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读唐世平教授写的一本书时对其中的一个内容很有印象,大意是他说自己本科不是在国内学政治(他好像是工科博士,后转到政治学再读了一个学位)这一领域出身,因此与国内学者没有师徒联系,可以较为“自由”的评论国内国际关系学者。换句话说,现实中很多人因这样那样的师承关系的影响。像那些国内相关领域大咖的学生,会得到很多资源,很多从国外回来的人,得一步步经历适应的过程。
我自己也不是政治学科班出身,同样也没有在国内读学位,碰到那些“有名”学者时通常也不会主动去找他们聊,除非是汪晖老师,沈志华老师这样的我读过他的书或者仰慕的学者。这些学者也都不是政治学出身,但他们都涉猎朝鲜半岛研究。我最近看复旦美国研究所陆陆续续发布与美研所相关学者的回顾。觉得能有那样的学术环境,能与那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讨论、研究应该是很美好的事情。同样是教育部基地,和那边相比看上去怎么就有那么大的差距呢?
我不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根正苗红,相似杂七杂八,这个也学了一点,那个也学了一些,现在看来这个或许就是目前在国内正在兴起的区域与国别学。不知道是不是拿破仑真的说过,据说是他讲过没有想当将军抱负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因此偶尔也会想谁是那个顶尖的学者的疑问,想和他看齐。国内半岛研究中应该也有不少大家,前几天在上海有朝鲜半岛研究者的论坛中就有很多人参与。只是仅从题目上看,没有那么让我眼前一亮的选题,也没有看上去特别有趣的研究方向。
当然,我也知道顶尖学者的定义通常很难界定,有些学者这是现实驱动型,还有一些学者是理论型,这些人也是很厉害的。如同,不是给到某个地方去给某些人讲课就是顶尖学者,不是发表文章到被认为顶尖刊物上就是顶尖学者一样。难分伯仲。
我们国家朝鲜半岛研究机构就是那些,其中不少人我也都见过,但还不知道谁是那个最厉害的。通常那些人讲的听起来都大差不差,很少有问题或方法论上的明显不一样。或许他们在公开场合都不会分享自己最新的研究。
我之前想对中国做半岛研究的智库做一个全方位的调查,哪些机构有哪些人在做哪些研究,后来发现这样的问题韩国有几个人已经做过,尽管做的不全。我有些时候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有些时候则什么都不想做,觉得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包括发公众号文章也是。
近期整理资料时发现了1994年围绕朝鲜半岛各方势力之间的紧张关系,所以看似发生一些事情的近况,未必是那么关键的时候。之前认为朝鲜绝不能拥核,可他们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地球照样转,韩国人照样歌舞升平。朝鲜也没有像一些人说的那样出现问题,反而他们已经拥有了核武器及弹道导弹,正向着他们设定的社会主义强国迈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