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前三季度,西安银行实现营业收入76.91亿元,同比增长39.11%,增速位列42家银行之首。
然而,其归母净利润为20.33亿元,同比增长5.51%,尽管在行业中处于中上游水平,却远不及营收的增速水平。
![]()
图:西安银行2025年三季报
伴随着信贷业务的快速扩张,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指标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西安银行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从上年末的10.07%下降至8.69%,降幅达到1.38个百分点,变化的主要是因为风险加权资产的增长速度超过了资本积累的速度。
营收快速增长,净利润增长却远远落后营收增速。
那么问题来了:这一反差从何而来?高速增长的营收,为何未能同步转化为利润?
![]()
高增长从何而来?
西安银行营业收入的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其利息净收入的大幅提升。
2025年前三季度,该行实现利息净收入63.10亿元,同比增幅达61.6%。其在总营收中的占比也从70.6%提升至82.1%,成为拉动增长的决定性力量。相比之下,非利息净收入有所回落,同比减少2.43亿元,占比收窄至17.9%。
营收高增长是由利息净收入支撑,而息差改善与规模扩张共同构成了其增长内核。
一方面,是资产规模的显著扩张。
截至9月末,该行贷款总额较上年末增长超过27%,较去年同期增幅更是达到37%,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结构上看,增长主要来自于对公贷款的集中投放——公司贷款和垫款从1581.12亿元增至2166.7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增加近586亿元,占全部贷款增量的90.8%。而个人贷款仅微增6.2%,反映出银行在资产配置上的明确倾向。
从行业分布看,其信贷资源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西安银行长期对接省内重大基建项目,其建筑业客户多为地方国企。历年财报显示,“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与“建筑业”始终是其前三大贷款行业,2025年上半年前三行业的贷款增量占据了全行的98%。由此可以推断,其三季度的对公贷款,依然主要流向了上述政信类领域。
![]()
图:企业预警通,西安银行近两年前三大贷款行业占比
另一方面,是净息差的明显改善。
据企业预警通计算值,2025年三季度,西安银行的净息差达到了1.77%,相比2024年同期的1.25%,大幅提升了52个基点,增幅在42家上市银行中排名第一。
![]()
拆解来看,净息差改善的最大功臣并非资产端收益率的大幅提升,而是负债端成本的有效压降。其计息负债成本率从2.6%显著降至2.13%,降幅达47个基点。这意味着,负债端存款等资金来源的成本得到了更好的控制,成为了息差走阔的关键。
综合来看,更低的资金成本,加上更快的资产扩张,共同推动了利息净收入,进而带动了营业收入的整体高增长。
![]()
利润为何没跟上?
分析完营收高增长的原因,我们再回到开篇提到的问题:为何营收未能同步转化为利润?
一个关键变化是,信用减值损失大幅增长。
2025年前三季度,西安银行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超过42亿元,相比去年同期的22亿元,增幅接近90%。这个项目的增量,几乎占据了营业收入21.62亿元增量的绝大部分。
在银行业,信用减值损失是为应对资产(主要是贷款)可能发生的潜在损失而计提的准备。它的变动通常与几个因素相关:一是资产规模的扩张,新发放的贷款越多,需要计提的拨备自然水涨船高;二是对存量资产风险的主动管理和出清,银行可能会选择加大核销和计提力度,来优化资产质量报表。
西安银行的情况,正是上述因素的结合。贷款的高速增长带来了拨备计提的刚性增加,同时,其不良贷款核销转出率等指标也显示,该行在主动管理存量风险。近几年,西安银行加大处置存量不良资产的力度,不良贷款核销转出率从2020年以来,保持在40%以上,今年上半年为8.17%。此外,在不良率从1.64%降至1.53%的同时,拨备覆盖率反而从186.30%提升至218.66%。
![]()
这些支出,在会计上直接冲减了当期利润,导致归母净利润的增速远低于营收。
综上所述,西安银行2025年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由贷款规模的扩张和净息差的改善所驱动;而归母净利润未能同步跟上,主要是因为伴随规模扩张与风险管理的需要,信用减值损失计提大幅增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