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曹操手下名将如云,为何打一辈子仗都得亲自上阵?

0
分享至

谁能想到,横扫北方、坐拥百万雄师、号称“唯才是举”的曹操,打了一辈子仗,从濮阳抗吕布、官渡破袁绍,到赤壁遇周郎、汉中败刘备,竟然始终找不到一个能替他独当一面的顶级帅才?麾下曹氏宗亲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个个勇猛,五子良将于禁、徐晃、张辽人人能打,可偏偏没人能像蜀汉诸葛亮、关羽,东吴周瑜、陆逊那样,扛起“统筹全局、独当一面”的大旗。这到底是曹操眼光不行,还是手下人真的不争气?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先搞清楚“帅才”和“将才”到底差在哪,再挨个盘点曹操麾下的猛将们为啥成不了帅才,对比蜀吴的顶级人才,最后揭秘曹操缺帅才的深层原因,还有这事儿对当时和后世的深远影响。



1、先掰扯清楚:帅才和将才,真不是一回事儿

要聊曹操缺不缺帅才,得先给“帅才”和“将才”划个界限,不然说半天都是鸡同鸭讲。咱们用大白话解释,帅才的核心是“谋全局”,将才的关键是“谋一域” ——简单说,帅才是“总指挥”,要能定战略、控全局、带团队、扛责任,不仅会打仗,还得懂政治、通人心、善布局;而将才是“先锋官”,要能冲敢打、执行力强,上级定好的计划,能漂漂亮亮地完成,打赢一场具体的战役。

举个例子,就像打游戏:帅才是制定战术的“指挥官”,决定打哪座城、用什么兵、什么时候打、怎么配合队友;将才是冲锋陷阵的“突击手”,接到命令就冲上去,杀敌人、占据点,把指挥官的计划落地。帅才要的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格局,将才要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猛。

再往细了说,帅才得具备三个核心能力:

第一,战略规划能力:能看清天下大势,制定长远的作战计划,而不是只盯着眼前的一场仗。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给刘备规划了“占荆益、联东吴、抗曹操”的大方向,这就是帅才的眼光;

第二,统筹协调能力:能整合兵力、粮草、情报等资源,协调不同将领、不同兵种,让整个团队高效运转。比如周瑜打赤壁,不仅要调动东吴水师,还要联合刘备的军队,还要算准风向、准备火攻,这就是帅才的统筹;

第三,决断应变能力:战场形势瞬息万变,遇到突发情况能快速做决定,还得敢承担后果。比如陆逊打夷陵之战,顶住手下老将的压力,坚持“诱敌深入、以逸待劳”,最后火烧连营,这就是帅才的决断。

而将才呢,核心能力就是两个:战术执行能力和勇猛作战能力。比如张辽逍遥津之战,以八百破十万,靠的是勇猛和战术奇袭,但这只是一场战役的胜利,没有涉及到整个战区的战略布局,所以张辽是顶级将才,但不是帅才。

搞懂了这个区别,咱们再回头看曹操麾下的猛将们,就明白为啥说他缺帅才了——这些人要么勇猛有余、谋略不足,要么能执行、不能规划,要么善守城、不善进攻,始终没人能同时具备帅才的三个核心能力。

2、曹氏宗亲:猛将扎堆,却没一个能扛大旗

曹操起家,靠的就是曹氏和夏侯氏的宗亲势力,这些人跟着曹操南征北战,个个忠心耿耿、勇猛善战,可要说当帅才,还差着一大截。咱们一个个说:

夏侯惇:勇猛有余,谋略不足的“肉盾型”将才

夏侯惇是曹操最信任的宗亲之一,从曹操起兵就跟着他,一辈子战功赫赫,官至大将军,地位极高。可夏侯惇这人,最大的特点是勇猛,最大的短板是谋略,这辈子没打过一场像样的“统筹全局”的大仗。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濮阳之战。当时曹操和吕布在濮阳对峙,吕布的部将张邈、陈宫叛迎吕布,占据濮阳。夏侯惇奉命率军救援,结果刚到濮阳,就中了吕布的埋伏。吕布的部将曹性一箭射中夏侯惇的左眼,夏侯惇二话不说,拔下箭来,把自己的眼珠吃了,然后提着大刀冲上去杀了曹性,这一幕确实勇猛,成了《三国演义》里的名场面。可勇猛归勇猛,这场仗夏侯惇最终还是输了,不仅没能收复濮阳,还损失了不少兵力,最后还是曹操亲自赶来,才稳住了局势。

还有博望坡之战。曹操派夏侯惇率军攻打刘备,刘备当时已经请出了诸葛亮。诸葛亮设下埋伏,让赵云假装败走,引诱夏侯惇追击。夏侯惇果然上当,以为刘备军不堪一击,带着大军一路追击,结果进入了诸葛亮的埋伏圈,被大火烧得大败,死伤惨重。这场仗充分暴露了夏侯惇的短板:只会猛冲猛打,不会分析战局,更不会识破敌人的计谋,完全没有帅才的战略眼光。

夏侯惇一辈子,大多是担任“先锋”或“镇守一方”的角色,比如镇守许昌、防备刘表,都是执行曹操的命令,从没独立指挥过一场大规模的、涉及多兵种协同的战役。他之所以能身居高位,靠的是对曹操的忠诚和早年的战功,而不是统筹全局的帅才。

