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1日18时,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科普部指导,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阳江市科学技术协会、广东海洋大学、广东科技报社承办,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协办的“科普中国说”广东阳江专场活动,在科普中国、广东科技报、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视频号及南方+、触电新闻等平台准时开播,吸引约107万网友在线观看。
近年来,阳江凭借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优势,大力建设“蓝色粮仓”,持续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本次“科普中国说”活动以“向海而兴 驭风耕海正当时”为主题,特别邀请了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教授樊天慧,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谢鹏,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志刚,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刘岚四位专家。他们分别围绕海上风电、智能海洋装备、贝类养殖与珊瑚修复四大主题开展专题科普演讲,深入解读相关领域的科研进展与实践成果,为观众呈现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海洋科技盛宴。
![]()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教授樊天慧在“驭风驭海,智创未来”的演讲中表示,深远海开发是海上风电的趋势,漂浮式风电技术是海上风电的“皇冠”。他介绍了海上风电“电力快递链”,讲解了漂浮式风电技术突破与锚泊系统优化,展现海洋科技助力绿色生活。
![]()
▲华南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系主任、教授樊天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的制造和运维过程都逐渐智能化。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谢鹏以“打造智能小船,启航逐梦深蓝”为主题,展示了如何制作一款智能化海洋航行器模型,讲授了智能化海洋装备知识及研究进展。
![]()
▲中山大学海洋工程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谢鹏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志刚围绕贝类“橙黄1号”等开展科普演讲,介绍了贝类在食物供给、经济发展及生态保护中的作用,讲解贝类养殖品种、场地、方式等知识。
![]()
▲广东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教授刘志刚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刘岚在题为“珊瑚礁的重生——解码珊瑚修复的科学与行动”的分享中,阐述了珊瑚礁的生态、经济等价值,以数据揭示其白化消失危机,讲解了珊瑚修复举措,如珊瑚普查、人工辅助恢复等,呼吁公众参与守护珊瑚。
![]()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教授刘岚
本次活动以科普为桥,让前沿海洋科技走进大众视野,既展现了阳江向海而兴的发展活力,也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普力量。未来,期待更多人关注海洋、探索海洋、守护海洋,与科研工作者一同携手,在这片蔚蓝沃土上续写驭风耕海的崭新篇章。
科普中国说
“科普中国说”是为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科学技术而搭建的演讲平台,以“让思想有光”为主线,每期邀请不同领域的科学人物为观众奉上科学的盛宴。通过“见人见物见精神”的方式向公众展现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的风采风貌,帮助科技工作者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同时在科学家群体中形成示范传播效应,引导全社会广泛关注。
广东科技报社融媒体中心出品
图文 | 杨楚瑜
编辑 | 董敏炜
审核 | 冯海波 刘肖勇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