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11月6日,湖州召开了一场特别的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8位“90后”“00后”入乡青年,为“60后”“70后”“80后”领导干部上了一堂鲜活的实践课。这堂课颇具宣誓意义,充分表明了湖州要学习青年思维方式、坚定不移投资青年、开辟赛道成就青年、邀约青年携手奋斗的满满诚意。青年为“师”、领导为“生”,这不仅是角色的转换,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理念的转变、治理方式的演进,体现了“让未来决定未来”的城市姿态。
解码浙江主笔、湖州市级文化特派员周宇作为青年入乡发展的观察员受邀列席了会议,她对会上相关发言进行了学习整理。感谢“解码浙江”公众号及周宇老师的辛勤整理。
今天,我们分享一下湖州市委书记陈浩同志在会上的讲话,并附上十二届浙江省政协副主席周国辉同志的观察评论。
持续擦亮“青年入乡看湖州”金名片
——在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青年入乡发展”专题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核)
陈 浩
(2025年11月6日)
各位青年朋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这些年,我们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与青年有关的活动更多了,城市的青春气息更浓了。每年的五四青年节前后,我们都会与青年朋友面对面交流座谈;每年的5月中旬,我们都会高规格举办湖州未来大会;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我们都会举办“浙大校友日”活动。这些都向外界传递了一个鲜明信号:湖州是一座渴望青年、热爱青年、拥抱青年,也能成就青年的城市。前段时间,我到和孚镇云朵农场调研,看了“00后”农场主理人沈俞豪打造的“生态养殖+商业拍摄”新场景后,有感于年轻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当时我就提出要开一个青年入乡发展的会议,主要是想跟我们的入乡青年作个交流,更好地推动这项工作。
刚才,8位入乡青年作了交流发言,2位专家作了精彩点评,相关市领导也发表了很好的意见。听了之后我有3点感受:一是青年可畏。大家平均年龄不到35岁,最小的只有22岁,以年轻人的冲劲闯劲,彰显了青春的“不可限量”。二是青年可敬。大家将个人事业融入乡村振兴蓝图,这份担当与情怀值得由衷敬佩。三是青年可期。在入乡发展中,每个人都得到了历练、收获了成长、实现了价值,未来我相信大家一定会赢得更好的人生。下面,我想和大家交流3个方面:
![]()
创业青年发言(图源:湖州发布)
一、青年入乡,何以是湖州?
这些年,我们推进全国首部青年入乡发展地方立法,建成全国首个青年入乡发展学院,打造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去年以来,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湖州青年入乡发展600多条次,湖州青年入乡频频占据头版头条。我们不禁要问,青年入乡发展为何源于湖州、兴于湖州、成于湖州?这其中离不开党委政府的重视,离不开二十余年“千万工程”创造的条件,离不开市县一体的推动,离不开青年的青睐与投缘。广大入乡青年选择湖州的理由,是“青年入乡何以是湖州”的最大底气。这个理由,我们的入乡青年已经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这里我想借用青年朋友的5句话:
第一句话:湖州的山水最治愈。这句话是今年4月29日,我们在举办“市委书记与青年相约下午茶”活动时,妙溪民宿的主理人汪颖讲的。她说,在看到儿时尘土飞扬的矿山变成“西塞山前白鹭飞”的美景后,毅然选择回乡创业。汪颖说的正是湖州的生态蝶变。我们湖州山水清丽、生态优美,是中国唯一拥有4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地级市。我们全域建设美丽乡村,打造了8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92个3A级以上景区村庄,是全球唯一一个拥有2个联合国“最佳旅游乡村”的城市,吸引更多青年把“工位”搬到了大自然,实现了办公室与生态绿只隔一块玻璃。我们认为,青年入乡的理由之一,就是湖州有着让青年“一见倾心”的生态颜值。