夏侯渊:擅长奔袭,却缺乏定力的“闪电战”将才

夏侯渊是夏侯惇的堂弟,也是曹操麾下的顶级猛将,尤其擅长千里奔袭、速战速决,曹操都夸他“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比如平定凉州时,夏侯渊率军长途奔袭,打败了马超、韩遂的部众,平定了陇右,速度之快,让敌人猝不及防,这是他的拿手好戏。

可夏侯渊的短板也很明显:急躁冒进,缺乏战略定力,说白了就是“能打快仗,不能打慢仗;能打顺风仗,不能打逆风仗”。而这个短板,最终让他丢了性命,也断送了曹操夺取汉中的希望。

这就是著名的定军山之战。当时曹操派夏侯渊镇守汉中,抵御刘备的进攻。刘备率军渡过沔水,驻扎在定军山,派老将黄忠攻打夏侯渊。夏侯渊得知黄忠来攻,立刻率军出战,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亲自率领少量士兵去修补营寨的鹿角(防御工事)。手下人劝他:“将军是主帅,不该亲自去做这种小事,万一敌人来攻怎么办?”夏侯渊却不以为意,说:“修补鹿角是大事,能稳固军心,我亲自去,士兵们才会卖力。”

结果黄忠抓住这个机会,率领大军突然杀出,夏侯渊的军队猝不及防,一片混乱。黄忠一马当先,冲到夏侯渊面前,一刀就把夏侯渊斩于马下。夏侯渊一死,汉中的曹军群龙无首,很快就溃败了,曹操不得不亲自率军来救,可最终还是没能保住汉中,只能撤回长安。

定军山之战,夏侯渊作为汉中战区的最高指挥官,竟然因为急躁冒进,亲自去做士兵的活,导致自己被杀、全军溃败,这完全不是一个帅才该有的表现。帅才要做的是制定战略、调配兵力、稳定军心,而不是冲到一线做具体的执行工作。夏侯渊虽然勇猛善战,擅长奔袭,但缺乏帅才的沉稳和全局观,最终只能是个顶级将才,成不了帅才。

曹仁:守城一流,进攻乏力的“防御型”将才

曹仁是曹操的堂弟,也是曹氏宗亲里最会打仗的一位,尤其擅长守城,堪称三国时期的“守城之王”。他这辈子最辉煌的战绩,就是襄樊之战守樊城。

当时关羽率领大军攻打樊城,曹仁被困在樊城里,外无援兵,内无粮草,还遇到了暴雨,汉水泛滥,樊城被洪水淹没,城墙都快被泡塌了。关羽的水军把樊城围得水泄不通,城里的士兵都吓得魂飞魄散,很多人都劝曹仁弃城逃跑。可曹仁却异常坚定,说:“樊城是荆州的门户,一旦失守,中原就危险了!我受主公重托,必须与樊城共存亡!”

于是曹仁亲自登上城墙,鼓舞士气,和士兵们一起抢修城墙、抵抗关羽的进攻。后来于禁率领七军来救,结果被关羽水淹七军,于禁投降,庞德被杀,樊城的形势更加危急。可曹仁还是没有放弃,坚持抵抗,直到徐晃率领援军赶到,才解除了樊城之围。

这场仗,曹仁展现了超强的守城能力和意志力,堪称“防守大师”。可问题在于,曹仁的特长只有守城,进攻能力却非常有限。他这辈子,几乎没有独立指挥过一场成功的大规模进攻战役,大多是在曹操的统一指挥下,配合其他将领作战,或者镇守一方,抵御敌人的进攻。

比如曹操攻打徐州时,曹仁负责攻打徐州的外围县城,虽然打赢了,但都是小规模的战役;曹操攻打袁绍时,曹仁负责镇守后方,防备袁绍的部下偷袭;曹操攻打荆州时,曹仁负责镇守江陵,抵御周瑜的进攻,最后还是没能守住,被迫撤退。

所以曹仁是个顶级的“防御型将才”,能守住一方阵地,但缺乏帅才的进攻意识和战略规划能力,没法像周瑜、诸葛亮那样,主动制定战略、发动大规模战役,更没法独当一面,统筹一个战区的所有事务。



3、五子良将:个个能打,却都少了点“帅才格局”

除了曹氏宗亲,曹操麾下最能打的就是“五子良将”——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这五个人都是降将出身,个个勇猛善战、战功赫赫,是曹操统一北方的重要功臣。可要说独当一面的帅才,他们同样还差着火候。

张辽:战术奇袭无敌,战略统筹不足

张辽是五子良将里名气最大的一位,逍遥津之战以八百破十万,吓得孙权“小儿夜不敢啼”,堪称三国时期最经典的战术奇袭战。可这场仗,虽然打得漂亮,但本质上是一场“战术胜利”,而不是“战略胜利”,也暴露了张辽缺乏帅才格局的短板。

咱们先回顾一下逍遥津之战。当时曹操率领大军攻打汉中张鲁,孙权趁机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合肥,合肥的守军只有七千多人,由张辽、乐进、李典三人统领。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张辽没有选择死守,而是连夜挑选了八百名精锐士兵,第二天一早主动出击,冲入孙权的大军中,杀得吴军丢盔弃甲,连孙权都被吓得跑到土山上躲了起来。张辽在吴军阵中来回冲杀,杀了孙权的两员大将,然后安然退回合肥城。之后孙权率军攻城,打了十几天都没打下来,只好撤军,张辽又率军追击,再次大败吴军。

