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也是上海对口支援喀什15周年。11月上旬,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先后赴莎车县、喀什市开展“沪喀情深·工艺美术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作品展,并同步举办6场桃花坞木版年画互动体验活动,通过精品展览与活态体验结合的方式,不仅为喀什非遗传承与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更以文化为纽带,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与凝聚力。
![]()
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领导、上海工艺美院教师及喀什六中师生合影
52件海派非遗精品走进喀什校园
此次作品展选址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与喀什六中,两所学校均由上海对口援建、承载着沪喀深厚情谊。作品展精选上海工艺美院师生及非遗大师创作的52件精品作品,涵盖刺绣、绒绣、苗绣、纸艺、珐琅、石雕、雕版印刷、竹刻、瓷刻、皮艺、珐琅、木雕、银饰、草编等数十个工艺美术门类,全方位展示海派非遗的创作成果。
![]()
![]()
“展出作品遴选有两大核心标准:一是必须紧扣‘沪喀情深’‘文化润疆’主题,传递两地同心的情感;二是要贴合喀什当地工艺美术的技艺特色、材料资源及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目标,确保展览能真正为当地发展提供借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工艺美术研究中心主任唐廷强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将上海工艺美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非遗保护及传承、校企合作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成果及经验分享给新疆的兄弟院校。”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手工艺术学院院长、工艺美术研究中心主任唐廷强
“此次参展作品很好地展现了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这也是喀什学生非常需要的。”喀什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社会发展事业组组长孙利强说。
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所在的莎车县,被誉为“十二木卡姆之都”。来自上海的精美非遗作品在展厅中集体亮相,获得当地学生的热烈追捧。
“我大一曾去上海交换学习过,上海的开放以及文化的多样性让我印象深刻。这次在展览上看到很多来自上海的精美工艺品,我现在努力学习、积极参加学校活动,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去上海交换学习。”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1班学生努日曼·阿卜拉说。同班的加米娜·吐尔洪江则对刺绣作品《凤穿牡丹》情有独钟,这件作品以“百鸟之王”凤凰与“百花之王”牡丹为灵感,用细腻针法勾勒出七彩绚烂的“凤穿牡丹”奇景。“刺绣的细节特别好看,我很想分享给我的朋友。”
![]()
![]()
现场展品
同样被刺绣吸引的还有新疆学生阿丽米热·热合曼,她印象最深的是《禅心》。作品上,翠绿的柳叶随风轻摆,一只夏蝉栖息枝头,左侧一只毛发蓬松的猫咪抬头“听蝉闻夏”,画面生动有趣。“第一眼看到《禅心》,我以为是画出来的。因为这个作品,我也想学习刺绣了。”
11月7日,作品展移师喀什六中后,在不影响学生正常课业的前提下,为让更多师生近距离感受非遗魅力,喀什六中教师精心设计了“分班轮展”方案——每天每节课安排一个班级有序观展,确保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欣赏展品、感受文化。六中的学生也对《禅心》上憨态可掬的猫咪感兴趣,上海工艺美院团队还现场连线了作品创作者、上海工艺美院青年教师孔维奇,远程给学生讲解创作幕后的故事及细节。“艺术家们很厉害,能把大家想象不到的东西都做出来,并且技艺非常精湛。”喀什六中高中(3)班学生凯吾赛尔江·克尤木说。
![]()
学生参观非遗展
展览期间,上海工艺美院青年教师费俞还在两所学校带来6场桃花坞木版年画体验活动。“此次赴喀什,我带来了亲手雕版的两幅代表性作品,一幅是海派画家任伯年的《钟馗图》,另一幅是最新作品《福字图》。《福字图》融入牡丹、桂花元素,寓意‘富贵吉祥’,还绘制了天官赐福、麒麟送子、和合二仙等神仙形象,每一个细节都承载着美好的祝福。”
![]()
喀什六中非遗体验现场
从“输血”到“造血”的文化赋能
“在喀什工作期间,我认识到援疆不是简单的资源输送,而是要构建‘制度扎根、人才留根、文化培根’的长效生态。”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长、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干部宋磊说,“文化共鸣始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文化润疆的核心是发挥示范引领效应,打破‘短期输血’的局限,培育在当地的师资队伍,让专业力量真正扎根边疆。”
![]()
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校长、上海市第十批援疆干部宋磊
此次赴喀什、莎车举办“沪喀情深·工艺美术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作品展,是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文化润疆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唐廷强说,多年来,上海工艺美院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帮助喀什叶城职业高中建设了玉雕、首饰设计、木雕等特色专业,为当地培养了一批懂技艺、爱文化的工艺美术人才。如今,这些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人进入大师工作室继续深造,有人自主创业开设工作室,还有人加入当地文化机构,成为南疆地区工艺美术传承与发展的“生力军”。
“这次展览让师生们对工艺美术的材料运用、构图设计、绘画技巧有了全新认识,也为我们专业提供了新的教学方向和创意灵感。”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教师郭晴晴说。
![]()
喀什学生参观非遗展
“我相信学生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已经感受到了非遗的魅力。”喀什六中教师热孜万姑·买买提说,了解全国各地的非遗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乃至未来的人生规划都有帮助,“希望孩子们选出自己感兴趣的非遗,通过研究性学习这个平台去详细了解并结合本地特色进行对比,他们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强,精力充沛,需要老师的引导。”
![]()
孙利强期待,此次活动是沪喀艺术教育协作的新起点。“希望未来上海工艺美院对喀什教育的支持能由点及面拓展,发挥艺术专业院校的特长,设计本土化的教材,为喀什地区的艺术教育注入新的智慧和力量,进而系统性地帮助喀什地区中小学提升艺术教育的水准。也希望上海工艺美院的老师和当地老师有更深入的交流,互学互研、共同开发,在艺术教育的成果展现、青少年的艺术科普领域开展更广泛的合作。”
此次活动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指导,上海市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主办,喀什理工职业技术学院、喀什第六中学协办。未来,上海工艺美院将持续聚焦“非遗赋能、数字衔接、产教融合”,协助当地多个院校增设更多工艺美术相关专业,并开展专项培训,真正实现“技艺赋能、文化铸魂、产业兴疆”的长远目标。
原标题:《52件海派非遗集体亮相,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非遗进校园”活动走进喀什》
本文作者:解放日报 张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