第二句话:湖州是一座可以托付青春的城市。这是浙江天马轴承集团技术中心主任朱少成,在第43期《我和我的湖州》中讲的。2023年7月,市新闻传媒中心推出一档专栏《我和我的湖州》,目前播出了522期,其中关于青年入乡的有110多期,朱少成讲的就是湖州有着适配青年的成长赛道。这些年,我们在好风景中发展“创谷经济”,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半导体及光电、地理信息+等现代化产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列全省第3位。我们还创造了“全球合伙人”“数字游民”等新模式,让各类人才都能在湖州找到赛道、站上舞台、实现抱负。我们认为,青年入乡的理由之二,就是湖州有着让青年“一展所长”的梦想舞台。
第三句话:我的创业之树有水的滋养。这句话是莫干山云鹤山房茶书馆的主理人沈婵樱,在前年的“湖州籍大学生新春恳谈会”上讲的。她用“创业之树生长在阳光之下”,来比喻湖州的创业环境。这些年,我们加快打造“青创新城”,设立“5·20湖州人才日”,每周三举办“人才会客厅”,迭代实施“人才新政5.0版”,湖州位列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榜单第28位,在GDP 4000到6000亿体量城市中列第2位。我们认为,青年入乡的理由之三,就是湖州有着让青年“一往无前”的阳光雨露。
第四句话:这里有诗歌、有艺术、有运动、有远方。这句话是85后初代“余村合伙人”陈喆,在接受“解码浙江”采访时讲的。10月17日,“解码浙江”推出了一档全媒体栏目,叫《走进100位入乡青年》,第一集就讲述了安吉入乡青年陈喆的创业故事。这些年,我们大力发展乡村研学、康养休闲、山野露营等乡创新业态,举办户外运动、非遗体验、乡村音乐节等各类活动,推动乡村从“卖风景”到“卖体验”再到“卖生活方式”转变。在湖州乡村工作生活的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反馈就是“松弛感”,没有大城市“精神内耗”,生活也更加舒适、惬意、从容。我们认为,青年入乡的理由之四,就是湖州有着让青年“一心向往”的自在生活。
第五句话:奋斗有我的湖州,让我们想迫不及待地加入。这句话是湖师院一名大四学生,在去年高校宣讲报告会互动问答时说的。当时,我宣讲的题目叫“我和我的湖州”,其中一个章节就是“奋斗有我的湖州”。这些年,我们扎实开展“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实干争先主题实践,广泛开展“六比竞赛”,铸就了湖州“实干争先、奋斗有我”的人文内核。来湖州的年轻人,能在这里找到携手前行的“同路人”,汲取“跑起来就有风”的奋进力量。我们认为,青年入乡的理由之五,就是湖州有着让青年“一拍即合”的奋斗文化。
这5句话,是不同青年在不同场合,选择湖州的入乡理由,概括起来就是“5个一”:湖州有着让青年“一见倾心”的生态颜值、让青年“一展所长”的梦想舞台、让青年“一往无前”的阳光雨露、让青年“一心向往”的自在生活、让青年“一拍即合”的奋斗文化,生动诠释了“青年入乡,何以是湖州”的答案。
二、以湖州实践,看青年入乡时代价值
今年5月《人民日报》刊发了一篇文章,题目叫“青年的模样,是时代的镜像”。广大青年奔赴乡村、逐梦乡村,这是青年的选择,也是时代的选择。我们既要关注青年入乡之于湖州的价值,更要审视青年入乡之于时代的价值。这一价值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一是重新定义的乡村价值。外地朋友在考察湖州的乡村时,大家讲得比较多的一句话就是:“原来乡村还可以这样”。青年入乡构建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形态,激活了乡村内生发展的新动能。在入乡青年的带动下,以前的闲置老宅成为了研学民宿,传统的农耕场景成为了消费热点,曾经的“空心村”成为了乡创热土。如今,湖州的乡村价值被重新定义,不再局限于农业、生态的单一维度,不再仅仅是城市的后花园、背景板,正在加速成为承载无限可能的活力空间。
二是创新裂变的产业价值。近年来,广大入乡青年带着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投身乡村大地,催生了前沿科创、农旅融创、数字云创、艺术文创等一系列产业新形态。有的在生物医药、半导体光电等产业蓝海中破浪前行,有的把互联网技术植入水产养殖,有的用产业链思维把百亩茶园打造为旅游综合体,有的用“一顶帐篷”撑起了村民共富梦。正是这些青创力量,推动湖州乡村的产业边界不断拓展、形态更加丰富、价值持续攀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三是传承焕新的文化价值。乡村从来不缺文化,缺的是活化与转化。我最近看到一个案例,南浔善琏镇的“00后”青年侍旭泽,把蚕桑文化、运河文化与剧本杀结合,打造了“含山谜局”实景体验项目,这就是对文化活化利用的一个很好的例子。这些年,广大入乡青年用年轻人的语言对话传统,用青春的视角点亮创意,把乡土记忆转化成为可体验、可传播、可消费的现代产品,推动了文化从“静态保存”到“活态传承”的跃迁,实现了文化生命力与乡村发展力的同频共振。