这场仗,张辽展现了超强的战术指挥能力和勇猛无畏的精神,以少胜多,威震江东。可问题在于,张辽当时并不是合肥战区的最高指挥官,真正的最高指挥官是夏侯惇。夏侯惇总督二十六军,屯驻在居巢,离合肥只有几十里地,相当于张辽的“顶头上司”,张辽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必须先向夏侯惇请示,得到批准后才能执行。而且张辽手里的兵力只有七千多人,还得和乐进、李典分着指挥,根本没有独立的战略决策权。

除此之外,张辽这辈子也没有独立统筹过一个战区的事务。他大多是作为“先锋”或“副将”,跟着曹操、夏侯惇、曹仁等人大战,比如跟着曹操攻打袁绍、跟着夏侯惇攻打刘备、跟着曹仁镇守荆州。虽然他在每场战役中都表现出色,但始终没有机会独立制定一个战区的战略规划,更没有机会整合兵力、粮草、情报等资源,统筹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所以张辽是顶级的“战术型将才”,但不是帅才。

于禁:治军严谨,却临阵投降的“治军型”将才

于禁是五子良将里资格最老的一位,跟着曹操的时间最早,治军非常严谨,曹操夸他“有古之名将之风”。于禁最辉煌的战绩,是讨伐昌豨。当时昌豨背叛曹操,于禁率军讨伐,昌豨战败后向于禁投降。于禁的部下都劝他把昌豨押回许都,交给曹操处置,可于禁却说:“曹公早就定下规矩,被包围后才投降的,不能赦免。我作为将领,必须遵守曹公的命令,不能因为私情而违背军令。”于是于禁下令把昌豨斩首,然后率军回营。曹操得知后,更加器重于禁,认为他执法严明,是个难得的将才。

可于禁的短板也非常致命:缺乏忠诚和决断力,遇到绝境就崩溃了。这一点,在襄樊之战中暴露无遗。当时于禁率领七军救援樊城,结果遇到暴雨,汉水泛滥,七军被洪水淹没。关羽率领水军乘势进攻,于禁的军队一片混乱,士兵们纷纷逃命。于禁作为主帅,不仅没有组织抵抗,反而选择了投降关羽,而他的副将庞德却宁死不屈,被关羽斩杀。

这件事让曹操非常失望,感叹道:“我认识于禁三十年,没想到他在危难时刻,竟然不如庞德!”于禁投降后,被关羽押到江陵,后来江陵被东吴攻破,于禁又投降了东吴,最后被东吴送回曹魏。当时曹丕已经即位,曹丕对于禁的投降行为非常不满,就派人画了一幅“关羽战克、庞德愤怒、于禁降服”的画,挂在于禁的府中。于禁看到这幅画后,羞愧不已,不久就病逝了。

作为一名将领,治军严谨是优点,但作为帅才,忠诚和决断力是底线。于禁在绝境中选择投降,不仅违背了军人的气节,也失去了作为帅才的核心品质——敢担当、能扛事。所以于禁就算治军再严,也成不了帅才。

徐晃:善解重围,却缺乏战略眼光

徐晃是五子良将里最擅长“解围”的一位,一生征战,多次化解敌军的包围,曹操夸他“有周亚夫之风”。他最辉煌的战绩,是襄樊之战解樊城之围。

当时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樊城危在旦夕。徐晃率领援军赶到后,并没有立刻发动进攻,而是先派人侦察关羽的军情,了解关羽的布防情况。然后徐晃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假装攻打关羽的主营,实际上却率军攻打关羽的侧翼,打乱了关羽的部署。接着徐晃率领大军奋勇冲锋,冲破了关羽的包围圈,成功解除了樊城之围。

这场仗,徐晃展现了超强的战术指挥能力和沉稳的性格,是一场非常漂亮的解围战。可问题在于,徐晃和张辽一样,缺乏战略眼光,一辈子都没有独立制定过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他大多是作为“救援型将领”,哪里有危险就去哪里,比如跟着曹操攻打袁绍时,救援白马;跟着曹操攻打荆州时,救援江陵;跟着曹丕攻打东吴时,救援襄阳。

徐晃虽然能化解局部的危机,但没法从全局出发,制定一个战区的战略布局。比如襄樊之战后,徐晃并没有趁机收复荆州的其他城池,只是解了樊城之围就撤军了,这就是缺乏战略眼光的表现。一个帅才,不仅要能解围,还要能抓住机会,扩大战果,甚至改变整个战区的局势,而徐晃显然做不到这一点。

张郃:后期猛将,却始终受制于人

张郃是五子良将里后期最厉害的一位,原本是袁绍的部下,官渡之战后归降曹操。张郃擅长用兵,尤其是山地作战,诸葛亮都非常忌惮他。他最辉煌的战绩,是街亭之战打败马谡。

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派马谡镇守街亭,马谡不听诸葛亮的嘱咐,把军队驻扎在山上,想凭借地势优势作战。张郃率军赶到后,一眼就看出了马谡的破绽,下令切断马谡的水源,然后率军攻打。马谡的军队因为缺水,军心大乱,很快就溃败了,张郃趁机收复了街亭,导致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失败。

