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项目预付款到了!您可以直接扣划了,这次绝不让申请执行人再等了。”电话那头,被执行人李某的声音里带着久违的如释重负。这通电话,给武汉经开区法院这起执行数月的纠纷,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约定生变,合作陷入僵局
今年夏天,程某手握一纸未能兑现的调解书,满怀无奈地走进了经开法院。几个月前,他满怀期待地将新家的装修设计委托给设计师李某,并预付了50000元。然而三个月过去了,程某等来的不是一个温馨的新家,而是一套停在半途的设计方案,和一间只完成了部分吊顶、四处堆着材料的房间。多次协商无果后,程某决定诉至法院。案件审理期间,双方达成和解,李某承诺一个月内退还程某29000元。可到了约定的期限,李某再次失约,程某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查控结果却一无所获,李某名下账户余额寥寥,其本人名下既无房产也无车辆登记,赖以维生的设计工作室也仅是租用的场地。多次电话沟通中,李某的回应总是闪烁其词——她时而诉说深陷甲方拖欠设计款的困境,时而又以工作繁忙为由匆匆挂断电话,却始终对履行还款义务避而不谈。
和解之后,波澜再度掀起
经过执行法官的反复沟通与严肃敦促,一直未露面的被执行人李某,终于出现在了法院。她带来了一叠设计草图与项目合同,脸上写满了焦虑与疲惫。“法官,我真不是存心要赖账。”她努力地解释着,独立经营的工作室收入极不稳定,几个项目的尾款迟迟未能收回,导致她一时实在无力支付申请执行人的款项。听了李某的陈述,执行法官敏锐察觉到案件背后或许另有隐情,于是决定安排双方当事人进行一次面对面的沟通。在调解室内,李某向申请执行人程某诚恳致歉,并说明自己刚承接了一个公寓装修设计项目,待项目预付款到账后,第一时间向程某支付所欠的29000元。程某在了解情况后,最终接受了这一还款方案。然而希望的火苗刚刚燃起便骤然熄灭。还款日刚过三天,被执行人李某的电话便再次无人接听。程某的怒火被彻底点燃,他来到法院,态度坚决:“必须拘留她!她毫无诚信可言!”
真心换位,信任终得归位
执行法官再次将被执行人李某传唤至法院,面对申请执行人程某连日来积压的怒火,一直努力维持镇定的被执行人李某情绪终于决堤。她蹲下身,从随身的帆布包里取出一叠厚厚的单据——孩子的学费通知、水电和物业的缴费单,一页页记录着生活的重量。“程先生,我不是故意躲着您……我是没脸接您的电话。”李某的声音沙哑,“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学费、生活费,哪一样都不能省。上次答应您之后,我好不容易攒下了一笔设计费,可转头就收到学校缴纳学费的通知,实在是没办法只能先把那笔钱垫上。我怕您知道后更生气,这才糊涂地选择了逃避。”听着被执行人李某带着哽咽的叙述,翻看着那叠写满生活不易的单据,执行法官语重心长地对李某说道:“我理解你一个人带着孩子的不易,但作为设计师,诚信才是你的立身之本;作为母亲,你更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与镜子,你的担当将是他未来人生路上最珍贵的财富。”执行法官稍作停顿,让话语的力量沉淀下去,继而诚恳地说道:“眼前的困难,可以通过沟通来寻求解决办法,可一个人一旦失去信用,未来的路只会步履维艰。”这番话深深触动了被执行人李某作为职业人和母亲的责任感。在执行法官的见证下,她联络上昔日的合作伙伴,努力争取到两个设计项目,并约定将预付款项优先用于偿还本案债务。为确保承诺的兑现,她又请来家人提供担保。申请执行人程某看到李某为生活奔波的艰辛,感受到她重建信用的坚定决心,最终选择再一次相信她。一个月后,承诺的款项如期而至。执行法官迅速完成扣划并发还至申请执行人程某账户,这场围绕29000元展开的“拉锯战”,通过真诚的劝导和对诚信价值的重申,实现了真正的案结事了。
至此,一场债务纠纷落下帷幕,一段信任关系开启新篇。司法不仅是维护公平正义的利剑,也是疗愈社会关系的良药。下一步,武汉经开区法院将继续播撒诚信的种子,让司法阳光成为滋养社会的沃土。(覃琼)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