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法院五马人民法庭,“当事人跨四省”“鉴定车辆在新疆”“亲属反目成仇”“质证超3小时”等难题,早已成为司法鉴定工作人员需要面对的工作常态。自2019年年底,该庭集中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后,法庭司法鉴定受理数大幅攀升。
起初,法官每周需处理多件鉴定申请,常被当事人催促“流程能不能快些”。如今,在院审判管理办公室协助下,法庭构建了成熟的司法鉴定工作架构,法官助理李卓瑶、李巧与事务助理成康3名青年干警扛起了这份重任。他们既要应对当事人失联、扯皮、检材不全等问题,严守鉴定各环节标准,又要辅助审判工作,用专业与耐心化解“专业程序”与“民生诉求”的矛盾。
用民心为鉴定程序“升温”
在李卓瑶看来,司法鉴定质证的核心难点是“程序非正式性”与“实体关联性”的碰撞,需兼顾法律规范与当事人对公平的期待。部分当事人因认知不足,认为质证无关紧要,甚至消极配合。
一起案件中,被告对法律程序不了解,多次拒接电话、不到庭质证。李卓瑶摒弃机械沟通,先用“看病先把脉”的比喻释明质证意义,电话沟通无果后便上门面谈。面对被告的指责与哭诉,她先耐心倾听安抚情绪,再引导聚焦鉴定关键问题,让对方感受到尊重与理解。
工作中,李卓瑶坚持“留白听诉求”:质证前先问当事人“最担心什么”,理解侵权人经济压力背后的困境;质证时既不打断当事人表达引发不满,又不任由倾诉拖延程序,在合法框架内注入司法温度。
以共情破解继承鉴定困局
在一起继承纠纷房屋评估案中,李巧深刻体会到司法鉴定中“人性博弈”的复杂。兄妹几人年过六旬、积怨多年,因房产分割启动评估,进入鉴定环节几人见面就争吵拉扯,让评估工作举步维艰。
首次上门,大哥情绪失控被拦在门外,三弟加入争吵,双方险些肢体冲突,李巧与评估师只能先分隔劝和,评估以“闭门羹”告终;二次上门,大哥态度消极、拒不配合,李巧转换角色当起了“临时调解员”,释明评估的公平性与法律意义,对方态度虽缓和,但勘查仍不完整;第三次,李巧先以“房子装满回忆,处理起来难免让人伤感”来共情,再说明评估是找“双方信服的尺子”,最终打消当事人顾虑,完成全面勘查。
“司法鉴定首先是‘人的工作’。”李巧总结道,唯有亲情感化、耐心释法,建立信任桥梁,才能降低对抗情绪,推进鉴定顺利进行。
凭巧劲啃下道交鉴定难题
道交类案件中,大型物流车鉴定因涉及的当事人众多,信息复杂,常陷入“找人难”僵局,成康办理的王某交通事故案便是如此。
2024年10月,王某被重型货车撞伤,申请司法鉴定后,成康发现被告方信息不全。司机张某抵触沟通、拒绝提供经营者信息,车辆挂靠公司管理混乱,追加当事人陷入僵局,且各方均拒不到庭质证。
尽管如此,成康并未停滞,一方面按规定启动鉴定程序,另一方面审查病历发现关键信息——王某脱落8颗牙,或构成十级伤残。他以此为突破口,向王某与保险公司分别陈明伤情依据与调解优势,反复协调后,双方达成一致,保险公司一次性赔付15.5万元,避免了冗长诉讼。
此案印证了成康的工作认知:司法鉴定不仅是固定证据的技术活,更是沟通协调的艺术,唯有主动破局,才能为审判扫清障碍,让公平正义加速落地。
3名青年干警各有分工、协同配合,在五马法庭的司法鉴定工作中,以科学高效的流程、精细严谨的方法,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既分担了法官办案压力,又保障了当事人权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基层司法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山西法治报
编辑:贾霄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