可张郃这辈子,始终受制于人,没有真正获得过独立的战略决策权。他归降曹操后,一直跟着夏侯渊、曹真、司马懿等将领作战,虽然屡立战功,但始终是“副将”,没有机会独立统筹一个战区的事务。比如他跟着夏侯渊镇守汉中,夏侯渊被杀后,张郃被推举为临时主帅,但很快曹操就亲自赶来,接管了兵权;他跟着司马懿抵御诸葛亮北伐,所有的军事行动都要听司马懿的指挥,不能擅自做主。

而且张郃的性格比较谨慎,缺乏帅才的决断力。比如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张郃建议司马懿趁机追击诸葛亮,可司马懿担心有埋伏,不同意张郃的建议。张郃多次请求出战,司马懿才勉强同意,结果张郃率军追击时,中了诸葛亮的埋伏,被乱箭射死。作为一名将领,谨慎是优点,但作为帅才,过于谨慎就会错失战机,甚至导致失败。所以张郃虽然是后期猛将,但也成不了帅才。

乐进:勇猛善战,却缺乏存在感

乐进是五子良将里最“低调”的一位,一生征战,勇猛善战,多次率先登城,立下赫赫战功。比如曹操攻打吕布时,乐进率先登上濮阳城;攻打袁绍时,乐进率先登上淳于琼的营寨;攻打荆州时,乐进率先登上关羽的战船。

可乐进的短板也很明显:缺乏独立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他这辈子,大多是作为“先锋官”,跟着其他将领作战,比如跟着张辽镇守合肥,跟着曹仁攻打江陵,跟着徐晃救援樊城。虽然他在每场战役中都表现勇猛,但始终没有机会独立指挥一场大规模的战役,更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战略规划能力。

乐进就像一个“超级士兵”,能冲能打,执行力强,但缺乏帅才的格局和能力,所以也成不了独当一面的帅才。



4、蜀吴对比:帅才扎堆,个个能扛大旗

聊完了曹操麾下的将才们,咱们再看看蜀汉和东吴,为啥人家就能冒出那么多独当一面的帅才?这一对比,曹操缺帅才的短板就更明显了。

蜀汉:诸葛亮+关羽,一文一武撑起半边天

蜀汉的实力虽然是三国中最弱的,但帅才的质量却一点不差,尤其是诸葛亮和关羽,堪称三国时期的顶级帅才。

诸葛亮:三国第一帅才,运筹帷幄定乾坤

诸葛亮绝对是三国时期最全能的帅才,没有之一。他不仅懂军事,还懂政治、懂经济、懂外交,能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还能亲自率军打仗,统筹全局的能力无人能及。

咱们先看战略规划能力。诸葛亮出山前,就给刘备制定了“隆中对”的战略规划:“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这个战略规划,不仅看清了天下大势,还为刘备指明了发展方向,堪称三国时期最经典的战略蓝图。

再看统筹协调能力。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后,诸葛亮不仅帮刘备招揽人才、治理根据地,还亲自率军打仗。比如赤壁之战,诸葛亮前往东吴,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曹,然后协助周瑜制定火攻计划,统筹刘备的军队配合东吴作战,最终大败曹操;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被留在成都,负责治理益州,安抚百姓、发展生产、筹集粮草,为刘备攻打汉中提供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刘备去世后,诸葛亮辅佐刘禅,稳定蜀汉的政局,然后亲自率军北伐,统筹蜀汉的所有兵力、粮草、情报,六出祁山,虽然没能成功收复中原,但也震慑了曹魏。

最后看决断应变能力。第一次北伐时,马谡失守街亭,蜀汉军队面临被曹魏军队包围的危险。诸葛亮得知后,立刻下令撤军,同时安排赵云、邓芝率军断后,成功掩护主力部队撤回汉中。回到成都后,诸葛亮并没有推卸责任,而是主动上书刘禅,请求自贬三级,同时总结经验教训,调整北伐策略。这种临危不乱、勇于担当的表现,正是帅才的核心品质。

关羽:独当一面的“战神级”帅才

关羽虽然性格孤傲,但绝对是三国时期最能独当一面的帅才之一。他不仅勇猛善战,还具备战略规划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是刘备集团中唯一能单独镇守一个战区的将领。

关羽最辉煌的战绩,就是镇守荆州。刘备夺取荆州后,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这足以说明刘备对关羽帅才的认可。关羽镇守荆州期间,不仅治理地方、安抚百姓,还训练军队、发展水军,把荆州打造成了刘备集团的重要根据地。当时荆州面临着曹操和孙权的双重威胁,关羽既要防备曹操的进攻,又要应对孙权的拉拢,始终能稳住局势,这就是独当一面的帅才表现。

更厉害的是襄樊之战。关羽率领荆州军主动出击,攻打曹操的樊城,这是一场完全由关羽独立策划、独立指挥的大规模战役。关羽先是打败了曹仁,包围了樊城,然后又利用暴雨天气,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吓得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锋芒。虽然这场仗最后因为孙权偷袭荆州而失败,但关羽在战役初期展现出的战略眼光、战术指挥能力和统筹协调能力,绝对是帅才级别。

除了诸葛亮和关羽,蜀汉的张飞、赵云虽然更偏向于将才,但也比曹操麾下的很多将领更有格局。比如张飞镇守巴西时,大败张郃,成功保卫了蜀汉的北部边境;赵云在长坂坡之战中保护刘禅和甘夫人脱险,在汉中之战中“偃旗息鼓”大败曹军,也展现了一定的战术指挥能力。



5、东吴:四大都督,个个都是顶级帅才

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堪称三国时期最豪华的帅才天团,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统筹全局,这也是东吴能在三国中立足的重要原因。

