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博士辞高管养鸡?20年盘活正宗广东清远鸡,今携56亿冲港交所!
谁能想到?中国农业大学女博士辞职养猪养鸡,20年居然养出一家拟上市公司!
被广东人奉为“鸡中之王”的清远鸡,背后藏着一对夫妻的创业传奇。
张正芬夫妇从几千只退化原种鸡起步,硬生生养出年出栏3200万只的“鸡军团”,如今带着56亿估值冲击港交所。
更颠覆认知的是,撑起这家公司的核心,居然不是清远鸡而是生猪?
咱们今天就扒一扒这只“国宴鸡”的IPO逆袭史。
1963年出生的张正芬,骨子里藏着股“不折腾不罢休”的劲。
![]()
中国农业大学博士毕业的她,既能在高校讲台授课,也能扎进鸡舍当“养鸡西施”。
读研时白天养鸡、晚上做营养检测,连假期都在鸡场打工,把家禽养殖的门道摸得透透的。
1994年,她离开佛山科技学院,跳槽到当时国内最大家禽企业温氏集团当技术总监,一干就是10年。
这十年里,张正芬发现了一个扎心的现实。
国内家禽市场全是快大型肉鸡,像清远鸡这样肉质紧实、风味浓郁的地方土鸡,因为生长慢、成本高,没人愿意规模化养殖,甚至种源退化严重,纯种清远鸡快绝迹了。
“优质土鸡不该就此消失”,2003年,40岁的张正芬做出大胆决定:辞掉高管职位,和同样有高校任教、企业高管经历的丈夫肖文清一起创业,成立天农集团。
![]()
夫妻俩从当地政府手里接过仅有的几千只原种清远鸡,一头扎进种源保护的难题里。
说句实在话,抢救原种鸡比想象中难太多。
彼时清远鸡都是小农散养,血统混杂,成活率只有50%,每只鸡年产蛋不足60枚。
张正芬团队没日没夜泡在养殖场,通过提纯复壮技术筛选优良种鸡,一步步建立起从原种、曾祖代到商品代的完整繁育体系。
为了还原清远鸡的天然风味,他们还给鸡群配了“豪华待遇”!
![]()
山地放养、谷物喂养,让鸡每天“走地”19000步,食果实、啄虫蚁、饮山泉,足足养够130天才能出栏。
2005年,天农集团推出高端品牌“凤中皇”,第二年又创新“公司+基地+家庭农场”模式,把养殖规模快速做大。
这一步棋走对了!
原本只能在清远本地流通的土鸡,慢慢走出珠三角,销往北京、华东、西北等各大城市,成了餐桌上的“香饽饽”。
到2024年,天农集团的清远鸡出栏量达到3270万只,按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市占率高达59.3%,超过行业其他对手总和,妥妥的“清远鸡一哥”。
2025年,天农集团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招商证券国际担任独家保荐人,二十年创业终于要迎来IPO关键时刻。
![]()
但翻开招股书,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浮出水面:这家靠清远鸡出圈的公司,真正的“赚钱主力”居然是生猪。
从收入占比就能看明白:2022年到2024年,生猪产品分别贡献了60%以上的营收,而清远鸡及其他土鸡的占比不到30%,2025年上半年更是降到20.7%。
毛利率差距更明显,近三年鸡肉产品毛利率分别是5.6%、0.7%和16.4%,而生猪产品毛利率则达到21.1%、0.4%和20.6%。
不仅生猪基数更高,普通年份波动也更小。
为啥养猪比养鸡赚钱?核心还是行业特性决定的。
生猪单价和杠杆更高,加上规模优势摊薄成本,天然就有更高毛利。
![]()
而养鸡属于“短平快”生意,不仅利润空间薄,还得扛禽流感、活禽管制的风险,堪称“单向承压”。
不过话说回来,天农集团的业绩波动也挺明显。
2022年营收39.52亿元、净利3.41亿元;2023年营收跌到35.96亿元,还亏了6.69亿元;2024年又强势反弹,营收47.76亿元、净利8.90亿元。
这种大起大落,也反映了农牧行业的通病——受市场价格周期、原材料成本、疫病等因素影响极大,这也是公司在招股书中重点提示的风险。
渠道方面,经销还是主力,2024年占比近80%;但直销渠道正在崛起。
![]()
连锁超市、餐饮企业、电商平台都能看到天农的产品,尤其是“凤中皇”清远鸡,在高端餐饮市场颇受欢迎,算是守住了“鸡中之王”的牌面。
值得一提的是,天农集团一路走来融资不断,前后经历八轮融资,IDG资本、广东广垦等知名机构都曾入局,不过大部分股东已经退出。
2025年8月的最后一轮融资后,公司投后估值约56亿元,这个数字背后,既有清远鸡的品牌溢价,更有生猪业务的规模支撑。
“没有一只鸡能活着走出广东”,这话可不是夸张。
广东人爱鸡爱到骨子里,无鸡不成宴,白切鸡、豉油鸡、盐焗鸡……
五花八门的做法,把鸡的风味发挥到极致。
![]()
而在众多鸡种里,清远鸡绝对是“C位”——早在宋朝就备受推崇,民国时远销香港,还登上过国宴餐桌,堪称“中国十大名鸡”之首。
清远鸡的“鸡味”,离不开当地的好山好水。
清远地处珠三角与粤北山区交界处,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丘陵山岗遍布,青竹满园,简直是家禽养殖的天然宝地。
但养一只合格的清远鸡并不容易!
必须在清城区、清新县、佛冈县、英德市这四个指定区域养殖,严格遵循山地放养、五谷喂养标准,少一天养殖周期、换一个养殖区域,都不能叫清远鸡。
![]()
上世纪90年代,部分养殖户急功近利,用速成鸡杂交、缩短养殖周期,差点毁了清远鸡的招牌。
幸好张正芬夫妇及时介入,加上当地政府支持,才让这个优质品种起死回生。
如今,清远鸡已经成了当地的支柱产业。
2024年综合产值达到111.96亿元,同比增长26.3%,成功突破百亿大关,形成了育种、养殖、屠宰、深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从一只濒临退化的土鸡,到撑起一座小城百亿产值的“致富鸡”,清远鸡的逆袭,离不开天农集团的产业化运作。
现在,不仅广东人能随时吃到正宗清远鸡,全国消费者也能通过电商平台下单。
![]()
这背后是育种技术的突破、养殖模式的创新,更是“把小品种做成大产业”的商业智慧。
一只鸡的产业化之路,藏着中国农业的升级密码。
张正芬夫妇用二十年时间证明,传统农产品不是没有出路,只要守住匠心、选对模式,就能让地方特产走出大山、走向资本市场。
天农集团的IPO,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人礼,更是农业产业化的新标杆。
![]()
它告诉我们,尊重自然规律、深耕细分赛道,再普通的农产品也能焕发新生,这或许就是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