
记者了解到,普通议事依托“宅上党小组”“姐妹微家”等固定阵地,围绕社区管理、邻里相处等日常问题开展常态化议事;现场议事破解民生痛点,利用社区公园、田间地头、村民门前等便捷场所或问题发生地,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问题集中议事;活动议事则是结合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主题活动,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议事解题。
“三支队伍”多元帮扶解民忧
海门区妇联以党建为引领,组建“老舅妈”调解队、“代理女儿”服务队、“爱心妈妈”志愿队三支巾帼队伍,从矛盾化解、老人关爱、儿童帮扶三个维度发力,让服务延伸至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远近闻名的“老舅妈”调解队,近三年累计接访5655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327起,调解成功率超98%;“代理女儿”服务队,20年来坚持以“女儿般”的贴心关怀,为独居、空巢、失独等特殊老人筑起温暖港湾;“爱心妈妈”志愿队,组建起580人的队伍,结对279名留守困境儿童,依托爱心妈妈驿站、图书馆、博物馆等阵地,常态化开展“五个一”活动,为留守困境儿童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让孩子们心有人暖、身有人护、难有人帮。
从“三色预警”织密安全防护网,到“三类议事”激活基层议事池,再到“三支队伍”架起民生连心桥,海门区妇联以“333”实践为抓手,用暖心问候传递民生温度,以务实举措破解治理难题,为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注入“柔性动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