周瑜:雄姿英发的“战略型”帅才

周瑜是东吴的第一位大都督,也是三国时期最顶级的帅才之一。他不仅容貌英俊、音律精通,还极具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是东吴奠定基业的关键人物。

周瑜最辉煌的战绩,就是赤壁之战。当时曹操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想一举消灭东吴和刘备,统一全国。面对曹操的绝对优势,东吴的很多大臣都主张投降,只有周瑜和鲁肃坚决主战。周瑜不仅说服了孙权,还制定了“联合刘备、火烧赤壁”的战略计划。他亲自率领东吴水师,联合刘备的军队,利用曹操战船“连环船”的破绽,派黄盖诈降,点燃火船,烧毁了曹操的大部分战船,然后率军奋勇追击,大败曹操的八十万大军。

赤壁之战,是一场完全由周瑜统筹全局的战役,他不仅要协调东吴的内部矛盾(说服主降派),还要联合刘备的军队,还要制定具体的战术计划,最后还要亲自指挥作战。这场仗的胜利,不仅保住了东吴,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充分展现了周瑜的帅才格局。

除了赤壁之战,周瑜还为东吴制定了长远的战略规划——“取蜀并张鲁,联马超,以拒曹操”。他建议孙权趁刘备还没有完全站稳脚跟,夺取益州,然后联合马超,形成对曹操的包围之势。虽然这个计划因为周瑜的病逝而没有实现,但也能看出周瑜的战略眼光有多长远。

鲁肃:深谋远虑的“外交型”帅才

鲁肃是东吴的第二位大都督,很多人觉得鲁肃性格温和,不像帅才,但实际上,鲁肃是三国时期最有战略眼光的帅才之一,他的“榻上策”甚至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还要早。

鲁肃刚投奔孙权时,就给孙权制定了“榻上策”的战略规划:“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这个战略规划,为孙权指明了“立足江东、夺取荆州、称霸天下”的大方向,是东吴发展的核心战略。

鲁肃还是东吴“联刘抗曹”战略的坚定执行者。他深知,东吴单独面对曹操,实力不足,只有联合刘备,才能对抗曹操。所以他亲自前往荆州,说服刘备联合东吴,还促成了诸葛亮出使东吴,为赤壁之战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鲁肃虽然和关羽有矛盾,但始终以“联刘抗曹”的大局为重,尽量维护两国的关系,避免发生冲突。

鲁肃的帅才,不在于勇猛善战,而在于深谋远虑和外交手腕。他能看清天下大势,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还能协调各方势力,为东吴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这正是帅才的核心品质。

吕蒙:文武双全的“实干型”帅才

吕蒙是东吴的第三位大都督,早年是个“粗人”,只懂打仗,不懂读书,后来在孙权的劝说下,发奋读书,成为了一名文武双全的帅才,“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说的就是他。

吕蒙最辉煌的战绩,就是白衣渡江,夺取荆州。当时关羽镇守荆州,势力越来越大,对东吴构成了威胁。吕蒙看出了关羽的骄傲自大,就制定了“麻痹关羽、趁虚而入”的战略计划。他先是假装生病,让陆逊代替自己担任大都督,麻痹关羽;然后关羽果然上当,把镇守荆州的兵力调往樊城,攻打曹操;最后吕蒙率领东吴水师,穿着白衣,假装是商人,偷偷渡过长江,袭取了荆州。

夺取荆州后,吕蒙并没有滥杀无辜,而是采取了“安抚百姓、优待关羽部下家属”的政策,导致关羽的军队军心大乱,最终关羽战败被杀。这场仗,吕蒙不仅展现了超强的战术指挥能力,还展现了出色的政治手腕,不仅夺取了荆州,还稳定了荆州的局势,为东吴扩大了疆土。

吕蒙的帅才,在于他能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从一个“武夫”变成一个文武双全的统帅,还能根据敌人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战略计划,最终实现战略目标。

陆逊:沉稳睿智的“谋略型”帅才

陆逊是东吴的第四位大都督,也是三国时期最年轻的帅才之一,他最辉煌的战绩,就是夷陵之战。

当时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率领七十万大军攻打东吴,气势汹汹。东吴的很多将领都主张迎战,只有陆逊主张“诱敌深入、以逸待劳”。他顶着手下老将的压力,下令吴军撤退,把大片土地让给刘备,然后在夷陵地区扎下营寨,坚守不出。刘备的军队长途奔袭,士气逐渐低落,而且营地都扎在树林里,非常容易被火攻。

陆逊抓住机会,下令吴军采用火攻的战术,点燃了刘备的连营,七十万大军瞬间化为灰烬。刘备大败而逃,最后病逝于白帝城。夷陵之战,是一场完全由陆逊统筹全局的战役,他不仅能顶住内部的压力,坚持自己的战略主张,还能准确把握战机,一举击败强敌,充分展现了帅才的沉稳和睿智。

除了夷陵之战,陆逊还多次率军抵御曹魏的进攻,比如石亭之战,陆逊率军大败曹休的十万大军,稳定了东吴的北部边境。而且陆逊还懂政治,后来担任东吴的丞相,辅佐孙权治理国家,是一位全能型的帅才。



6、曹操为啥缺帅才?不是手下不行,是他自己“太能打”

聊到这里,很多人会问:曹操“唯才是举”,网罗了天下那么多人才,为啥偏偏缺帅才?其实不是曹操的手下不行,而是有三个深层原因,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曹操自己“太能打”。