四是双向对流的链接价值。在“记者眼中的湖州”座谈会上,《南方周末》记者戴春晨专门讲到了湖州的“村咖”。他说“村”代表着传统,“咖”代表着现代,“村咖”不仅是消费场景的延伸,更是城乡对话的窗口。青年入乡,是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超级节点”,它将城市的人才、流量、现代生活方式引进来,把乡村的生态产品、空间价值、独特美学输出去。这种链接,进一步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拓宽了城乡交流的通道,彰显了重构城乡价值循环的青春力量。
五是立体多元的成长价值。我看到一个很好的比喻:入乡青年的成长路径不是一把“直立的梯子”,而是一场“攀岩”,可以向上攀登,也可以横向走,还可以斜着爬,甚至可以跳跃到另一个支点,开启另一种可能。在湖州的乡村大地,青年可以是一名农场主理人,可以是一位乡村CEO,也可以是一位数字游民。乡村的广阔天地,让每一种能力都能找到施展的舞台,每一份热爱都能找到自己的赛道,每一个理想都能找到生长的土壤。如果说城市给予青年的是一张“标准图”的话,乡村赋予青年的则是各种“自定义”。
六是“正青春”的精神价值。在今年5月第三届世界品牌莫干山大会上,我以“奋斗的湖州正青春”为题作了一个推介。湖州是一座“正青春”的城市,不仅体现在吸引青年的“年轻态”上,更体现在与青年共奋斗的精气神上。这些年,广大青年以敢想敢干的闯劲,将个人“小我”融入乡村“大我”,汇聚为一种昂扬向上的青春气质。这种青春气质已经全面熔铸于湖州的城市气质,让“正青春”不再只是年龄的定义,而是一种迎风奔跑的精神力量,感染着更多青年奔赴乡村、热爱湖州。
重新定义的乡村价值、创新裂变的产业价值、传承焕新的文化价值、双向对流的链接价值、立体多元的成长价值、“正青春”的精神价值,这“6个价值”来自于青年、根植于湖州、影响于时代,探索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乡村实践的新路径。
三、持续擦亮“青年入乡看湖州”金名片
前不久,市人大开展了青年入乡立法的调研,专门对“乡”的概念作了界定,其中讲到“青年入乡的‘乡’是城乡融合之‘乡’”。湖州青年入乡的“乡”,不是一块田野,而是一方舞台,从乡村范畴延伸至城乡全域,承载着产业升级、青年成长、共富先行等多重使命。
我们要拓展青年入乡的边界,丰富青年入乡的内涵,创新青年入乡的打法,让湖州成为青年人才的根据地、成长源、朋友圈、奋斗场。重点要打造“4个地”:
一是青年追梦逐梦的首选地。全方位塑造湖州的青年形象、青年气质、青年追求,持续释放“懂青年、爱青年”的强烈信号,让湖州真正成为青年梦想启航的港湾。
二是青年创新创业的理想地。持续用“低成本创业、高品质生活”的高性价比,让青创的火花在5820平方公里土地上自由迸发。
三是青年安心舒心的幸福地。迭代全生命周期服务保障体系,让广大青年“来了就有房、来了就有钱、来了就有伴”,深切感到“奋斗可以去远方,湖州也是好地方”。
四是青年价值实现的标杆地。高水平打造体现青年价值、发挥青年作用、赋能青年成长的“青创新城”,让广大青年不负所长、不负韶华、不负时代。
作为党委政府,重点要抓好4个方面:
1.要在思维方式上学习青年。刚才,8位入乡青年的分享,就是一堂鲜活的思维认知课,他们对于新工具的使用、新场景的创造、新模式的变革,让我们深受启发,也深感触动。如果我们还是守在“老办法”的思维定式里,看不清“新趋势”,看不懂“新技术”,看不上“新事物”,何谈打造青创新城?我们要主动走进青年、融入青年、学习青年,将青年的“新创意”转化为思路谋划的“新打法”,真正以思维“破圈”推动工作“破局”。
2.要坚定不移地投资于青年。青年是创新变革的源泉、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城市竞争的王牌。投资青年,投资的是城市未来,购买的是城市发展的长远期权。我们要全方位打造“低成本创业之城、高品质生活之城”,持续优化“人才最有感”的创新环境,用心倾听青年声音,闻风而动解决年轻人的“急难愁盼”,让湖州真正成为一座“喜欢年轻人、年轻人喜欢”的新青年城市。
