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赵祖乐
在信息飞速传递的今天,一封手写信的力量依然温暖如初。近日,成都市温江区一名四年级小学生小段,与西南财经大学的一位大学生通过书信结为笔友,展开了一段跨越年龄的真诚对话。这不仅是两个孩子之间的友谊开始,更是温江区妇联“心鸽”计划深入推进的生动缩影。
随着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孩子们“成长的烦恼”往往难以启齿,家长与孩子之间也常因沟通方式不畅而产生隔阂。与此同时,不少大学生渴望参与社会实践,却缺乏合适的平台。针对这些现实痛点,温江区妇联于近年推出“心鸽”计划,以传统的书信方式,建立起青少年与大学生、爱心人士之间“一对一”的长期情感联结。
“看到小朋友的来信,仿佛是在和童年的自己对话。”大学生志愿者小芝表示,她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希望能以“过来人”的身份,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陪伴。
“心鸽”计划不仅招募大学生志愿者,还广泛吸纳具有教育、心理、社工等背景的爱心人士,共同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情绪疏导。孩子们在信中畅谈学习生活中的困惑、分享趣事、展望未来;而“大朋友”们则以回信为媒介,传递知识、分享经历、守护童心。纸笔之间,两个世界悄然交汇,情感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
值得一提的是,“心鸽”计划的影响已跨越区域界限。今年5月,在四川省妇联的推动下,“温青童伴时光信箱”活动于青川县马鹿小学正式启动。温江区儿童观察团成员与青川学生结对为笔友,两地孩子通过书信介绍家乡、分享生活,在交流中拓展视野,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如今笔墨仍暖,心意相连。”有志愿者感慨,参与“心鸽”不仅是在陪伴孩子成长,也是在治愈自己的青春。
温江区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继续推动“心鸽”计划拓展覆盖面,期待更多“大朋友”加入这段温暖的旅程,以信为媒,陪伴孩子们健康快乐地成长,也让更多人感受到“温江一家亲”背后那份真挚、双向奔赴的情感力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