原因一:曹操本人就是顶级帅才,手下人没机会“练手”

曹操这辈子,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更是一位顶级帅才。他从陈留起兵,带着几千人打天下,先后消灭了吕布、袁绍、袁术、刘表等诸侯,统一了北方,其战略眼光、战术指挥能力、统筹协调能力,都堪称三国时期的顶尖水平。

比如官渡之战,曹操以两万兵力打败袁绍的十万大军,堪称三国时期最经典的以少胜多战例。这场仗,曹操展现了超强的战略眼光和决断力:他先是率军奇袭袁绍的粮仓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草,然后趁机发动总攻,大败袁绍。这场仗完全是曹操独立策划、独立指挥的,没有任何将领能替代他的作用。

再比如北征乌桓,曹操率领大军长途奔袭,穿越沙漠,攻打乌桓。当时很多将领都反对,说长途奔袭太危险,万一袁绍的儿子袁尚和乌桓联合起来,就会陷入绝境。可曹操力排众议,坚持出兵,最后大败乌桓,统一了北方。这场仗也展现了曹操的战略眼光和魄力。

曹操本人就是顶级帅才,所以他打天下时,几乎所有的重大战役都亲自指挥,从战略规划到战术执行,都由他亲自拍板。这样一来,手下的将领们就只能做“执行者”,而没有机会独立制定战略、统筹全局。就像一个公司,老板本人就是顶级CEO,什么事都亲自管,手下的经理们自然就没机会锻炼领导能力,永远成不了CEO。

比如张辽、徐晃这些将领,每次打仗都按照曹操的命令执行,不需要自己思考战略问题,时间久了,自然就缺乏战略规划能力。而蜀吴的情况则完全不同:刘备早期实力弱,自己的军事才能也一般,所以只能放手让诸葛亮、关羽独当一面;孙权年轻即位,需要依靠周瑜、鲁肃等将领支撑局面,所以给了他们充分的权力和机会。

原因二:曹操控制欲极强,不信任外人,不肯放权

曹操这辈子,经历了太多的背叛,比如吕伯奢全家、陈宫、张绣等,所以他的性格变得非常多疑,控制欲极强,对任何人都不完全信任,尤其是对降将和外姓将领,更是处处提防。

咱们之前聊过,张辽虽然战功赫赫,官职是征东将军,但实际上东部战区的最高统帅是夏侯惇,张辽手里的兵权非常有限,而且任何军事行动都要向夏侯惇请示。于禁、徐晃等降将,虽然被曹操重用,但始终没有获得过独立统筹一个战区的权力,曹操对他们的提防从来没有放松过。

而帅才要想独当一面,必须要有足够的权力,包括兵权、人事权、财权等,能自主制定战略、调配资源。可曹操根本不肯放权,他把核心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所有的重大决策都必须由他亲自拍板,手下的将领们只能按照他的命令行事,根本没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战略才能。

比如夏侯渊镇守汉中,曹操虽然给了他兵权,但却经常远程指挥,干涉夏侯渊的决策,导致夏侯渊在定军山之战中犹豫不决,最终被杀。如果曹操能完全信任夏侯渊,放手让他制定战略,夏侯渊未必会输得那么惨。

而蜀吴的主公则相对放权:刘备把荆州交给关羽,几乎给了关羽完全的自主权;孙权把大都督的权力交给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让他们自主指挥作战,不需要事事请示。正是因为有了充分的权力,这些将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帅才,独当一面。

原因三:曹操的选拔机制,偏向“将才”而非“帅才”

曹操的“唯才是举”,虽然网罗了很多人才,但选拔标准其实更偏向于“将才”的能力,比如勇猛、忠诚、执行力强,而不是“帅才”的能力,比如战略眼光、统筹协调能力、政治手腕。

咱们看看曹操麾下的人才,大多是“能打胜仗”的将领,比如张辽、徐晃、夏侯渊等,而像诸葛亮、周瑜那样“能定战略、能治国家”的全能型人才,几乎没有。这不是因为天下没有这样的人才,而是因为曹操的选拔机制吸引不来、留不住这样的人才。

比如诸葛亮,早年曾在荆州隐居,如果曹操能像刘备那样三顾茅庐,真心邀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未必不会投奔曹操。可曹操当时已经统一了北方,手下人才济济,根本不会放下身段去邀请一个隐居的年轻人。而且曹操的麾下,谋士多是“战术型谋士”,比如郭嘉、荀彧、贾诩等,他们能为曹操出谋划策,但缺乏独立统筹全局的能力;而诸葛亮是“战略型谋士”,既能出谋划策,又能亲自率军打仗、治理国家,这样的人才在曹操的麾下,反而会因为曹操的控制欲而无法施展。

再比如周瑜,本来是东吴的将领,曹操想拉拢他,派蒋干去劝说周瑜投降。可周瑜对孙权忠心耿耿,而且曹操的麾下已经有很多猛将,周瑜就算投降曹操,也得不到像在东吴那样的权力和机会,所以自然不会投降。

所以曹操的选拔机制,虽然能吸引大量的“将才”,但很难吸引到“帅才”,因为帅才需要的是充分的权力和机会,而曹操给不了。

7、曹操缺帅才的影响:成也曹操,败也曹操

曹操缺帅才,对曹魏的影响非常深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可以说是“成也曹操,败也曹操”。

