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下令美军“立即恢复核武器试验”,理由是“与其他核大国保持对等”。
11月5日,他转而吹嘘“美国核力量全球第一”,并在商业论坛放话“要和中俄制定无核化计划”,明着施压中国加入核军控谈判。
两天后,外交部发言人毛宁的回应不仅点破核心,还对美国反将一军。
![]()
发言人说,中国核力量与美俄完全不在同一量级,现阶段要求中国上桌不公平、不合理、不可行,美国应先大幅削核。
这“三不一应”的回答,特朗普恐怕没想到。
短短10天,特朗普从“核讹诈”到“逼谈判”,一套组合拳看似强硬,却没达到预期效果。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特朗普的“核牌”没能吓住中俄?
先看特朗普这场“核讹诈”,表面凶悍,实则漏洞百出。
他说是要立即重启核试验,但美国核专家们直接泼了冷水,就算是最简单的核爆炸试验,也得6到10个月准备。
![]()
想获取有效数据的科学试验,至少要18个月,还得国会批钱,可现在连专项预算都没有。
美国能源部也跟他的口径对不上,特朗普说“试验立即启动”,能源部赶紧补充“不涉及核爆炸”,明摆着底气不足。
更何况对于这件事情,美国内部的反对声一直没停过。
内华达州是美国唯一能搞核试验的地方,今年5月该州议会就通过决议,明确反对重启核试验。
特朗普想靠核讹诈造势,结果先被自家内部拆了台。
而且我们需要看到,特朗普现在一边喊“无核化”,一边却在偷偷强化核威慑。
![]()
俄罗斯那边说,美国正忙着在关岛扩军,之前只有6套“萨德”反导系统,现在计划加到42套,还要部署500枚反导导弹,目标直指中朝。
另外,美国国会刚通过法案,要把30架B-52H轰炸机改回核打击能力,未来还要用B-21隐形轰炸机替换老机型。
一边谈“去核”,一边疯狂建反导、升级核载具,这种“说一套做一套”,谁会信他的“无核化诚意”?
这个时候看他逼中国“上谈判桌”的言论,就是发现这是个明摆着的陷阱。
抛开别的都不谈,特朗普的提议就是故意无视“核力量量级差”这个基本事实。
2024年的数据显示,美国核弹头3700枚,俄罗斯4300枚,他俩一共占全球核弹头总量的90%以上。
![]()
但中国呢?只有500到600枚,还不到美国的七分之一。
就这体量,特朗普却要求“对等谈判”,这不就是想把中国拉进一个不公平的框架里,限制中国的国防发展吗?
毕竟一旦按“对等”来,中国要么放弃核威慑,要么被迫搞核竞赛,怎么选都吃亏。
不仅如此,他还想转嫁“裁军责任”。
根据《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核大国本该承担“优先裁军”的义务,美国作为拥有最大核武库的国家,却从来没真正“大幅削减”。
反而在2025年推进核弹头更新换代,连海基核巡航导弹都要重启研发。
![]()
现在倒好,自己不裁军,反而逼核力量弱势的中国让步,这根本不是谈“核军控”,而是搞“核霸权”。
面对这套组合拳,中方的回应没绕弯子,直接精准打在要害上,这才是“反将一军”的关键。第一步,先戳穿“对等”的谎言。
毛宁直接点出“中国核力量与美俄不在同一量级”,这不是空口反驳,而是拿全球公认的数据说话——你美国要谈“对等”,先把核弹头减到中国这个规模,再来说话。
国际社会一看数据,就知道谁在不讲理。
![]()
第二步,牢牢锁定“责任主体”。
中方明确要求“美国进一步大幅实质性地削减核武库”,这不是抬杠,而是扣住了核军控的核心规矩——谁手里核弹最多,谁就该先裁军。
中方把这话挑明,既占据了道德和规则的制高点,也给国际社会提了醒:真正影响核安全的,不是中国,而是握着核武库却不愿裁军的美国。
现在中方的立场和国际社会的期待站在一起。
美国军控协会执行主任达里尔·金博尔就说,特朗普重启核试验的想法“会破坏全球核不扩散体系”,而中方要求美国先裁军,恰恰符合《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初衷。
![]()
这一下,特朗普想把中国塑造成“核军控障碍”的企图,自然就落空了。
特朗普想靠核讹诈逼中方让步,却暴露了自己“言行不一”“国内矛盾”的软肋。
中方没跟着他的节奏走,既没掉进“核竞赛陷阱”,也没被拖入“不公平谈判”,而是用“事实+规则”把博弈拉回了正轨。
这不是硬刚,而是战略定力——知道自己的底线在哪,也清楚国际规则的边界在哪,所以才能一招破局,既维护了自身利益,也守住了全球核军控的基本秩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