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1月14日讯(本网记者 邹玒)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亲子微剧场《石头汤》在厦门惠和石文化园亮相,让不少新厦门市民家庭在沉浸式体验中感悟生活智慧。
这是由厦门市惠和石文化园联合厦门市妇联打造的“从落地生根到花开鹭岛——‘种子家庭’文化共生计划”一个缩影。作为“三新”领域妇联组织,该计划聚焦新市民家庭“文化适应难、社会联结弱、代际传承断层”痛点,以创新服务模式助力新市民家庭从“城市融入者”转变为“家园共建者”,为厦门儿童友好城市与家庭文化赋能示范点建设注入鲜活动力。
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项目已累计开展活动14场,服务293组新市民家庭。参与家庭涵盖河南、江西、湖北等8省21市,现居地覆盖厦门6大辖区,其中思明区、湖里区占比超80%,超七成家庭具备“三新”属性,精准覆盖新经济、新社会组织、灵活就业等群体。
分层服务精准破题
多维活动架起融入桥梁
项目以“家风为根、艺术为壤、城市为田”为理念,推出“种子家庭”三部曲,分层设计特色服务内容。
在“她力量剧场”中,以“一人一故事”沉浸式戏剧为载体,推出《妈妈是?》《倾听》等4场主题活动,吸引近80名女性参与。活动聚焦“三新”女性身份认同与情感需求,通过肢体表达、诗歌共创等形式,让女性从“倾听者”转变为“故事主理人”,在彼此映照中实现自我觉醒,搭建起敢说敢表达的温暖空间。
“新芽融城计划”亲子微剧场紧扣读书日、六一、中秋等节点,推出《神奇飞书》《一千个月亮》等8场主题活动,吸引200余组亲子家庭参与。活动以儿童主导的“一米视角”设计,将闽南文化、情绪管理等内容融入绘本演绎、手工共创,10月走进高林社区的《情绪小怪兽》活动,首次实现“走出园区进社区”,让优质服务更贴近家庭。
针对新市民家庭子女文化认同不足的问题,项目联合尚文实验学校、东浦学校开展两期夏令营,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体系。7月非遗主题夏令营中,孩子们通过非遗影雕、闽南民居技艺体验触摸城市文脉;8月“鹭岛探秘”夏令营带领孩子打卡坂美民俗文化园、厦门市博物馆等6大文化地标,以Citywalk形式解锁厦门文化故事,有效打破文化隔阂。
创新实践形成闭环
打造可复制服务样本
该项目通过四大创新实践,形成“需求-服务-反馈-优化”的完整闭环,在多维度实现突破。形式上摒弃传统单向宣讲,以戏剧、亲子共创等互动形式激活参与者主体性,让文化传递从“被动接收”变为“主动创造”;内容上靶向施策,针对三大痛点分层设计服务,实现“一类群体对应一类服务”;机制上建立长效赋能体系,通过问卷收集活动建议,联动市妇联、社区、文化馆等多方资源,形成“妇联指导+园区执行+社区联动+场馆支撑”的协作网络,保障服务持续优化。
作为“三新”领域妇联工作的创新探索,该模式具有鲜明的可复制性、时代性与创新性。其清晰的运作逻辑适合同类文化园区、新就业群体聚集区借鉴,精准回应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市民融入等社会热点问题,将艺术疗愈、非遗传承等跨界元素融入传统妇联工作,焕发全新活力。
国家级非遗惠和影雕代表性传承人、全国三八红旗手李雅华表示,未来将持续深化“种子家庭”品牌,针对新就业女性、外来务工家庭、新市民子女等群体开展更多关爱活动。这一创新实践不仅为“三新”领域妇联工作提供了鲜活范本,更以“她力量”为纽带,让更多新市民家庭在厦门找到归属感,深刻诠释了“此乡是吾乡”的城市温情。
来源:东南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