3.要以活力迸发的赛道成就青年。对广大青年来讲,湖州成长成才的赛道很多。比如,在绿水青山间点燃“创谷经济”,这是科创向强的赛道;以人工智能为先导布局“1366”现代化产业,这是产业向新的赛道;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这是共富向阳的赛道。我们就是要为青年创新创业铺好赛道,让青年竞相奔跑。
4.要与青年共同讲好“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精彩故事。我们讲,“最有力量的故事是天下人共同讲述的故事”。今天,我想再加一句话,叫“最有希望的故事是广大年轻人讲述的故事”。深圳之所以活力十足,是因为一群年轻人南下创业的故事;景德镇之所以红爆网络,是因为11万名年轻人“景漂”的故事。所以说,青年人的故事,最具感染力、最能打动人。我们要与广大青年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助力广大青年以青春的姿态融入湖州叙事,讲好年轻人的创业故事、创新故事、青春故事,共同谱写“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青春新篇章。
今年5月,学习时报刊发过一篇文章,叫《奋斗,是青春最深沉的誓言》。文章写到,奋斗不是等价交换,而是价值积累;不是被动继承,而是主动创造;不是孤军奋战,而是与时代同频;不是拒绝平凡,而是拒绝逃避。这里,我想通过在座的各位青年代表,向广大青年才俊发出邀约:希望越来越多的青年朋友走进湖州、选择湖州、扎根湖州,与湖州一起共奋斗、向未来!
附:周国辉《湖州“让未来决定未来”》
![]()
来源 |《潮新闻・读端》
由8位青年给市领导上“课”,这无疑是件新鲜事,且颇具象征意义。我认为,它并非一次简单的座谈,而是体现了湖州“让未来决定未来”的深层发展理念。
这堂课特在颠覆了传统的交流模式。首先是角色定位从“领导-汇报”的上下级关系转换为“师生”关系,青年为“师”,领导为“生”;其次是交流内容从汇报工作、听取指示变成分享来自一线的实践认知、创新思维与前沿方法论;再是会议性质从常规的工作会议或学习会变为一次倾听青年、理解青年、学习青年思维的“头脑风暴”。
青年代表并非空谈理论,而是分享了深耕湖州乡村的实践与启示。包括重塑乡村价值,如何用当代视角,将乡村的沉睡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本。22岁的沈俞豪将传统羊圈改造为融合露营、咖啡、非遗体验的“云朵农场”;北大硕士黄彬彬则通过整村运营,将窑里村打造成拥有20多家新业态的“儿童友好艺术村”;创新产业形态,如何将互联网思维、文创理念与乡村结合,催生了“村咖”、产教融合基地、数字游民等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如“深蓝计划”将废弃矿坑变为网红咖啡馆,创下日销近9000杯的纪录;搭建城乡桥梁,如何像“徙居在城市与乡土之间的青鸟”一样穿梭于城乡之间,引入城市资源,输出乡村产品,有效打破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
我观察注意到,这几年湖州吸引了数十万青年入乡,并公开表示虚心向青年学习,是颇有长远和战略眼光的。
一是打造吸引青年的磁石。湖州以“五个一”为核心吸引力,即让青年“一见倾心”的生态颜值、“一展所长”的梦想舞台、“一往无前”的阳光雨露、“一心向往”的自在生活和“一拍即合”的奋斗文化。
二是构建支撑青年的系统。不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通过全国首部青年入乡发展地方立法、设立“湖州人才日”、发放人才补贴、提供人才公寓等“真金白银”的投入,为青年扫清创业障碍。
三是确立成就青年的格局。将青年入乡的“乡”,从传统的田野提升为承载产业升级、青年成长与共富使命的广阔舞台。这种认知高度,使得政府甘当“服务员”,致力于与青年共同谱写发展篇章。
这堂课传递出一种明晰的信号,远超出事件本身。体现发展理念的转变。城市发展从依赖过往经验,转向直接邀请未来的创造者——青年来参与定义未来;表示人才观念的升级。将青年视为最值得投资的“未来期权”,通过礼遇青年,换取城市长远发展的无限可能。反映治理方式的演进。政府的角色正从管理者向赋能者、服务者与合作者转变,通过与青年“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激发社会活力。
这堂课是湖州与青年一场双向奔赴的生动缩影。我在想,当一座城市的主事者愿意俯下身段,真诚地向青年学习,并为他们搭建舞台时,青年回报给这座城市的,会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