积极影响:战略统一,执行力强,快速统一北方

曹操本人作为顶级帅才,亲自指挥所有重大战役,保证了曹魏的战略统一和执行力强。比如官渡之战、北征乌桓、平定凉州等战役,曹操都制定了正确的战略计划,手下的将领们按照计划执行,很快就统一了北方,奠定了曹魏的基业。

如果曹操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帅才,两人可能会在战略上产生分歧,导致内部矛盾,反而影响统一的进程。比如项羽和范增,范增是顶级谋士,可项羽不听范增的建议,最终失败;而曹操亲自指挥,没有这样的问题,战略统一,执行力强,才能快速统一北方。

消极影响:分身乏术,后期精力不足,错失统一天下的机会

曹操虽然是顶级帅才,但毕竟是人,精力有限。随着年龄的增长,曹操的精力越来越不足,后期的战役也多次出现失误,错失了统一天下的机会。

最典型的就是赤壁之战。当时曹操已经统一了北方,率领八十万大军南下,想一举消灭东吴和刘备。可曹操因为连续打了很多胜仗,变得骄傲自满,再加上长途奔袭,士兵疲惫,又不熟悉水战,最终在赤壁之战中大败。如果当时曹操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帅才,比如让周瑜那样的将领来指挥这场战役,可能就不会输得那么惨。

还有汉中之战。曹操亲自率军攻打汉中,和刘备对峙了两年多,最后因为粮草不足、士兵疲惫,不得不撤军,失去了汉中。如果当时曹操有一个独当一面的帅才,能代替他镇守汉中,他就可以集中精力攻打东吴,或者治理北方,而不是在汉中消耗大量的精力。

另外,曹操缺帅才,也导致曹魏的接班人缺乏锻炼的机会。曹操的儿子们,比如曹丕、曹植,虽然都有一定的才能,但都没有独立指挥大规模战役的经验。曹丕即位后,多次攻打东吴,都因为缺乏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而失败;曹叡即位后,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只能依靠司马懿等将领,而司马懿虽然是帅才,但始终受到曹魏宗室的提防,最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夺取了曹魏的政权。

可以说,曹操缺帅才,不仅让他自己一辈子劳累,亲自上阵,还为后来曹魏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8、后世启示:帅才难得,更要会用帅才

曹操缺帅才的故事,虽然发生在三国时期,但对后世的启示非常深远,尤其是在团队管理、企业经营、国家治理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启示一:帅才和将才,要区别使用

一个团队要想成功,既需要帅才,也需要将才,关键是要区别使用,让帅才做帅才的事,让将才做将才的事。帅才要放在“总指挥”的位置上,负责制定战略、统筹全局;将才要放在“执行层”的位置上,负责落实计划、冲锋陷阵。

比如企业经营,老板作为“帅才”,要制定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比如发展方向、市场定位、产品布局等;而部门经理作为“将才”,要负责落实老板的战略,比如销售经理负责开拓市场,技术经理负责研发产品,人力资源经理负责人才招聘等。如果老板把所有的事都亲自管,部门经理就没有机会锻炼,企业也很难发展壮大。

启示二:要学会放权,给帅才充分的信任和机会

帅才要想发挥作用,必须要有充分的权力和机会。作为领导者,要学会放权,信任自己的下属,给他们独立决策、统筹全局的机会,不要事事干涉。

比如刘备把荆州交给关羽,孙权把大都督的权力交给周瑜,都是因为他们信任自己的下属,愿意给他们机会。而曹操因为不信任下属,不肯放权,导致手下的将领们始终成不了帅才,自己也一辈子劳累。

在企业经营中,老板也要学会放权,给部门经理充分的自主权,让他们自主管理自己的部门,不要事事干涉。只有这样,部门经理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企业才能快速发展。

启示三:选拔人才,要注重“帅才格局”

选拔人才时,不能只看眼前的能力,还要注重“帅才格局”,比如战略眼光、统筹协调能力、决断力、忠诚度等。尤其是选拔高层管理人员,更要注重这些品质,因为高层管理人员需要统筹全局,制定战略,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比如曹操选拔人才时,过于注重勇猛和执行力,而忽略了战略眼光和统筹协调能力,导致麾下帅才稀缺。而刘备选拔诸葛亮,孙权选拔周瑜,都是因为他们看重了这些人的帅才格局,最终成就了霸业。

启示四:领导者自身太强,也要给下属成长的空间

曹操本人是顶级帅才,这是他的优势,但也是他的劣势——因为他太强,手下的将领们没有机会成长。所以作为领导者,就算自己能力很强,也要学会“示弱”,给下属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独立处理问题,锻炼自己的能力。

比如在企业经营中,老板就算懂销售、懂技术,也不要事事亲自做,要把这些工作交给下属,让他们在实践中成长。只有下属成长了,企业才能形成人才梯队,才能持续发展。



9、结语:曹操的遗憾,帅才的真谛

曹操这辈子,横扫北方,统一中原,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滔天,可他最大的遗憾,或许就是没能找到一个能替他独当一面的顶级帅才,一辈子都得亲自上阵,劳累奔波,最终也没能统一天下。

而蜀吴的成功,恰恰在于他们拥有诸葛亮、关羽、周瑜、陆逊这样的顶级帅才,这些帅才不仅能打胜仗,还能制定战略、统筹全局,为各自的政权奠定了基业。

曹操缺帅才的故事,告诉我们:帅才难得,更要会用帅才。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仅要自己有能力,还要有眼光,能发现帅才、培养帅才、信任帅才、使用帅才。只有这样,才能让团队不断发展壮大,实现自己的目标。

