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里三点,李大爷又一次迷迷糊糊地被尿意憋醒。他蹒跚走进卫生间,刚放松下来,还没等结束,却发现马桶水面一片微红。
他皱紧了眉头,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从年轻时起,他就小毛病不断,但像这种尿液夹杂血丝的情况还是第一次遇到。
![]()
隔天,老伴看他心神不宁,轻声劝他别大意,“你年纪大了,排尿要是有啥不对,赶紧查查,可别拖成大病。”
很多人以为,老年人排尿异常只是前列腺问题或者感染作祟,但事实真的如此简单吗?
其实,膀胱癌在国内每年新发病例数接近8万例,其中超过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早期都有排尿异常信号,只是因为“年纪大了小毛病多”,许多人没当回事,等到查出问题时为时已晚。
当下,有没有哪些“身体自带的提示器”,能让我们及时发现膀胱癌的蛛丝马迹?别急,今天我们来仔细解读
膀胱癌在我国正呈现慢慢上升趋势,是中老年人常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之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显著上升,男性比女性发病风险高2-3倍。早期症状不典型,极易被忽略,尤其是小便时的某些改变,被很多“老朋友”误当成是年纪大了的正常反应。
但医学研究已反复证实,膀胱癌有两个最值得关注的排尿信号:间断性无痛性血尿和排尿困难、尿频尿急。
首先,无痛性血尿。这是膀胱癌最早也最典型的警报。它往往是“突然就有了”,没有明显疼痛,颜色可以淡如洗肉水,也可以一片暗红。
专家调查发现,约80%的膀胱癌患者首次就诊都是因为“无痛性血尿”。但也正因为“无痛”,许多人以为是劳累或者吃了某些食物造成血色尿液,耽误了最佳就医时机。
![]()
再就是排尿异常,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甚至排尿困难。有些患者反复出现“尿意,总像没排干净”或“刚上完厕所很快又想尿”,甚至夜尿次数明显增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一项临床统计表明,膀胱癌患者排尿异常发生率高达70%以上,有时还可能伴有弱尿流、滴沥、尿路梗阻等表现。
为什么小便里的这些变化能够成为癌症信号?其背后的科学机制其实不难理解:膀胱黏膜受到肿瘤侵蚀,血管破裂或泌尿道堵塞,就会直接表现为排尿异常和血尿。
对照前列腺肥大、膀胱炎等常见问题,肿瘤患者的无痛性血尿和排尿障碍,更具“隐匿性”与“持续性”,不是吃点药就能缓解,反复发作是最大特点。
不可否认,早期膀胱癌通过治愈率可超过90%,但一旦出现转移或复发,5年生存率迅速降至50%以下。有研究指出,血尿出现到确诊平均推迟3-6个月,错失治疗时机的案例屡见不鲜。
![]()
我们来看一组更直观的数据,在“健康中国行动”泌尿疾病专项调查中,近32%的中老年患者因对血尿不重视,延误就医,确诊时多已进入膀胱癌中晚期。
李大爷的一个老邻居,就是血尿不当回事,拖了半年,结果肿瘤已侵及膀胱肌层,治疗方案比早发现时复杂了数倍。
关键还是做到早警觉、早干预。
一旦出现无痛性血尿,或者排尿习惯莫名其妙地改变,切忌“自我诊断”或拖延。可前往泌尿外科做三项基础检查:泌尿系B超、尿常规检查、膀胱镜检查,大部分早期病例都能明确发现。尤其是有吸烟史、长期接触染料化工、60岁以上人群更应提高警觉。
在日常生活调理上,也有值得注意的实用方法:饮食上建议减少腌制、熏烤等高风险食物;多饮水,每日摄入水分不少于1500ml,促使膀胱充分排空,有助代谢不良物质;定期体检、排尿习惯自查也是关键,如出现异常及时复查。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