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热度再起的两个词:丹书铁券、铁帽子王。源于广西一次扩大会议,针对的事情大家已经知道。近年来已经很少见这样的表达和用词,引发社会层面的很大关注。
“丹书铁券”,是古代帝王颁授给功臣、重臣的一种特权凭证,又称“丹书铁契”。民间俗称“免死牌”、“免死金牌”。颁授“丹书铁券”的制度,最早始于汉高祖刘邦。“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又与功臣剖符作誓,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于宗庙”(《汉书·高帝纪》),就是丹书铁券的起源。
制作过程也不复杂,用朱砂或金粉在铁制的凭证上写字。为了取信和防止假冒,将铁券从中剖开,朝廷和受颁臣子各存一半。
到北魏时期,孝文帝经常为宗亲、近臣颁授铁券,甚至还出现了大臣向皇帝乞求铁券,以作护身之符的现象。隋唐以后,颁发“铁券”已成为常制,凡开国元勋、中兴功臣皆赐予“铁券”,连一些宠宦、宦官也有获得“铁券”的。从隋代起,“铁券”上的丹砂填字渐渐改为用金填字,所以后世又称为“金书铁券”。
唐代最著名的“钱镠铁券”,是乾宁四年(897年)唐昭宗颁赐给吴越国王钱镠的,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这是现存最早的丹书铁券实物。铁券形状呈覆瓦状,铁质,纵29.8厘米,横52厘米,厚0.4厘米,重约132两,约为6寸照片的10倍大。正面刻有铭文25行、落款1行,共计有26行文字。其中每行14个字的有23行,3个字的有1行,还有1行8个字,所以铭文正文共计有333字,末行落款为17个字。其中明确刻有“卿恕九死,子孙三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责。”
![]()
(钱镠铁券)
钱氏铁券的铭文全部金制,是名副其实的“金书铁券”。 钱氏后裔在南宋德祐二年(1276)失落铁券,直到宋末元初才由渔夫打渔时从黄岩南泽库深水中捞出。渔夫曾试其材质是否为金,用斧轻砍,发现是铁,留下了右下角的砍击之痕。
“丹书铁券”有免死的权限,最早在南北朝时期。早期铁券免死次数大多在3次以下。从北魏至唐代,免死次数不断增加,唐代后期,受赐铁券者的子孙甚至可以凭铁券免死1至3次。
宋代时,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后周柴家手中谋得皇位,为了安抚民心,下旨厚待柴氏子孙,赐柴氏“丹书铁券”,即使柴氏后人犯罪也不得加刑。家喻户晓的小说《水浒传》中所描写的“小旋风”柴进家的“丹书铁券”,确实有历史依据。
到了明代,铁券制度进一步完善,明太祖朱元璋从法律上规范了“丹书铁券”的颁授对象,仅限于立有军功,被封为公、侯、伯的勋臣。明代金书铁券分为七等,其中公爵分为一等,侯爵分为二等,伯爵分为三等。各等铁券大小不一,最大的公爵一等铁券高一尺,宽一尺六寸五分。其他各等铁券大体是每等在高和宽两方面都递减五分。最小的伯爵二等铁券高七寸,宽一尺二寸五分。所有的铁券都是一式两件,一件授予获赐者,另一件藏于内府。在需要查验时,只要将它们放在一起,便可真伪立辨。
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徐达、李文忠等34人获公爵、侯爵封号,并被赐予“金书铁券”。 明成祖朱棣即位时,帮助他夺取皇位的“靖难”功臣邱福等26人也都被赐予铁券。明末,崇祯皇帝还曾给大宦官魏忠贤的侄子魏良卿颁赐铁券。
与唐代的铁券相比,明代金书铁券的券文已有明显变化。一是谋逆不宥,只宥其他死罪;二是免死的次数较少,子孙不免死。
到清朝,没有再颁丹书铁券,并且在雍正一朝被废止。雍正二年(1724年),修订《功臣世袭条例》,明确“前朝所赐铁券,止为褒功之仪,不得援引律例” 。雍正五年(1727年),《清世宗实录 》有一份上谕提到“金书铁卷”,雍正言:“前代陋规,如丹书铁券之属,皆以私恩坏公法。朕治天下,惟以《大清律 》为纲,岂容权柄下移?” 雍正八年(1730年),汉军旗人李卫弹劾持有明代铁券的勋旧后裔贪污,雍正批示:“即有丹书铁券,亦当按律治罪。” 这标志着,前朝铁券彻底失效。
同时,“铁帽子王”也在清朝经历了兴衰演变。清朝封爵制度中,八旗制度与宗室分封结合,授予功勋卓著的皇室成员世袭特权。顺治入关后,正式确立“世袭罔替”制度,首封八大铁帽子王。
其他封为王爵的清朝皇子皇孙,后代每继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个等级。铁帽子王就不同,无论承袭多少代,爵位永远不降,封建社会时称为“世袭罔替”。民间俗称“铁帽子王”,意思是他们的王冠永远不会被换掉。
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
清初封八大铁帽子王后,清朝中后期又恩封四位,分别是怡亲王胤祥、恭亲王奕䜣、醇亲王奕譞、庆亲王奕劻,共计十二位铁帽子王。仅仅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就有很多夺爵摘帽的情况。礼亲王世爵共传10世,12人袭爵其中2个被夺爵。郑亲王世爵共传10世,17王其中5人夺爵。豫亲王世爵共传9世13王,其中2人被夺爵。克勤郡王世爵共传13世17王,其中3人夺爵。顺承郡王世爵共传10世15王,其中3人被夺爵。
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庄亲王,子承父爵的博果铎去世后,由于博果铎与康熙帝的君臣关系紧张,博果铎子嗣的爵位继承权被雍正帝剥夺,转而赐予了康熙帝的第十六子允禄。此后庄亲王都是由允禄的后代承袭。第二次支系变更出现在第六位庄亲王时,被道光帝夺爵。还有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肃武亲王豪格,与多尔衮多不睦,顺治元年因语侵多尔衮竟被夺爵,顺治五年被拘禁死于狱中。顺治八年世祖亲政,为长兄昭雪,恢复原封谥。
而睿亲王多尔衮本人死后,苏克萨哈等攻讦他种种不法,被废尊号,黜出宗室,毁陵墓,家产人员入官,此后百余年无人敢论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历令修葺东直门外睿王坟,乾隆四十三年为其平反复其王爵,其爵世袭罔替,追谥曰忠,配享太庙。其身后无子,以同母弟多铎之后继承爵位。
所以即便世袭罔替,铁帽子王也会因为犯法或者触怒龙颜被夺爵摘帽,哪有什么一直永固的?这在当代中国反腐斗争中,也是一样。
2015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时,借用了“铁帽子王”一词:
腐败没有“铁帽子王”,反腐败绝不封顶设限。
2015年2月初,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文《不得罪腐败分子 就要得罪13亿人民》,再次提到“铁帽子王”:在贪腐问题上,没有人能当“铁帽子王”。谁违反党纪国法,不论是什么人,不论担任过什么职务,都决不姑息。
2015年3月2日下午,2015年全国两会首场新闻发布会正式召开,资深外交官吕新华连续第三次担任发言人。他最后总结说——
“在反腐斗争中,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现多少查处多少,绝不封顶设限,没有不受查处的‘铁帽子王’。”
![]()
十年以后,2025年5月1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指出:
这再次警示我们,没有免罪“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任何人无论是谁,无论位置多特殊、身份多特殊,只要触犯了党纪国法,都将受到严肃惩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