今天的我们,虽然不再面临三国时期的战乱,但在工作和生活中,依然会遇到“帅才”和“将才”的问题。希望我们都能从曹操的故事中吸取教训,学会区别使用帅才和将才,学会放权,学会信任,让自己的团队更加强大,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成功。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恐怖慎入!24岁加纳中场疑似断腿:小腿90度弯折变形 被担架抬走

恐怖慎入!24岁加纳中场疑似断腿:小腿90度弯折变形 被担架抬走

风过乡
2025-11-14 20:49:42
神舟二十号被“剐蹭”后,中国航天员乘组首次换船返航

神舟二十号被“剐蹭”后,中国航天员乘组首次换船返航

上观新闻
2025-11-14 21:38:10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双十一没落了?23年销售额1.13万亿,24年1.44万亿,25年让人惊讶

奇思妙想草叶君
2025-11-14 23:39:25
资金用完!全国多地已暂停汽车报废更新补贴

资金用完!全国多地已暂停汽车报废更新补贴

极目新闻
2025-11-12 22:48:27
“脑袋被驴踢了”的高市早苗要开战吗?

“脑袋被驴踢了”的高市早苗要开战吗?

天真无牙
2025-11-14 12:48:33
前男友分手四月就结婚,女子破防大哭,现任被扒很漂亮,难怪破防

前男友分手四月就结婚,女子破防大哭,现任被扒很漂亮,难怪破防

揽星河的笔记
2025-11-14 17:22:32
网友们真的把阴阳文学发挥到极致,他们又有新作了

网友们真的把阴阳文学发挥到极致,他们又有新作了

清晖有墨
2025-11-14 08:36:36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4-2逆转夺冠:最后一舞封神微笑真甜

泪目!34岁国乒美女奥运冠军4-2逆转夺冠:最后一舞封神微笑真甜

李喜林篮球绝杀
2025-11-14 23:59:07
韩国2-0玻利维亚!热身2连胜 孙兴慜任意球世界波 马宁掏4黄+拉架

韩国2-0玻利维亚!热身2连胜 孙兴慜任意球世界波 马宁掏4黄+拉架

我爱英超
2025-11-14 21:00:47
真假?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狱中绝食去世?家人也失联,知情者发声

真假?大批媒体曝吴亦凡狱中绝食去世?家人也失联,知情者发声

180视角
2025-11-12 12:05:43
杨兰兰最新消息!拒绝认罪,第四次庭审仍不现身

杨兰兰最新消息!拒绝认罪,第四次庭审仍不现身

霹雳炮
2025-11-14 19:22:49
2-0完胜!日本又杀疯了,连赢2大南美+非洲强队,进世界杯8强有戏

2-0完胜!日本又杀疯了,连赢2大南美+非洲强队,进世界杯8强有戏

侃球熊弟
2025-11-14 19:51:35
冷空气到达广州时间,确定!网友:干冷还是湿冷?

冷空气到达广州时间,确定!网友:干冷还是湿冷?

鲁中晨报
2025-11-15 07:27:04
日本人士:高市涉台言论违背国际法 破坏日中关系

日本人士:高市涉台言论违背国际法 破坏日中关系

环球网资讯
2025-11-15 07:30:52
外交部:任何势力胆敢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都是痴心妄想、螳臂当车

外交部:任何势力胆敢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都是痴心妄想、螳臂当车

澎湃新闻
2025-11-14 18:02:26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大湾区具备申办奥运所需的一切条件

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巴赫:大湾区具备申办奥运所需的一切条件

懂球帝
2025-11-14 17:22:09
安德玛为何宁愿多花9500万,也要终止与库里12年的合作?

安德玛为何宁愿多花9500万,也要终止与库里12年的合作?

体育产业独立评论
2025-11-14 22:24:08
从曾医生 17 分钟视频里,发现两个问题,两人现在也该反应过来了

从曾医生 17 分钟视频里,发现两个问题,两人现在也该反应过来了

诗意世界
2025-11-14 20:54:19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混沌录
2025-11-15 00:09:02
金鸡奖评委名单惹争议,有张艺谋还有张译,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金鸡奖评委名单惹争议,有张艺谋还有张译,被质疑保送易烊千玺

萌神木木
2025-11-14 18:18:31
2025-11-15 09:08:49
花仙历史说
花仙历史说
每日分享历史
556文章数 144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方对高市早苗的愤怒升级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头条要闻

牛弹琴:中方对高市早苗的愤怒升级 严重后果正在显现

体育要闻

7-0狂胜!15万人口小岛离世界杯只差1分

娱乐要闻

王家卫让古二替秦雯写剧情主线?

财经要闻

财政部: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

科技要闻

京东“失去的五年”后,找到新增长了吗?

汽车要闻

小鹏X9超级增程动态评测全网首发 高速实测车内65分贝

态度原创

亲子
家居
房产
公开课
军事航空

亲子要闻

怕孩子被抱错,准爸爸带“猪肉记号笔”陪产,新生儿能用吗?

家居要闻

现代简逸 寻找生活的光

房产要闻

共话产业变革下的投资新思维与新机遇|蓝湾财富论坛精华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军事要闻

解密福建舰电磁弹射背后的硬核支撑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